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這篇農業技術論文發表了地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論文探討了全市農業概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了深化農機改革,需要加強服務,主動作為,實現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
關鍵詞:農業技術論文,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農業中的新老矛盾、內外矛盾交織顯現,許多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還將長期存在,保持農業發展好勢頭、高點護盤、高位爬坡的難度越來越大。新常態下,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就如何搞好農業(種植業)技術推廣工作,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進行了探索,以便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
1研判形勢,順勢而為
1.1全市農業概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1農業概況鄂爾多斯市轄七旗一區,總土地面積8.7萬km2。2015年,全市農村牧區常住人口55萬人(鄉村從業人員39.5萬人)。耕地總面積685萬畝(水澆地450萬畝),設施農業園區保有面積6萬畝,果園面積8萬畝。農作物總播面積617萬畝(糧食作物370萬畝)、糧食產量147萬t;第一產業增加值103億元;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3元。1.1.2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受到全國、全區大環境、大市場的影響,又要面對自身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問題的挑戰。很可能今后一段時期,鄂爾多斯地區農產品受國內外市場嚴重沖擊,價格遭遇“天花板”;農資、人工等投入成本有增無減,成本“地板”抬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地方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很難保持高強度、大力度。自身又存在“兩少、兩弱、兩緊、兩低”等問題。“兩少”是指耕地面積少、水資源總量少。全市人均耕地面積3.4畝,比全區平均水平少1畝;人均水資源量僅占到全區水平的67%。“兩弱”是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沙漠、沙地和干旱硬梁、丘陵溝壑區占到國土面積的96%;有170多萬畝農田沒有實現有效灌溉。“兩緊”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土地擴灌、超采地下水等問題比較嚴重,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擴灌土地57萬畝;化肥農藥利用率低、過量使用,農業面源污染加劇,資源環境亮起“紅燈”;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50歲以上勞動力比例達到70%左右,綜合素質較低,“誰來種地”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兩低”是集約經營水平較低、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200畝以上土地規模經營戶不足全市總經營農戶的1%,全市糧食平均畝產僅為397kg,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56%,遠低于發達地區80%以上的水平。
1.2全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概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推廣體系不健全、裝備差、經費少、科技人員不足、經營性服務不規范、農民科學種田水平低下等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全市735個行政村中只有122個村有科技服務組織,“最后一公里”很難全面打通。50個鄉鎮推廣機構中只有37個鄉鎮實施了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鄉鎮站條件建設項目),且部分鄉鎮站人員編制沒有落實、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工作經費嚴重不足、沒有試驗田、全部實行以鄉鎮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體制,總的來看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全市76個推廣機構共有專業技術人員605人、占人員總數的64%,專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經營性服務組織運行管理不規范,沒有資質標準和綜合評價標準,在給農民提供服務時常引起糾紛。農民老齡化、婦女化、低文化現象較為普遍,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培育新型農民難度加大。最終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內容欠缺、方式單一、質量不高,與先進地區和農民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沒有發揮到極致,還有較大進步空間。
2加強服務、主動作為
2.1深化農技改革
鄂爾多斯地區農業將按照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方向,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路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要盡快主動適應新常態,著眼于新階段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由傳統思維轉向現代思維轉變。通過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優化布局、強化隊伍、創新機制等一系列改革,建立健全以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育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大農民廣泛參與,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管理規范、分工協作、服務到位、保障有力、充滿活力的現代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實現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
2.2強化公益職能
一是科學設置機構,達到鞏固市一級、提升旗一級、完善鄉一級、延伸村一級,建立健全現有的市旗鄉村四級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目標。二是優化隊伍結構、加強隊伍建設、合理配置農業技術推廣資源、著力提高履職和服務能力。結合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養、鄂爾多斯人才工程、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現代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等創造條件支持農技人員研修深造,培養一批立志獻身農技推廣的工作者。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各級財政逐步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在財政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并按規定使該資金逐年增長。
2.3搞活經營服務
一是按照市場導向、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規范發展的原則,采取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優惠的措施,積極培育經營性服務組織。二是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方式,引導鼓勵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田機械化作業、地膜覆蓋回收等公益性服務,逐步建立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實現農業公益性服務供給機制運行順暢、持續發展。
2.4提升推廣水平
一是規范推廣行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履行相關規章制度,切實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嚴格規范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行為,形成自律機制。二是拓展推廣形式。積極探索專家大院、院地共建、農村科技服務超市、莊稼醫院、專業服務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戶、專家加涉農企業加農戶等服務模式,推行技物結合、技術承包、全程托管服務,促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入村進田到戶。三是豐富推廣內容。既要搞好產前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資供應,又要搞好產中技術指導和產后加工、營銷服務,通過服務領域的延伸,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四是提高推廣質量。以農民服務需求為導向,由被動端菜轉變為農民點菜,實現農業技術差異化推廣,從而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精準性和質量。
3明確目標,奮發有為
3.1情系三農,引領發展
把全面建成現代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作為根本目標。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和水平,給農民和社會提供熱情周到、主動耐心、質優便利、先進適用、及時長效、安全可靠的服務,確保農民疑有所答、需有所幫。讓農民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3.2狠抓重點,提質增效
一是集約化彰顯質量、規模、效益、高科技特征,大幅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在農業技術推廣和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由粗放增長轉變為集約增長。主要農產品單產平均每年提高1%,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平均每年提高1.5%,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平均每年提高4%。二是強化技術集成配套。集成“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等方面的先進實用技術,全力開展農作物綠色高產高效模式攻關,逐步建立區域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成熟技術模式,帶動區域農作物穩產增產。三是突出安全化。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實現農業生產的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農田殘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畜禽糞便、作物秸稈通過沼氣工程、秸稈還田等措施,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從設施建設、技術推廣、合理種植和科學抗旱等方面推進節水農業發展,新增節水灌溉基地100萬畝以上;針對不同區域水資源狀況,統籌規劃、因水布局、合理安排農作物種植結構,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目前的0.48提高到0.58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平均每年提高8個百分點,“三品一標”比重平均每年提高6%,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全面確保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
作者:曹福中 梅春光 劉雪平 哈布日喜勒 孫霞 邊燕 張默函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內蒙古杭錦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經濟作物站
推薦期刊:《三明農業科技》是由三明市人民政府農業辦公室 福建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科教結合辦公室主辦的期刊。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