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近幾年來,池養草魚病害頻發、治療難、死亡率高一直困擾著廣大養殖戶,尤其是在季節交替的“桑尖瘟期”(4-6月)與“白露關”(7-9月)常引起集約化養殖的草魚發生大量死亡。筆者總結認為草魚疾病的發生呈現季節性強、病程長、易反復等特點,同時也由過去的單一疾病向現階段所謂的“七病八病”等綜合性疾病方面發展,但無論疾病怎樣發生,引起草魚大量死亡的無外乎草魚病毒性出血病、肝膽綜合癥和由寄生蟲寄生而引起的繼發性細菌性疾病,如爛鰓、赤皮、爛尾、腸炎病等最為突出。因此,對草魚疾病的治療要堅持防重于治、加強內服、準確診斷、對癥下藥的基本原則。
一、草魚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
草魚病毒性出血病分為紅鰭紅鰓蓋型、紅肌肉型與腸炎型,無論是哪一種類型,因病毒是寄生于細胞內,一般的藥物是難以治愈的。加強預防,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是防治草魚病毒性出血病的最好辦法。通常的預防方法是使用免疫疫苗進行注射,在養殖過程中通過加強水質管理與定期內服藥物進行預防。
筆者結合實踐經驗總結如下幾點預防措施:①水質管理的重點時期是“桑尖瘟期”與“白露關”,這兩個時期均要注意穩定水質以防止水質突變。“桑尖瘟期”的水質因水位淺、水溫變化快、施入池塘的肥料隨水溫的提高而逐漸釋放,因而水質呈現不穩定性;而“白露關”的水質因經過數月的投餌養魚,水體中尤其是底質積累了大量的殘餌、糞便、動植物尸體等有機質,水溫更是忽高忽低,從而使水質變化過快。
因水溫及有機質富積而引起水質的變化常引起魚類應激及抵抗力下降,從而使草魚易患病毒性出血病。因此,預防草魚病毒性出血病對于水質管理的重點在養殖前期因是以調水為主,視水質變化情況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糞鏈球菌、EM菌等微生態制劑;而在養殖后期則要加強底質改良,使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高鐵酸鉀等化學底改制劑配合光合細菌、乳酸菌等微生態制劑。
②定期內服藥物進行預防。池塘草魚因集約化養殖的需要而投喂全價配合飼料,雖然配合飼料滿足了草魚的生長需要,且能使其快速生長,但也改變了草魚的原有食性,從而使其抗病力下降;大量攝喂配合飼料的同時也增加了草魚的肝臟負擔,從而導致各類疾病的發生,遇上氣溫及水質的突變會導致草魚的應激反應加劇,從而誘發病毒性疾病的發生。因而在草魚養殖過程中須定期內服多糖類免疫增強劑、酵母菌、乳酸菌、復合水產多維、中草藥等保健藥物提高其免疫力及抗應激能力。
對于發生疾病的草魚養殖池塘,可以選用聚維酮碘溶液或二氧化氯對水體消毒1~2次,同時加強內服氟苯尼考+復合水產多維一個療程。病情穩定后使用EM菌或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改良水質或底質。需要注意的是此病在治療過程中,禁止使用強氯精、漂白粉、硫酸銅及敵百蟲等強刺激性藥物;若養殖草魚發生病毒性出血病并發其他疾病時,則須首先以治療病毒性出血病為主,然后再進行其它疾病的治療。
二、草魚細菌性疾病的防治
草魚細菌性疾病常表現為各類寄生蟲如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中華鳋、杯體蟲等與草魚爛鰓病、赤皮病、爛尾病及腸炎病、肝膽綜合癥等同時發生而引起養殖魚類大量死亡。有時也有細菌性疾病與草魚病毒性出血病同時發生,對草魚細菌性疾病的防治首先必須確診,然后對癥下藥進行治療。
爛鰓病的發生與寄生蟲相輔相成,而赤皮病、爛尾病與機械損傷密切相關,腸炎病的發生與飼料投喂過量緊密相連。當前,草魚細菌性疾病的發生大多數是以爛鰓癥狀為主混合其它細菌性疾病并發的綜合癥,也就是說爛鰓是綜合癥的典型癥狀之一。通常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往往把這種爛鰓只作為由細菌單一引起的疾病進行治療,而忽視了寄生蟲的存在,因而使用外用殺菌劑后適得其反,不僅病害得不到及時扼制,同時還有可能使病魚死亡量短時增加。
對草魚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既要積極殺蟲,同時在養殖或魚種轉運過程中還要十分小心,以減少對魚體的損傷。事實上很多爛鰓是由于寄生蟲破壞魚體鰓組織后繼發細菌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現為鰓部黏液增多,組織有點狀或塊狀充血,病魚食欲減退或不吃食,開動增氧機時魚不向增氧機靠攏,且天氣突變時死亡量陡然增加。所以對由寄生蟲引起的爛鰓治療時必須先殺蟲再殺菌,同時根據并發癥的疾病種類選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內服。
草魚鰓上常見的寄生蟲有中華鳋、指環蟲、車輪蟲、斜管蟲、杯體蟲等。中華鳋肉眼能看見,可用阿維菌素、氯氰菊酯、伊維菌素等配合硫酸銅、硫酸亞鐵進行殺滅;對于指環蟲的寄生可選用甲苯咪唑溶液配合硫酸亞鐵進行殺滅;車輪蟲、斜管蟲、杯體蟲等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一般普通的殺蟲劑很難殺滅,需選擇專用驅殺藥物。
三、草魚肝膽綜合癥的防治
肝膽綜合癥是指魚類的肝、膽發生病變癥狀的統稱。一般情況下常與其它疾病并發,該病常見于草魚、鯽魚、鳊魚、黃顙魚等吃食性魚類,尤以草魚多見。發病魚常在食臺周圍呈現上竄現象,且鰭條末端發白,特別是尾鰭末端尤為明顯。解剖病魚可見肝膽發生明顯病變,主要表現為肝臟明顯腫大,表面被脂肪組織塊覆蓋,顏色為白色、花斑或有出血點,甚至為綠色,肝臟易碎或產生豆腐渣樣病變,膽囊明顯腫大或萎縮。
肝膽綜合癥往往與其它疾病同時并發,尤其與草魚細菌性疾病及除草魚以外其它養殖魚類的暴發性出血病并發。引起草魚肝膽綜合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飼料、藥物及水環境等因子。一方面,因配合飼料的強化投喂,加重了魚體肝膽負荷;另一方面,許多養殖戶為防治魚病,長期濫用或亂用藥物,特別是抗生素以及某些化學藥物的過量使用,加重了魚體肝臟的解毒負荷,引起“肝膽綜合癥”。同時,養殖池塘老化、淤泥過深,盲目提高放養密度,增加飼料投喂量,使得養殖池塘負荷過重,導致環境條件惡化,降低了魚類的自身免疫力,從而誘發肝膽疾病。
本病為一種慢性病,因而對其防治策略重在調理,與其它疾病并發時首先應治療其它疾病。預防此病可采取定期內服保肝護肝制劑+復合水產多維,切勿盲目加大飼料投喂量。治療過程中禁止使用強刺激性藥物及對魚類肝臟有損傷的藥物如敵百蟲、硫酸銅、硫酸亞鐵等。
四、病害防治要點總結
魚病防治強調“防重于治”,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加強水質管理,堅持積極殺蟲,把握定期消毒與適時內服,并在魚種下塘前徹底清塘,對預防疾病的發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質管理就是把池塘水質培育成為“肥、活、嫩、爽”的狀態。積極殺蟲就是在寄生蟲病高發期做好殺蟲防病的預防工作。定期消毒就是根據水質及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細菌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一般而言,使用外用殺菌藥物的原理是保護水質的同時使養殖魚類不受傷害。
因此,有機質豐富及老化的池塘選用氧化類殺菌制劑如二氧化氯、過氧化氫溶液、漂白粉、高錳酸鉀等;水質清瘦的養殖池塘選用非氧化類殺菌制劑如戊二醛溶液等;高溫養殖期可選用氧化類殺菌制劑如強氯精等;低溫期選用非氧化類殺菌制劑如聚維酮碘溶液等;敏感魚類、無鱗魚選用非氧化類殺菌制劑或低刺激性的氧化類殺菌制劑如戊二醛溶液、聚維酮碘溶液等。
季節變化與氣溫不穩定時選用非氧化類殺菌制劑如季銨鹽絡合碘等。適時內服就是在魚類吃食量高、季節變化快這一關鍵時期適時內服功能性保健藥物如多糖類免疫增強劑、酵母菌、中草藥、維生素C等,以提高魚類的抗病力、抗應激能力及促生長。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魚塘多節點水質評估系統設計
摘要:為解決魚塘管理系統測量誤差大、評估失準等問題,設計了魚塘多節點水質評估系統,該系統利用遙控手柄控制氣動船體運動,利用GPS/BDS雙模定位模塊對所監測水域進行空間與時間上的準確定位和時間同步,利用水質傳感器獲取魚塘的酸堿度、水溫及渾濁度,利用模糊分析法對魚苗生存適宜度進行綜合評估,利用WIFI、GPRS、GSM3種可切換的通訊方式將獲取的信息發送至App。測試結果表明,測量相對誤差在3%以內,可實現對魚苗的生存適宜度的綜合性評估。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