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自1956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以來,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進入了新的時期。截至2007年底,我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 531個,總面積15 188萬hm2,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03個,面積9 365萬hm2,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絡。自然保護區保護了我國85%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47%的天然濕地、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20%的天然林、,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中的大部分,都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在世界自然保護運動的推動下,又有了更快的發展。保護區面積不斷地增加,自然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保護區的類型也更加豐富。但是,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規劃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不利于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都制約著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保護職稱論文,期刊雜志發表,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環境規劃
一、我國自然保護區發展概況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近60年的建設,特別是從70年代末以來,我國自然保護區發展很快,初步建成了一個類型比較齊全的自然保護區體系。至1999年底,全國已建各類自然保護區1118處,總面積達8641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8.6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6處,有15處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物圈保護區網絡、7處列入國際《濕地公約》的重要濕地名錄、3處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我國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國家重點保護的300余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130多種珍貴樹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較好保護。同時,這些自然保護區還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改善環境的重要作用。
根據我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根據保護對象的特點,自然保護區分為生態系統保護區、野生生物類和自然遺跡類3個大類別9個類型。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指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與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為保護對象,包括森林生態系統、草原和草甸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類指珍稀瀕危物種的分布集中地區。包括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2 種類型。自然遺跡類包括地質遺跡類和古生物遺跡類。在我國,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類型數量最多,達419個;而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面積最大,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39.1%;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小,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比例不到1%。自然保護區的類型與分部門管理往往有密切的關系,如林業部門多是建設森林、濕地與野生動物保護的自然保護區,海洋部門多是建設海洋保護區,農業部門多與草地魚類保護區相關,國土資源部門多與自然遺跡自然保護區相關。
二、北方自然保護區的問題
(1)自然保護區給工程項目讓位
我國對自然保護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第十八條規定,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核心區是指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進入從事科學研究活動必須是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核心區外圍可以劃定一定面積的緩沖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緩沖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游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然而這條規定在我們的現實中貫徹情況如何呢?不僅緩沖區出現了大量的影響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人為活動,許多地方連核心區也受到威脅。人為活動中工程項目進入自然保護區對保護區的危害是極大的。四川長江合江一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三峽工程修建后為挽救被大壩分割的長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樣性而建立的,在500多公里長的江段上保護著多種珍稀瀕危和特有魚類的首選產卵場和棲息地。但三峽水利樞紐剛剛蓄水發電,還沒有最后完工,人類對大自然、對河流、對珍稀瀕危物種的承諾就要推翻了,不算數了。因為金沙江水電開發一期工程中,大壩高161米、庫區回水長度156公里的向家壩工程,其壩址和庫區就選在了合江一雷波段自然保護區內。工程上馬后,保護區江段將被淹沒變成河道性水庫,原有的生境也就全部喪失,并因為大壩分割使河流生態系統進一步破碎化。我們的法律沒有遏制住人類活動對自然保護區的肆意入侵,自然保護給建設工程讓位的事實大量存在,而我們并沒有認識到這種入侵的嚴重性,它遠比‘那些偷盜行為、搶劫行為、甚至殺人行為具有更大的危害。但我們的法律對之很寬容,相關的破壞自然資源的刑事犯罪空缺,執法機關對之視而不見,民眾對其麻木不仁。工程項目與自然保護區保護的較量反映的是經濟發展與環保目標的較量,是國家決策的權衡選擇,是各種利益集團的利益之爭的反映,是我國行政管理及法治建設狀況的縮影。
(2)資源利用權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導致保護目標難以有效實現
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在1978年時全國僅有34個,絕大部分建立于20世紀80年之后。劃建保護區時,那里的土地大多已劃歸集體,邊界問題和土地權屬成為保護區管理部門與當地政府最常見的糾紛。對于貧窮農民來說,青山綠水當不得模吃,任何過上好日子的機會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護區,農民們盜采藥材,不放過每一株,把保護區挖得千瘡百孔。嚴格來說,貧窮,而非貧窮者,才是自然保護區的敵人。”大多數自然保護區在邊遠的山區、農村,土地屬于當地農民集體所有。長期以來,當地農民靠山吃山,理所當然地認為其有權對被劃入自然保護區的資源進行開采、利用,因為土地按照法律規定自然保護區后其權屬是不變的,仍屬于當地農民集體所有。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農民利益的沖突體現的是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權益的沖突。
作為集體土地的事實上的支配者的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指標的壓力下,在地方利益、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對于國家的環保政策是排斥的,視而不見的,不愿執行的。事實上,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的設置由當地政府進行,此種情況下,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3)開展生態旅游對自然保護區的破壞
開展生態旅游己成為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創收方式,但不合理的生態旅游開發也會破壞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對自然保護區旅游酬犬進行深入調查后發現:目前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因開展旅游而遭受破壞,11%出現旅游資源退化現象,40%的自然保護區存在垃圾公害,12%有水污染,11%有空氣污染,根據科學監測對游客數量進行控制的保護區不到20%。
生態旅游的健康開展關鍵在于管理,在于把旅游帶來的負面影響控制在環境可承受的限度。管理嚴重滯后是目前出現許多負面影響的根本原因。自然保護區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礎投資費用,加之缺少開展旅游活動的經驗,因而將自然保護區的旅游開發出租經防長游部門。旅游部門又在缺乏指導和監督機制的情況下隨意經營,受經濟利益驅使,對旅游高峰期的游客數量不加以控制,嚴重超越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容量;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環境監測措施,導致自然保一護區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有的風景區出于經濟目的,熱衷于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游區、修黝僅游設施。以索道為例,世界各國在作為國家公園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嚴格控制的,其中美國、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國,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現代索道,甚至修幾條。索道在國家名勝中心區域的建成,不僅破壞了自然風景區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頂,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熱的掀起,保護區內脆弱的生態系統也遭到致命的打擊。我國目前自然保護區保護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們的自然保護區體系是按保護對象而不是按管理目標進行類型劃分,全面采用消極的封閉式管理模式,而不是按不同的管理目標,對不同的自然保護區采取手段不匡、參與程度不同的管理模式。而在生態旅游開發中這一類型體系的缺陷再一度顯現,因為在全國性的生態旅游開發中,沒有針對不同的保護區的管理目標進行寬嚴程度范圍大小不一的開發規劃和管理,許多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風景名勝區的,片面強調其觀賞性忽視其保護性,由此導致某些需要嚴~格保護的自然保護區也被深度開發,破壞了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三、北方自然保護區的環境規劃
(一)北方的分區規劃
1、東北山地平原區。本區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森林主要分布于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地,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原始林區,森林面積約占全國的1/4。草原主要分布于大興安嶺以西地區,尤以呼倫貝爾草原為我國僅有的兩大個片高草草原之一。小興安嶺東南側和長白山北端的三江平原是濕地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規劃到2000年,全區自然保護區總數達160-170個,面積達640-665萬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的5.4-5.6﹪;到2010年,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土地面積的7﹪以上。
2、蒙新高原荒漠區。本區是八個陸地自然區域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區內地貌類型復雜,氣候干燥,地表植被稀疏而單純,生態系統脆弱,對人為干擾非常敏感,一旦破壞很難恢復。本區礦產資源豐富,又是未來國家開發和建設的重點,應搶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規劃到2000年,自然保護區總數達75-85個,面積達2255-2385萬公頃,占全國土地面積的8.4-8.9﹪;到2010年,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土地面積12﹪以上。
3、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區。本區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長期墾殖和其他生產活動的影響使自然景觀發生了很大變化,原生植被已不復存在,但一些次生植被加以保護,促其恢復對保護生態環境很有意義。西部的黃土高原,由于植被的破壞已成為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規劃到2000年,全區自然保護區總數達100-110個,面積達95-110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1.4-1.6﹪;到2010年,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土地面積2﹪以上。
(二)科研與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規劃
1、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的科研功能。規劃重點開展下列方面的科學研究:
--生物地理區劃在自然保護區區劃中的應用和全國自然保護區區劃研究。
--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研究和全國生態監測網絡的建立。
--自然保護區數據信息系統的研究和建立。
--重點保護對象和瀕危物種的就地保護和人工繁育增殖技術的研究。
--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自然保護區的效益和有效管理示范研究。
2.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舉辦管理人員培訓班、鼓勵在職人員自學和參加函授學習、建立自然保護區與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掛鉤合作關系等措施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吸引科技人員到自然保護區工作,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在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中所占的比例。
(三)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
制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以生態經濟和旅游經濟理論為指導,遵循主體明確、重點突出、生態穩定、技術可行、市場導向、經濟利益最大化、協調發展、總體可持續等原則。規劃前必須對自然保護區的旅游資源進行詳查、分析與評估,并根據生態旅游市場的需求特點,提出規劃的總體思想、基本原則及正確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合適的政策和規范約束等。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重點開發。我國建立的近2 000個自然保護區中,空問地域分布差異很大,區位特征、保護對象以及資源品位都有所不同。因此,就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整體而言,應避免盲目建設,遍地開發,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區位條件、資源品位和區域社會經濟環境較好的自然保護區,實行合理布局、重點開發。此外,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必須進行總體規劃,從生態學角度對旅游環境容量、旅游設施設備和場所的規模、數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風格等加以嚴格控制,進行功能分區,功能區不同,在開發要求上也要有所區別。具體內容還包括:(1)根據生態旅游市場的需求及特點,進行生態旅游產品和旅游商品的開發規劃,選擇適當開發模式;(2)進行保護區內旅游建設規劃,包括景區、服務設施建設規劃;(3)制定科學的環境規劃,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制定嚴格的資源管理條理和法規;(4)進行最佳客流量和游覽方式等規劃。
四、結語
總之,生態旅游與自然保護區有共同的目標取向——保護資源與環境達到永續利用,實現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旅游足自然保護區旅游開發的正確方向。盡管生態旅游開發也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有些影響是我們現在所無法預測的,但只要旅游者、旅游經營管理者嚴格遵循生態原則和生態設計,這種影響會被減少到最低限度。
五、參考文獻:
[1] 黃霞. 景觀生態學在自然保護區中的應用——以江蘇大豐市麋鹿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為例[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 2006,(01) .
[2] 胡瀟方. 淺析加拿大自然保護區規劃體系[J]. 科技創新導報, 2007,(33) .
[3] 安穎,鄒紅菲. 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合理性分析[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08) .
[4] 王春輝,王淑華,孫明迪. 大塔山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及環境評價[J]. 林業科技, 2004,(03) .
[5] 饒紀騰,饒堅. 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模式[J]. 河北林果研究, 2003,(S1) .
[6] 汪劉艷. 西藏四江流域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研究[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7,(11) .
[7] 陳盛彬,左家哺. 淺析南岳自然保護區規劃構思[J]. 林業調查規劃, 2007,(02) .
[8] 楊士建. 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探討[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4,(04) .
[9] 許學工. 加拿大自然保護區規劃的啟迪[J]. 生物多樣性, 2001,(03) .
[10] 孫驊聲,馬錦輝,譚維寧. 深圳市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規劃[J]. 城市規劃, 2000,(08) .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