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淺談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黃 勇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住房要求的不斷提高,隨之出現高層及超高層的建筑,不但要確保基坑邊坡的穩定,滿足基坑內正常作業的安全,同時還必須防止坑外土體移動,當前的深基坑支護技術還存著眾多問題,本文首先從概念的角度敘述了深基坑支護的幾種型式及特點;其次闡述了深基坑支護在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某工程為例說明了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僅供參考。
關鍵詞:特點;問題;施工要點;
當前的深基坑支護技術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本文就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深基坑支護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闡述。
一、深基坑支護的幾種型式及特點
基坑支護形式多種多樣,在具體工程中采用哪種形式,還要根據工程地質以及周圍的環境條件來決定,根據基坑的支護方式,可以將支護結構分為以下三類:懸臂式支護結構 混合支護結構以及重力式擋土墻結構 其中懸臂式支護結構是依靠基坑提供的土壓力來保持
平衡的一種結構;混合式支護結構適用于開挖深度較大 邊坡變形也較大的基坑,它是在懸臂式支護結構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相應的錨桿等支撐;重力式擋土墻是依靠其自身重量來維持支護的結構 根據基坑的支護型式,基坑又可分為支擋型及加固型兩類,具體如下:
(一)支擋型支護方式
1.地下連續墻 地下連續墻適用于各種深度的基坑開挖,是一種較經濟的基坑支護方式,它對周圍建筑的影響較小且對各類地質條件均適用,同時,地下連續墻作為支護結構還具有一定的抗彎剛度及防水性 當前地下連續墻已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建筑的基坑支護,同時,其自身的形式也在不斷的變化,由已前的單一定型發展為現在的折板及二型等。
2.樁排支擋結構 (1)連續樁排 。對于工程地質為軟土的基坑,由于無法形成土拱邊坡,因而在進行基坑支護時必需采用密集樁排,并在領樁之間使用素混凝土將鉆孔樁搭連起來,從而形成類似擋土墻的連續墻。(2)雙排樁 。當工程地質較軟亦或基坑深度較深時,采用單排樁的側向剛度可能無法滿足基坑變形要求 此時就必須采用蓋梁式的雙排樁進行支護,雙排樁具有較大的側向剛度,可以有效的阻止基坑邊坡的變形 。(3)稀疏樁排 。這種是最簡單的樁排方式,適用于工程地質較好的情況。
(二)加固型支護方式
1.網狀樹根樁加固法 將基坑邊坡土體與樹根樁結合在一起,形成復合樁體,使其具有整體穩定性,以抵抗土的側向壓力。保證邊坡的穩定。
2.水泥攪拌加固法,此種加固方法的優點在于:對周邊環境無污染,造價經濟,施工簡便等,它是利用一定強度的水泥攪拌樁搭接組成結構體系,加固了坡邊土體,保持其穩定性。
3.高壓旋噴樁加固法與水泥攪拌樁相比,高壓旋噴樁的強高要提高了好幾倍,它的水泥含量較高,較適于地基過軟的基坑處理。
二、深基坑支護在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一)邊坡施工達不到設計規范要求 當前許多基坑開挖往往出現超挖或是欠挖現象,另外,由于施工管理人員管理不到位,分段施工開挖高度不一,操作人員水平低下,結果造成開挖后邊坡平整度達不到要求。
(二)土層開挖和邊坡支護不配套 與土方開挖相比而言,基坑支護的技術含量較高,工序較復雜,因此,基坑支護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專業施工隊來完成,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施工進度的協調,但是在很多工程施工中,土方開挖搶進度,拖工期,結果造成整個工
程施工混亂,拖延了工程進度,甚至釀成工程質量安全事故。
(三)噴射混凝土厚度不夠,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當前的基坑混凝土支護施工常采用噴射方法,雖該操作方法簡便,但是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混凝土質量達不到要求,配料不符合設計要求,養護混凝土不到位等,這些問題都會造成噴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夠,強度也達不到支護要求。
(四)成孔注槳不到位,土釘或錨桿受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鉆桿成孔的孔深一般要求較深,施工人員在進行操作時未給予足夠重視,導致出渣不盡,成孔困難,孔洞坍塌以及無法注漿等問題,而注漿的壓力不夠又會造成錨桿的抗拔力不足等,嚴重影響了工程的質量。
(五)邊坡頂面未按要求處理 對于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質如雜填土等,工程的支護工作開展起來比較困難,在進行支護時,必須要做好排水設施,及時將開挖土層表面硬化,很多單位只注施工速度,對此種地質未做好預防措施,以致基坑土體發生較大位移,影響了工程
的進度及質量。
三、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現在以某工程為例,說明深基坑支護施工中的要點,該工程為辦公樓,擬定建筑為地下一層,地上十六層,建筑面積 6.28 萬平方米,采取結構體系為框架剪力墻結構,設防烈度七度,基礎采取樁基承臺式,樁基為預應力混凝土,樁長二十八米,地質為后填土,地下層高4.2 米,基坑深3.5 米,地下水位在平面以下1.2- 1.7 米之間。
(一)施工要點 基坑分兩次開挖,直到達到設計標高,采用支護方式為水泥攪拌樁重力式擋土墻進行支護。
(二)施工要求 在進行施工之前,必須先準備施工材料,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加固材料,水灰比要保證控制在0.5 左右 攪拌樁的直徑應小于 0.5 米,樁距初步取 0.4 米,樁間搭接 0.1 米,相鄰樁不設施工縫。
(三)施工工藝流程 基坑的施工流程如下:首先放線定位→水泥預拌樁下沉→提升樁并噴漿攪拌→再重復攪拌下沉→再重復攪拌上升。
(四)施工方法 當攪拌機就位后,即可進行下沉作業,下沉至設計深度時,啟動水泥漿泵將水泥漿噴入地基,在提升時,要注意防止出現斷漿現象,在進行上下重復攪拌時,每次應提升至地面,然后再次下沉,基坑開挖時,要根據設計圖紙,繪制好基坑平面圖,開挖要按照先淺后深 先邊后中的原則進行,開挖機械達不到的部位則采用人工開挖并對開挖后基底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土方運輸采用不少于十部自卸汽車完成,土方在開挖時必須要控制深度,相關人員應負責跟蹤測量,及時反饋開挖深度,另外,為避免碰撞水泥攪拌樁,近樁范圍內的土方應采用人工進行挖掘。
為防止地下水滲入基坑,應在基坑邊坡頂 0.6 米處,沿基坑外圍設立排水溝,其凈寬必須滿足相關技術要注,在此取為 0.3 米,溝底及溝壁應采用一定強度的混凝土墊層,在此取為 C10 混凝土 由于基坑深度跨過地下水層,故應在地下層增設降水井,位置設立于地下層集水井處,具體做法為:在集水井下方挖孔并放入一定尺寸的正方形鋼筋籠,在此取尺寸為 0.8 米,然后再在其內放入一個尺寸較小的鋼筋籠,此處取 0.5 米,二者空隙采用碎石進行填充,并采取適當鋼筋做為鋼筋籠的豎筋,并在降水井處設置自動抽水泵,最終用法蘭盤封閉降水井。
四、結語
基坑支護工作的好與壞,會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及安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基坑支護技術已經逐漸的走向成熟,但當前的技術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深基坑支護的設計以及監測都是近年來常遇到的技術難題,如何改進當前的技術,使基坑支護技術趨于更加完善,仍然是一個值得廣大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課題。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