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通過對金融危機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分析,提出大學生要認清形勢,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就業觀,不斷提升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推薦能力、專業競爭能力。
關鍵詞:職稱論文辦理,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能力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的就業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企業遭受了嚴重的“創傷”。我國的產品出口量大幅下降,許多外向型企業紛紛減產,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無疑會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和不斷裁員。大學生的就業將遭遇多方面的挑戰和擠壓。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199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08萬,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10萬人,加上歷年積累的未就業大學生,今年共有700萬以上的大學生需要就業。目前,從各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初步統計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學生就業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放緩,外資和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始調整和壓縮校園招聘計劃,這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今年最冷的“寒冬”。對于環境的驟變,國家、地方及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而作為大學生,就應該有所準備和思考,堅定信心,迎接挑戰。
1.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就業觀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大學生應從追求白領的就業觀轉變為先從藍領干起的就業觀,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就是一名素質比較高的普通勞動者,放下架子,適當降低薪酬標準,低姿態進入社會,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尋求發展的機會,實現從“精英學子”向“普通員工”的轉變。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獲得就業機會是職業發展的基本前提。積極進取才能贏得就業機會,腳踏實地才能干出成績。在大的就業環境不是很理想的條件下,大學生可先選擇在報酬較低的中小企業就業,有崗位就上,使而在就業過程中積累經驗和個人的人力資本,為今后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和職業奠定基礎。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就業只是職業生涯的開始,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就業觀才是大學生的理智求職觀。
從發展的眼光看,目前,畢業生爭先恐后地涌向沿海及其它經濟發達地區,而中西部等經濟欠發達、條件較艱苦的地區少人問津。畢業生選擇就業者高達72%以上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還不如選擇有潛力的二級城市、中西部地區,這些地方更缺乏人才、更需要人才。大學生在那里有更多的鍛煉機會,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有更大的展示空間,更有利于大學畢業生調整心態,施展才華和發展事業。誰先捷足先登,誰就擁有主動權,誰就會擁有更多的發展機遇,誰就會在競爭激烈中獲得就業機會。畢業生對自己應聘的部門需要進行可行性分析,應盡量回避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一些不能直接產生利潤容易被裁減的部門。
2.制定生涯規劃,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就業能力
大學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并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在這里,大學生都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走好自己的大學之路,除了社會、學校應盡的責任之外,大學生也應樹立遠大的理想,制定出符合自己發展的生涯規劃和三年目標規劃。
在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要想獲得理想的工作崗位,就必須學會未雨綢繆,提早做好就業準備,千萬不能抱著僥幸心理,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充分的擇業準備是成功就業的前提。大學生要密切關注國家和地方的就業政策,重點關注有何優惠政策,有何限制,各地人才供需狀況總量和結構,行業特點及發展前景,是夕陽產業還是朝陽產業,用人單位基本情況、企業文化、管理模式及用人機制等。對于這些,大學生都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趨勢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知識寬、雙學歷、多證書的人才;技能精湛的“應用型”人才:能寫、能做、能言;自立自強的“創業型”人才:不畏失敗、勇于開拓。大學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要刻苦鉆研專業知識,還要有拓寬與專業知識相關領域的知識,不斷更新職業信息,加強知識儲備,盡量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同時,大學生還應到社會中去鍛煉,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現代社會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不僅要有扎實專業技能,而且要加強個人的品德修養、性格、人生態度等的塑造。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專業技能是重要的,但大學生其他的內涵元素,如: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創業精神等對大學生人生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掌握了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學會生存,學會合作。以職業道德、職業修養、職業操守、敬業精神為代表個人態度素養是大學生成功的關鍵,以敢啃硬骨頭、勇于解決問題能力為代表的技能素養是專業能力的基石。同時大學生還必須優化自己的展示能力,把自己所擁有的專業能力和資本信息通過各種方式有效傳遞給市場,讓市場接受自己,彰顯自己的價值,不斷提升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推薦能力、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濟.開創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05.3.
[2]馬莉.金融危機環境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知,2009.3.
[4]莫榮.2003-2004年中國就業報告[R].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20.
[5]唐玲.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探討[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4,(16):71-73.
[6]劉志侃.實現高校德育實效性的路徑探究.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11):14-15.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