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介紹旱稻套種玉米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種子處理、播種、田間管理等內容,以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行業雜志,旱稻,套種,玉米,栽培技術
低洼地種植旱稻,是蒙城縣改造低洼地、提高糧食產量的一項重要農業生產措施,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了進一步促進傳統農業向技術農業推進,增加農民收入,立倉農業綜合服務站研究旱稻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其中玉米產量在5 250~8 250 kg/hm2,旱稻產量可達6 000~7 500 kg/hm2,可獲得純作旱稻2~3倍的收益。現將該模式的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旱稻選用旱稻6號、綠旱一號等高產穩產優質品種;玉米選用株型緊湊中晚熟大穗型品種魯單981、蠡玉16等。
2整地施肥
精細整地有利于齊苗、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墑、除草為主要目的,深度以18~20 cm較為合適[1]。
旱稻對氮肥較為敏感,磷鉀肥需要量多,基肥一般占全量的60%~70%。旱稻要求土壤水分較多,施用堆、廄肥等有機肥料,能夠改良土壤理化性狀。一般施腐熟優質農家肥45 t/hm2、尿素150 kg/hm2和磷酸二銨225 kg/hm2或水稻專用復合肥(15-15-15)30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作底肥。種子與化肥不可直接接觸,用土層隔開,防止燒種[2]。
3種子處理
旱稻種子應浸透(即吸水量為其種子重的60%以上),一般浸種2~3 d,注意換水透氣。由于旱稻苗期常受以螻蛄為主的地下害蟲的為害,造成缺苗斷壟,影響產量。所以需要在播種前用呋喃丹拌種,將吸足水分的種子攤開晾至穎殼呈發白程度再進行拌藥。
4播種
4.1播種時間
播種不宜太遲,愈早播愈好,適宜播種期為6月10日左右。在前茬麥類、油菜等夏熟作物收獲后即可播種,因季節緊張,應搶季節及早播種。如播種較晚,會顯著減產,甚至不能結實。
4.2種植方式
旱稻與玉米間作種植,隔240 cm種植1行玉米,麥收后搶茬在240 cm種植帶內機播10行旱稻,旱稻小行距20 cm,旱稻邊行距30 cm,在邊行距內播種1行玉米,玉米行距15 cm,可栽培玉米3.75萬株/hm2。
4.3播種技術
催芽播種一般可早出苗4 d,早出穗3 d,早成熟5 d。因此,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催芽播種為好。但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不宜催芽,以免發生干芽現象,只可浸種到穎殼發白。
旱稻播種量的大小應根據品種分蘗力的強弱和發芽率的高低確定,同時還要注意土地的肥瘦、土壤水分條件等,一般用量為120~135 kg/hm2。玉米播種量一般不少于30 kg/hm2。播種深度以3~4 cm為宜,沙土及土壤干旱時覆土可較深,粘土及土壤水分多時可較淺。
5田間管理
5.1合理施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播后40 d左右(葉片展開11~12片),施硫酸銨375 kg/hm2或尿素150~225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遇旱及時澆水,結合抗旱澆水進行追肥。旱稻追肥以人糞尿及硫酸銨等為主,堿性肥料一般不宜施用,以免增加土壤堿度,阻礙旱稻生長。追肥時期和次數因氣候、土壤而不同,雨季種植可在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追肥。如在雨少季節,宜在早期(分蘗期)追肥,后期采用葉面追肥。注意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止倒伏。分蘗肥在2葉l心至3葉1心時于小雨或雨后撒施,用尿素150 kg/hm2、鉀肥75 kg/hm2,促進早分蘗,以達到計劃苗數。拔節肥可在分蘗后期幼穗分化前追施,一般施尿素75 kg/hm2,以促進大穗。抽穗灌漿期,可看苗施肥,施肥量要慎重掌握,一般在下雨前后,施尿素30~45 kg/hm2,6月下旬追施肥料。對后期脫肥地塊,可進行葉面追肥,每隔7 d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尿素1次。
5.2合理灌溉
早稻雖然抗旱力強,但在關鍵生育時期應適量灌水,以確保獲得較高的產量。旱稻在苗期受旱,出葉速度減緩,生育期延長。孕穗、抽穗期受旱,可導致結實率降低,嚴重時形成白穗。乳熟期受旱,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所以,不論任何生育階段,土壤水分缺乏時均應及時灌溉,并以濕潤灌溉為主[4]。同時,為確保一播全苗,播后應澆蒙頭水。
5.3除草
旱稻播后7~10 d,使用藥劑封閉土壤,用丁草胺3.75 k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出苗后當稗草二葉期時選晴天消露后用敵稗11.25 kg/hm2加丁草胺3 kg/hm2和二甲四氯75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噴藥時注意不能噴打到玉米行上,如果無太多雜草也可以人工拔大草,無須噴藥[3]。
5.4防止倒伏
拔節期施用250~300 mg/kg 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玉米可在大喇叭口期使用玉米生長調節劑,明顯降低株高。
5.5病蟲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要及時防治紅蜘蛛、薊馬、飛虱和玉米粗縮病,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莖腐病,抽穗后注意防治玉米蚜蟲和葉斑病。
旱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發病初期及時采用藥劑防治,如在稻穗破口前用DT粉1.5 kg/hm2對水600 kg/hm2噴霧防治稻曲病。旱稻的害蟲主要有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防治這些害蟲,應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6參考文獻
[1] 殷春淵,張慶,魏海燕,等.氮肥水平對不同育種時代粳稻產量、氮素吸收利用差異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9,24(5):123-129.
[2] 何兆琴.粳稻大面積高產高效栽培及調控新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3):114-115.
[3] 姬同化,尹海慶.鄭稻18號特征特性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7(11):41-42.
[4] 王景行.3優18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4):20.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