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shù):
關于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要點解析
孫繼華
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及施工中,由于超長框架結構橫向溫度收縮變形較大或主樓、附樓沉降不均等原因,常在建筑物中間或主、附樓交界處設置一條800~1000mm 的從底層(或地下室底板)至屋面梁板(至附樓屋面梁板)的混凝土后澆帶。本要點適用于多高層鋼筋混凝土800~1000mm 寬的后澆帶施工。
一、一般要求
1.1 后澆帶處及其兩側600mm 范圍內(nèi)的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偏移,并采取必要措施,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1.2 所有的鋼筋接頭應避免設置于后澆帶中,鋼筋接頭與后澆帶邊緣有足夠距離:梁筋≥40d,墻板筋≥35d。
1.3 后澆帶的側模用木模板時,應根據(jù)放樣的尺寸支設,采用100×100mm 木方或50×100mm 木方支撐后澆帶模板,保證其位置及寬度;當采用快易收口網(wǎng)或雙層鍍鋅鋼絲網(wǎng)作側模時,應用鋼筋支架或鋼筋網(wǎng)片固定鋼絲網(wǎng)。
1.4 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設計無要求時應根據(jù)建筑物實際情況確定,當建筑物沉降無特殊要求時,后澆帶混凝土宜在主體混凝土澆灌兩個月后進行,采用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強度可提高一個等級;建筑物如需要調(diào)整沉降差時,后澆帶混凝土澆搗時間宜待結構主體封頂,全部填充墻完成后,方可進行后澆帶施工。
1.5 澆注后澆帶混凝土前,應先將松動的混凝土塊及浮漿鑿除,清除后澆帶垃圾,用高壓水槍沖凈并充分潤濕,清除殘留積水。當后澆帶處鋼筋已銹蝕,應進行除銹,鋼筋除銹后要及時澆注后澆帶處的混凝土,避免鋼筋再次銹蝕。振搗混凝土時,應確保新舊混凝土接觸面結合緊密。
1.6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應覆蓋濕麻袋澆水養(yǎng)護,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其上不得堆放重物,其下支撐不得拆除。
二、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要點
2.1 地下室底板后澆帶處的墊層應為鋼筋混凝土墊層,墊層的寬度比后澆帶兩邊各寬300mm。底板鋼筋綁扎前,應根據(jù)設計圖標注位置,在墊層面或防水保護層面上彈出后澆帶位置線。
2.2 當用鋼絲網(wǎng)作后澆帶側面模板時,應在板筋綁扎完畢后,根據(jù)放線位置焊接鋼筋架(鋼筋直徑按底板厚度及配筋量確定),隨后綁扎雙層5×5mm 鋼絲網(wǎng),扎點間距為200mm,上、中、下全部滿扎,保證鋼絲網(wǎng)與支架連接牢固,如圖1 所示。對于基礎梁處的后澆帶,可在梁中放置預制的鋼筋網(wǎng)片固定鋼絲網(wǎng)。
2.3 當用木模板作后澆帶側模時,可在距后澆帶外邊緣200mm 處沿后澆帶通長每邊設一道鋼筋支架(鋼筋直徑視底板厚度及配筋而定),底板鋼筋點焊于支架上。支模時,先在底板面筋及底筋的后澆帶位置,用φ10 通長鋼筋焊出后澆帶側模板定位線,再支設模板及橫豎向支撐。所示:
2.4 為便于清理干凈后澆帶中的垃圾渣物,可將后澆帶墊層的面標高下移200mm,將殘留渣物置于后澆帶底部,然后用同后澆帶混凝土內(nèi)砂漿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漿覆蓋并抹平,再澆注后澆帶混凝土。如圖1、圖2 所示。
2.5 澆搗后澆帶混凝土前,可用高壓水槍清除后澆帶垃圾,為了便于排水排渣,可在每間隔20m 留設一個200×200mm 深500mm 的集水坑,集水坑用標準磚砌筑,坑內(nèi)防水材料應與底板防水相連,并作好保護層。澆注混凝土時,集水坑中的積水可用真空吸水泵排盡,用混凝土填實。
2.6 后澆帶防水措施嚴格按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施工,一般有:在施工縫處埋置遇水膨脹的止水條,或采用外貼式的止水帶設置于施工縫處,并在底板底面作防水層;也可采用超前止水的方法進行止水,超前止水的作法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
三、墻體后澆帶的施工要點
3.1 墻體后澆帶兩側(兩道)的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設置拉鉤,以免鋼筋骨架偏位;保護層墊塊掛到位,保證鋼筋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
3.2 留設后澆帶時,按墻筋間距,用松木板鋸成小口,固定于后澆帶側面作側模,鋸口縫隙用膠帶紙粘貼,用木方加固;也可用雙層鋼絲網(wǎng)做側模,用鋼筋支架做支撐。
3.3 墻體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按圖紙設計要求綁扎鋼筋,設置拉鉤,掛好鋼筋保護層墊塊。再按圖6支設模板,采用止水對拉螺栓加固模板,外側的止水對拉螺栓應距已澆混凝土豎邊(后澆帶邊線)50mm。
3.4 地下室墻體的后澆帶按設計要求采取防水措施,一般可在墻體內(nèi)設3mm 厚鋼板止水帶或遇水膨脹的止水條;如外設防水層,防水層應在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后再施工,施工時應注意與外墻的防水層搭接緊密。為了使外墻能及時回填土方,可在外墻后澆帶外砌筑370mm 厚實心磚墻井做為擋土墻,保護后澆帶結構;井口蓋木蓋板,以保持井內(nèi)清潔。
四、梁板后澆帶施工要點
4.1 當板的架立筋≤φ8 時,為保證板鋼筋骨架的位置,可采用Φ12 鋼筋通長設置于后澆帶邊線外100mm 處,順后澆帶方向布設,而后用φ12 鋼筋支架架立,保證板面鋼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后澆帶側模用20mm 厚松木支設,松木板鋸成小口,固定于后澆帶側面,用50×100mm 木方通長加固。
4.2 后澆帶梁板底模的支撐可采用鋼管架或門架,支撐架在后澆帶混凝土未澆搗或后澆帶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值前不可拆除。支撐架也可采用早后拆體系以節(jié)省模板的投入,即按支模方案布設早拆支撐架,在早拆體系中按小于2m 間距布設后拆支撐架,待后澆帶外先澆筑的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時,先拆除早拆支撐架,只留下后拆支架用來支撐先澆筑的板的混凝土,后澆帶梁的支撐不用早后拆體系。
五、安全措施
5.1 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經(jīng)過設計驗算,強度及穩(wěn)定性符合要求。
5.2 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混凝土澆筑要有足夠的照明。
5.3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應用竹笆片或膠合板覆蓋。
5.4 嚴格按照《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guī)程》進行操作。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0577-91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