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shù):
【摘要】目的 為了早期發(fā)現(xiàn)新生兒肺出血和做好新生兒肺出血的護理,總結護理經(jīng)驗,以降低患兒病死率。方法 早期評估新生兒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時識別早期新生兒肺出血的表現(xiàn),為醫(yī)生早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做好呼吸機輔助呼吸的護理,保持正壓適當,氣道應濕化、溫化,防止感染,做好原發(fā)病的治療和護理,保證高質量的基礎護理。結果 34例患兒治愈16例,好轉3例,自動出院1例,死亡14例。病死率41.2%,低于國內報道的83.3%。結論 綜合護理中強調早期觀察和護理,早期應用呼吸機的重要性,這對新生兒肺出血的救治起積極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死率。
【關鍵詞】護理學雜志,新生兒,早期,肺出血,觀察護理
肺出血是新生兒疾病中一種危害臨床癥候,也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診斷非常困難,一旦口鼻涌出血性泡沫液體已屬晚期,病情重,病死率很高。隨著人工呼吸機的廣泛應用,肺出血的救治有了轉機。但是傳統(tǒng)方法在出現(xiàn)肺出血表現(xiàn)才開始應用呼吸機效果并不理想。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兒中,有34例并發(fā)新生兒肺出血,通過早期觀察、精心護理,盡早使用呼吸機正壓通氣,療效顯著,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新生兒肺出血患兒34例,期中男25例,女19例,男女比利為2.78:1;早產兒21例,足月兒13例;出生體重《1500g8例,1500-2449g17例》=2500g9例,平均體重2335g。入院時體溫《35度12例,35-37度21例,39度1例,生后24h內發(fā)病7例,2-4d發(fā)病16例,4d以上發(fā)病11例。原發(fā)病:早產兒合并硬腫癥15例,圍產期窒息25例,期中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20例,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顱內出血,3例合并頭顱血腫,宮內感染5例,吸入性肺炎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兒肺出血診斷標準。患兒發(fā)紺明顯,經(jīng)皮測血氧飽和度由0.90-0.98迅速下降至0.40-0.80者18例:肺部濕性羅音出現(xiàn)或增多18例;反映差并伴有呼吸暫停及呻吟15例;煩躁,呼吸急促,三凹征明顯,伴有口吐泡沫11例;呼吸減慢5例;心率減慢10例;心率加快6例。
1.2臨床表現(xiàn)
(1)原發(fā)病表現(xiàn):反應差,體溫低,哺乳困難,不同程度呼吸困難,紫紺,苦惱,尖叫,甚至抽搐,大面積硬腫,水腫,錢鹵門張力高,肺部通氣差等。(2)肺出血表現(xiàn):早期表現(xiàn),最初為拒乳,哭聲無力,有時呻吟,喘憋。體溫不升,大多在35度之下,皮膚出現(xiàn)硬腫,四肢暗紅或有水腫。逐漸出現(xiàn)青紫,呼吸淺慢或不規(guī)則,有呼吸暫停,患兒不能安睡、表情痛苦,心率緩慢,肺部可能聽到細濕羅音,提示肺出血先兆。典型表現(xiàn),危重新生兒出現(xiàn)明顯呼吸障礙或在原發(fā)病基礎上臨床表現(xiàn)突然加重,雙肺迅速出現(xiàn)細濕羅音或濕羅音明顯增多,隨之口鼻流出或涌出血性液體,或于氣管插管后流出或吸出泡沫樣血性液體。胸片可見大小不等片狀陰影,大量出血時成“白肺征”。
2 治療方法與結果
治療應采取綜合治療,如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治療原發(fā)病、糾正酸中毒及出凝血障礙、補充血容量、用多巴胺維持血壓在50毫米汞柱以上。對肺出血高危兒只要有低氧血癥,尤其合并低體溫或酸中毒者,應行氣管插管,以便能起到早期治療或預防肺出血的作用。其中21例在綜合治療的同時應用呼吸機治療。34例患兒中治愈16例,好轉3例,自動出院1例,死亡14例,病死率41.2%。
3 護理
3.1密切觀察,早期發(fā)現(xiàn)
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是缺氧、感染、早產、低體重、低體溫等。本組缺氧52.9%,感染14.7%,早產兒44.1%,低體重兒73.5%,低體溫35.3%。發(fā)病第一高峰在生后24h內有20.6%,生后2-4d發(fā)病47.1%,生后1周內發(fā)病86.0%與文獻資料一致。新生兒肺出血治療成功的關鍵是早期發(fā)現(xiàn),即使治療。早發(fā)型在生后24h內發(fā)病,甚至出生后即發(fā)病;晚發(fā)型多在出生后2-4d發(fā)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兒的接觸最密切,因此,要熟悉肺出血的發(fā)病特點,細心觀察病情,早期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對肺出血治療成功意義甚大。
3.2病情監(jiān)護
根據(jù)肺出血的發(fā)病特點,本組>2項高危因素患兒有28例(82.4%),出生后4d內置NICU室內遠紅外輻射臺上,監(jiān)測環(huán)境溫度和患兒體溫,以減少患兒能量的消耗。應用心肺監(jiān)護儀或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儀,一連續(xù)監(jiān)測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體溫,并記錄。①密切觀察患兒反應,皮膚顏色變化。本組反應差16例,煩躁9例,紫紺加重、血氧飽和度迅速下降18例。②觀察呼吸、心率,有無呼吸不規(guī)則。本組呼吸暫停、呻吟15例,呼吸急促、深大、三凹征明顯14例,心率明顯減慢或加快16例。③觀察口咽部急氣管內吸出物的性質、量、顏色并記錄。本組口咽部或氣管吸出血性液(排除損傷或上消化道出血)14例,是早期確診肺出血的重要依據(jù)。④注意有無出血傾向,本組發(fā)現(xiàn)皮膚有出血點、瘀點、瘀斑5例,應高度警惕早期肺出血。⑤本組聽診肺部出現(xiàn)濕性羅音或濕性羅音增多15例。以上均為肺出血預兆,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配合搶救。
3.3氣管插管護理
①用物準備:準備負壓吸引器調節(jié)負壓《=19.6KPa (<=200cmH2O),吸痰車、吸痰杯及生理鹽水、無菌手套、復蘇囊、5-6cm膠布、聽診器、新生兒喉鏡、氣管插管。②氣管插管: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氣管插管。患兒置搶救臺,頭靠近床沿,頸后墊毛巾卷,頭后仰,使下頜、氣管、劍突成一直線以開放氣道。插入氣管插管,推出喉鏡后協(xié)助接上復蘇囊及氧氣,正壓通氣,聽診雙肺呼吸音,便于醫(yī)生調節(jié)插管深度,至雙肺呼吸對稱,協(xié)助固定氣管插管。③氣管內吸痰:迅速吸出氣管內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復蘇囊氣管內加壓給養(yǎng)5~10次,再清吸,氧壓力2.45~2.94kpa(25~30cmH2O)壓力稍大有助止血,頻率40次/min,盡快給予呼吸機治療。④氣管內滴入1:10000腎上腺素0.5-1ml,有收縮血管,利于局部止血,減輕支氣管痙攣和粘膜充血、水腫,改善通氣,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快心率等作用。
3.4使用呼吸機的護理
①預先消毒呼吸機管道,仔細檢查呼吸機性能,濕化瓶加無菌蒸餾水,連接呼吸機管道,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shù),設置報警值,以便監(jiān)護,無誤后連接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治療,采用定時、限壓、持續(xù)氣流(IPPV+PEEP)。待病情好轉,逐漸降低FiO2,每次降5%,發(fā)生高濃度氧的副作用。②調節(jié)加溫濕化器,夏天30~32℃,冬天34~35℃。③上機后,半小時橈動脈采血進行血氣分析,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維持血氣正常范圍。穿刺點按壓時間稍長,預防因凝血障礙而致出血不止。④經(jīng)常檢查,保持管道通暢,嚴防插管扭曲、折疊或脫出。翻身時,應先脫機,分離接頭再操作,防止牽拉管道使氣管插管脫出。⑤肺出血早期減少搬動,不宜拍背、吸痰,以免加重肺出血,氣管內吸痰有血時切勿強求吸凈,以免使用患兒缺氧加重出血;肺出血停止及恢復期患兒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每2h翻身、拍背,吸痰一次,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痰負壓<=19.6KPa,時間為5-10s,防止壓力過高或負壓吸引時間過長引起肺部再出血。⑥密切觀察患兒面色、呼吸、心率、胸廓欺負及雙側呼吸音是否對稱等情況。⑦在護理過程中應隨時監(jiān)測呼吸機壓力大小,注意觀察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胸廓活動幅度是否對稱、自主呼吸與呼吸機輔助呼吸是否同步,有無人機對抗。防止出現(xiàn)氣胸、皮下氣腫、縱隔腔積氣等氣壓性創(chuàng)傷。⑧更換消毒呼吸機管道,1次/d,更換濕化瓶蒸餾水,1次/d.⑨患兒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復正常,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穩(wěn)定,血氣分析在正常范圍可撤機。
3.5預防護理
①保溫:危重患兒置暖床保溫,一般床溫30~35℃,根據(jù)體溫調節(jié)床溫,保持體溫在36.5~37.4℃,防止低溫損傷。病情穩(wěn)定后,體重<2500g者置溫箱保溫。②供氧:缺氧代謝可引起酸中毒誘發(fā)肺出血,供氧可改善缺氧狀態(tài),促進有氧代謝。因此,有缺氧、嚴重感染、早產、低體重、低體溫之一者,常規(guī)面罩吸氧,氧流量0.5~2.0L/min,密切觀察患兒面色、呼吸情況,缺氧狀態(tài)有無改善,如無改善,及時調整供氧方式及氧流量。③控制輸液速度:使用輸液泵,控制滴速3~4ml(kg·h),防止輸液速度過快引起心衰、肺水腫,誘發(fā)肺出血。本組有1例因輸液速度過快(輸10%脂肪乳劑滴速8~9ml/kg·h)誘發(fā)肺出血。④做好消毒隔離:本組早產兒占44.1%,因此,做好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義。接觸患兒先洗手,吸痰時戴消毒橡膠手套,治療護理操作集中進行。病室用空氣凈化器消毒空氣,6次/d,1h/次;每日用0.05%84消毒液拖地3次,極低體重兒床上用物均經(jīng)高壓消毒滅菌后使用,預防感染。
3.6做好基礎護理
出現(xiàn)肺出血的患兒病情重,抵抗力差,因此必須做好口腔、皮膚、會陰等的清潔與保護。機械通氣患兒,口腔分泌物多,聲門下與氣管導管間隙常有污染積液存在,又多伴胃內容物反流,極易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我們的經(jīng)驗是:(1)取半臥位,胃腸減壓微量持續(xù)胃管喂養(yǎng)向結合避免反流。(2)定期吸引聲門下分泌物,定期給予三聯(lián)液(100ml蒸餾水中含兩性霉素B50萬U,多粘菌素E50萬U和妥布霉素8萬U)5ml霧化吸入。(3)定時翻身、拍背、吸痰。對減少VAP的反生,效果較好。另外,口腔護理前后要充分吸凈分泌物,用生理鹽水或3%的雙氧水清洗口腔,3-4次/d,如有霉菌感染,則用2%碳酸氫鈉清洗。
3.7健康教育
由于肺出血病情兇險,機械通氣時隨時會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以及昂貴的費用,應向患兒家長解釋病情、治療過程,消除恐懼心里,取得家長對治療、檢查的配合。
4 討論
肺出血占新生兒死亡的首位,主要原因是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早期肺出血的先兆,待到肺出血時就延誤了搶救時機,因此在護理中,嚴密觀察病情的變化,及早識別高危因素和早期肺出血的癥狀,為一生早期診斷肺出血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肺出血發(fā)病機制至今未明,主要病因有圍產期缺氧、寒冷損傷或低體溫。在未用機械通氣治療錢,病死率高達96%以上。Trompter首先將正壓通氣(IPPV+PEEP)用于肺出血治療,此有助于消除左心衰竭致出血性肺水腫,且能改善通氣功能,增加動脈血氧合,提高非容量和功能殘氣量,一般認為較高的PIP方能達到療效。但過高將產生副作用,以不大于35cmH2O為宜,因此PIP過高,會損傷開放的氣道特別是較少結締組織支持的毛細血管和肺泡,易引起支氣管肺泡發(fā)育不良。可同時應用反比通氣,在PCV方式下,其可延長平臺壓時間,使壓力波形呈矩形,進而改善氧合,提高PaO2,減少高PIP及高FiO2的應用及副作用。
早期診斷及早期合理應用呼吸機是提高成功率的關鍵,待到肺出血確診后才行機械通氣常難免死亡(病死率高達83.3%),本組死亡共14例,6例并發(fā)MSOF,考慮與上機較遲有關。故一旦明確早期肺出血,應不失時機的及早進行上機,即使是疑診病人也應早作治療。在發(fā)生肺出血前,原發(fā)病已相當嚴重,應考慮有此癥可能,當呼吸系統(tǒng)癥狀更加明顯,如肺部出現(xiàn)濕音、雙吸氣或抽泣樣呼吸、呼吸暫停等肺出血兇險預兆,不應等待口腔或鼻腔流出血性或棕色液才開始治療。胸片隨訪亦有助于早期診斷,當新生兒重癥原發(fā)病胸片隨訪出現(xiàn)間質氣腫或少量氣胸,未成熟肺出現(xiàn)透亮度減壓暗化,而胸廓容量無變化或有所增加時,均有肺出血的可能,倘其無結構均勻性肺透亮度減低,且不伴支氣管充氣癥,可與感染性肺炎、肺透明膜病鑒別。
我們發(fā)現(xiàn)死亡病例在低體溫、低體重及酸中毒方面更加顯著,此提示以上因素可影響搶救效率。另外,保持呼吸道通暢很重要,吸痰前要保持充分氧合,操作動作迅速,使患兒免受缺氧。氣管內間歇滴入止血劑,輸注新鮮血漿,應用多巴胺以保持心功能,維持正常體溫,保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積極治療原發(fā)性病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綜上所述,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加強護理中的觀察有利于肺出血的早期診斷,經(jīng)過精心護理。尤其是盡早給予呼吸機正壓通氣,是提高肺出血搶救成功的關鍵,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參 考 文 獻
[1]陳克正.新生兒疾病診治中的一些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6,11(6):334.
[2]韓玉昆,傅文芳,許植之.實用新生兒急救指南.沈陽:沈陽出版社,1997.306.
[3]陳克正.新生兒肺出血幾個問題的探討.中華兒科雜志,1997,35(6):331.
[4]馮澤康,余宇熙,曾振錨等.中華新生兒學.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00.
[5]熊暉,王穎.新生兒肺出血31例臨床分析.新生兒科雜志,1997.12(1):14.
[6]陳少華,陳奮湘,張悅.24例新生兒肺出血發(fā)病因素及治療分析.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7,9(1):49.
[7]陳克正.新生兒肺出血的早期診斷及防治.中國使用婦科及產科雜志,1997,13(4):196.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0577-91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