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這篇會計職稱論文發表了我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我們國家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培養目標不夠清晰,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那么論文對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水平給出了哪些建議呢?
關鍵詞:會計職稱論文,高職會計
一、引言
近年來,教育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層面對高等職業教育進行大力扶持,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迅猛發展,截至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人數已占高等教育總人數的一半以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具備高等職業技能型人才,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是在微觀層面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會計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就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我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 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很多從事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工作者未能正確區別職業能力與職業技能,有的甚至狹隘地認為,培養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其實就是培養學生會計職業技能,因此只重視學生會計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且受現有高考招生體制的影響,高職教育錄取排在最后批次,造成所錄取的考生高考分數普遍偏低,相對于本科層次,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偏弱,因此被簡單認為高職會計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為核心。
2. 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近年來雖然國家陸續出臺政策,支持高職教育發展。如教育部和財政部分兩批次在全國遴選了100所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和100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投入大量資金,推動這些高職院校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需看到的是,受現實條件限制,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由于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未能實行有效改革,基本上仍沿用原本科會計專業教育的模式。在專業課程方面,往往只重點設置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會計核算方面的課程,而忽視針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導致這方面課程課時安排嚴重不足。目前,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同時開設理論課與實踐課,但總體課時比例不理想,實踐課時偏少,并且兩者結合教學也不甚理想。
3. 專業實踐嚴重受限
一方面是會計專業教師缺乏實踐。受限于現階段教師職稱評定體制(注重課題研究數量及論文發表數量),導致大多數教師重理論,輕實踐。有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從事會計專業教育的教師嚴重缺乏會計實踐工作經歷和經驗。其中半數以上是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再加上參加工作后,高職院校教學任務繁重,大部分教師沒有時間和條件再去從事會計實踐工作。實際上,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現行體制、資金等各種因素限制,缺乏對會計專業教師停薪留職后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工作激勵措施,而且,在對會計專業教師工作考核中也不重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因此,即使教師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努力,通過“注冊會計師”等證書考試,名義上具有“雙師”稱號,但事實上具備雙師素質的非常少。由于教師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必然會影響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是專業技能實訓實踐的條件的缺乏。由于會計專業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特殊性,往往涉及企業的財務機密,使校外企業不輕易給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或者即使有合作,提供實踐機會,也僅限于打印復印財務資料,裝訂憑證等一般性工作,根本無法達到實踐教學目標。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建立校內會計技能實訓室,但在校內技能實訓室往往只強調會計核算技能實訓,不能起到對會計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實訓效果,而且,會計實際工作情景和流程在實訓室里也只能有限模仿,很難達到綜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往往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去甚遠。
4. 專業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的考核方式在高職會計專業的考核評價是最常見的,期末考試的分值比重一般在70%左右,這種評價方式實際上不重視過程而重結果。其次,期末考試主要基本上以閉卷考試形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但是不能評價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這種通過一張試卷就對學生整個學期做出評定的方式往往會誤導學生只重視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不能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實際運用,會導致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相脫節,不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綜合評價,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三、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水平的建議
1. 明確以職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首先應當體現其高等性,然后才是職業性,同時具備高等性和職業性是高職教育與其他層次教育的最根本區別。高等性體現了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人文素質及職業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比一般中職教育層次更高。職業性要求高職教育在體現高等性的前提下,面向企業工作崗位實施專業教育。結合高職會計專業的專業特點,不僅要強調崗位技能培養,更要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作為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2. 設置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為方便及時調研社會對高職會計專業畢生職業能力需求,廣大高職院校應積極主動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并根據社會需求設置或調整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使其能達到以培養學生各項職業能力,適應會計崗位需求的目的。破了原有的課程體系,基于企業實踐工作過程進行重新整合,建立起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通過課堂教學、課后練習、校內實訓和企業頂崗實踐等將理論基礎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3. 以強化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為手段
實踐教學開展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決定高職教育辦學質量高和低,屬于高職教育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環節。高職院校一方面應加強校內外實踐實訓條件建設,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還可以按照企業要求采用訂單班培養的方式。實際上,鑒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企業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條件往往很有限,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更多地在校內實訓上下功夫,提高并完善校內實訓條件。另一方面應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師水平。只有具備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才能保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高職院校還應針對自身現狀,制定并完善相關制度,鼓勵會計專業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比如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資格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等;另外,還要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
4. 完善職業能力考核評價體系
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對現行考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立以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為重點的考核評價體系。
首先,改革期末考試。期末考試應打破傳統簡單閉卷或開卷考試的形式,增加對實踐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測試,對于需考核的內容,可按照相應知識特點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考核評價方式。例如,對于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可沿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對于操作性較強的內容可采用技能測試的形式;對于運用理論知識進行案列分析考核,可以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總之,將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最后形成總評成績。其次,要強調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對過程評價可根據學生平時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內容構成。實際上注重對學生過程的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最后,將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證等職業資格的考試結果納入綜合考核,從而引導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
推薦期刊:當代會計(月刊)創刊于2014年1月,是由江西省報刊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一份集實用性、理論性于一體的會計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名家觀察、案例庫、會計實務、審計園地、納稅與籌劃、國際視野、財務管理、工作交流、考試、法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