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給排水鋼筋混凝土構筑物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是關鍵工序之一。澆筑過程中,管理不當與操作失誤,使?jié)仓瓿傻臉嬛锂a生裂縫,結合自身實踐,淺談一下裂縫產生原因及預防的措施。
關鍵詞:裂縫產生原因、預防措施
Abstrac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concrete casting is one of the key process. Casting process, improper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error, make casting cracks in the complete structure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actice, talk about how the cause of the tear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ause of the tear,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近年來,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展,沿線各大城市給排水鋼筋混凝土構筑物逐漸增多,主要有污水池、濾池、清水池、沉淀池等,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時常因裂縫出現(xiàn)漏水滲水現(xiàn)象,只要我們清楚了裂縫的原因,采取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裂縫產生的危害。下面淺談一下給排水鋼筋混凝土構筑物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1、裂縫產生原因
1.1內因
1.1.1水化熱
給排水鋼筋混凝土構筑物大多為大型構筑物,澆筑時往往就是大體積澆筑,經常因為水泥水化熱而產生裂縫。混凝土在澆筑完成硬化的過程中,因水泥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在凝結硬化過程中放出的熱量)而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這些熱量在混凝土內部聚集不能很快的被釋放出去,結構內外溫差使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裂縫。
放熱會產生裂縫:由于水化熱是集中在混凝土硬化初期(3-5天),①這些熱量在混凝土內部聚集不能很快的被釋放出去,結構內外溫差變大,結構內部受熱膨脹導致結構邊緣開始出現(xiàn)裂縫。②這時混凝土內部的拉應力已經得到最大值,而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還沒達到最大值,此時拉應力超過抗拉應力,因而產生裂縫。
1.2外因
1.2.1澆筑高度
自高處向模板內傾斜混凝土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當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槽或振動溜管等設施下落;當傾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置減速裝置。
澆筑砼時,混凝土傾落高度超過了2m,而且沒有做任何的防護措施,造成混凝土離析現(xiàn)象,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縮不一致,產生混凝土收縮裂縫。特別是在施工混凝土底板頂板時,由于離析使表層的水泥漿層增厚,收縮急劇增大,出現(xiàn)嚴重龜裂現(xiàn)象。
澆筑高度越高,速度越快,離析現(xiàn)象越嚴重。
1.2.2振搗方面
振搗時間宜為20秒到30秒之間(振搗時間過長,在振搗處就會出現(xiàn)富漿現(xiàn)象,富漿部位水泥砂漿含量大,易產生裂縫),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現(xiàn)氣泡、表面成附漿為度。
振搗間距需要經過計算來獲得,這里以插入式振搗棒----直線插入為例,一般來說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時,以直線式行列插入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振動器作用半徑通常為振動棒半徑的8-10倍)的1.5倍(一般為300-400mm)。
因為振搗時間過長,在振搗處就會出現(xiàn)富漿現(xiàn)象,富漿部位表現(xiàn)水形成的)。
1.2.3拆模
拆除模板過早,造成混凝土內部游離水由表及里逐漸蒸發(fā),導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漸產生裂縫。
大梁拆模過早,會因混凝土自重而產生裂縫。
1.2.4天氣影響
氣溫升高,造成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致使混凝土體積急劇收縮,而產生裂縫。氣溫降低,混凝土表面受凍,產生裂縫。
一般在有大表面的底板或面板的表面上容易發(fā)生,裂縫的特征:呈不規(guī)則形狀,無特定方向。裂縫的深度一般在鋼筋保護層或粗骨料最大粒徑范圍內,澆筑無筋混凝土時也有達到5-15cm深度的。
造成裂縫的原因:ⅰ、澆筑時外界溫度過高。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溫度不宜超過28℃,澆筑混凝土量不大時,溫度也不能超過32℃。ⅱ、當遇大風時。大風澆筑時,混凝土上方空氣流動快,水分蒸發(fā)也快,致使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這種現(xiàn)象在澆筑底板頂板時,較為普遍。
1.2.5載物
混凝土沒有達到拆模強度,此時混凝土受自重或稍有外力作用可能產生裂縫。即使達到拆模強度,在拆模時若受到較大沖擊也會產生裂縫。有時裂縫在拆模后并沒有產生,但因未達到吊裝強度而過早吊裝也會產生裂縫。達到強度,因為受力面凹凸不平,承受壓力時,承壓面面積小,發(fā)生應力集中,局部承壓強度不足,也會引起裂縫。
1.2.6加水
在高溫條件下施工或者混凝土罐車運距太長,混凝土變的粘稠,為方便施工會發(fā)生隨意加水現(xiàn)象,水量增大易產生裂縫。可以適當摻加外加劑。
2、預防措施
2.1水泥水化熱的預防
2.1.1原材
水泥:水泥應選用水化熱較底的水泥,如礦渣水泥。
細骨料:應采用質地堅硬、級配良好、顆粒潔凈、粒徑小于5mm的天然河砂、山砂,或采用硬質巖石加工的機制砂,砂一般應采用以細度模數2.5-3.5的中、粗砂。
粗估料:宜選用表面粗糙,孔隙率小,無堿性反應。粒徑應按混凝土結構情況及施工方法選取,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結構最小邊尺寸的1/4和鋼筋最小凈距的3/4;在兩層或多層密布鋼筋結構中,不得超過鋼筋最小凈距的1/2,同時最大粒徑不得超過100mm。
配比:配合比應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也可摻入適量粉煤灰或者緩凝劑。
2.1.2溫度控制
可以采取循環(huán)水冷卻、蓄熱保溫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并及時測定澆筑后混凝土表面和內部的溫度,其溫差應符合工地設計圖紙的要求,如果沒有要求時不宜大于25℃。
2.2混凝土澆筑高度的控制
每次澆筑厚度宜控制在50cm左右,對于底板、頂板高度比較容易控制,但是對于高池壁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為防止砼在高處落下時,產生離析現(xiàn)象。澆筑砼時,每隔5m放置一個料斗,泵車的輸送管放于料斗內部。料斗下部連接軟管,軟管的長度為5.5m,保證軟管下部距池壁底部2m距離,有效的防止砼產生離析現(xiàn)象。池壁澆筑時,可以采用線墜進行每次澆筑高度的控制,控制高度為50cm,施工線系有米扣,可以清楚的看見每次澆筑的高度,便于及時控制。
2.3振搗方面的控制
每次澆筑前,根據振動棒半徑,技術人員與操作員開澆筑前交底會,將算出的振搗間距與技術交底交于施工隊人員,交代重點注意事項。
澆筑時,項目部人員全程旁站,及時糾正施工人員的錯誤操作,比如振搗間距、振搗時間、振搗密實現(xiàn)象。
2.4拆模時間的控制
板:當跨度≤2m時,強度≥50%;當2m<跨度≤8m時,強度≥75%;當跨度>8m時,強度≥100%。
梁:當跨度≤8m,強度≥75%;當跨度>8m,強度≥100%。
懸臂構件:與跨度無關,強度必須達到100%。
2.5環(huán)境因素
一般澆筑時溫度不應超過32℃,大體積澆筑不應超過28℃。高溫下,在施工現(xiàn)場也可以進行遮陽措施,還要選用離施工現(xiàn)場距離近的攪拌站,以減少混凝土的運輸時間。
冬期施工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當氣溫低于5℃時,應采取保溫措施,并不得對混凝土進行灑水養(yǎng)護,防止混凝土凍裂。
2.6養(yǎng)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及時覆蓋塑料薄膜,覆蓋要嚴密,并進行灑水養(yǎng)護。灑水養(yǎng)護時間,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jié)B等要求以及高強度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對于池壁等部位的養(yǎng)護措施,宜采用噴灑養(yǎng)護劑的措施來進行養(yǎng)護。
結束語
混凝土裂縫是質量通病,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只要我們按照科學的、合理的方法進行施工,可以大大減少裂縫的產生。
作者簡介:孫曉松,1986年4月生,男,漢族,山東省濟南市人,助理工程師。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