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課題申報 次數:
從學生接觸計算機開始,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就很少,而且相比于日常課程來說,信息技術課程不太受重視,因此課堂效益相對來說就沒有那么好。這是一篇子課題報告范文,關于提高信息技術課課堂效益,小編為您進行了整理,以便于您參考。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對教材的使用的體驗不斷增多,還有通用技術課的開設,我認為信息技術課對學生情感態度、過程和方法的訓練上有它獨特的優勢。比如,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訓練了學生協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那么,如何在課時少的情況下上好信息技術課呢?我結合實際工作的經驗認為在現有條件下,只有緊緊抓住教學環節才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提高教學效益的不二法門。
前提:教師自身素質必須不斷加強,深入領會課改理念,熱愛本職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尊重自己的勞動,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包括教育技能和知識技能。
一、精心準備導學提綱
實踐證明,導學提綱是上一節好課必要的材料,讓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至于失去思路,讓學生聽課、學習有個“拐杖”。要把握下面的原則:(1)任務書寫要清楚;(2)操作要點要寫清楚,輔助學生練習,也為以后的復習做準備;(3)要給學生留出答題的空白位置,保證學生鍛煉書寫能力,因為最終的考試還是要落到紙上;(4)注意知識拓展。
二、課前復習與檢查
不管新舊知識是否有聯系,課前的復習非常重要。因為新知識學完之后,學生要隔一個周才上課,學生對知識的遺忘率非常高,為了鞏固知識點且不延誤講新授課就必須進行精致的復習。(1)要注意復習操作要點,不會操作,就談不上過程;(2)方法的總結與歸納,建立在前一節課體驗任務的基礎上;(3)告訴學生為什么這么做;(4)注意學生在復習時的反映,如果大面積學生不會就要停下精講,切不可以貪多嚼不爛。
三、精彩的導入
抓住學生喜歡玩,對動畫、音樂、視頻、圖片、小益智游戲非常感興趣的特點,教師進行有效的導入,從網絡上搜集精彩的課件,或者自己制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投影設備,講課用的例子務必要貼近生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探究心理。
四、簡練有效的講解
(1)任務驅動模式非常有利于學生參與思考,參與學習,鍛煉發散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講解時首先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機房上課不同于在教室,學生面對微機,總是想動、想看,注意力容易分散,要通過要求學生抬頭、提高講課的聲音或者是靜默等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聽不好、看不明白學生就操作不到位。
(3)演示操作時一定要保證絕大部分學生看清楚,思維能跟上,實際操作能跟上,保證眼、耳、手、腦同步。教師要關注掉隊的學生的聽課方法,遇到機器有故障時及時調整思路,兩個人用一臺機器,使之跟講課的思路。
(4)講解知識點時簡練,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5)重難點要突出,有些操作和講解麻煩而又不是重點知識的要大膽舍棄,切忌平均用力,占用學生上機練習的時間。
(6)控制課堂容量,實在講不完就少講,學生能掌握幾個就講幾個,按部就班,扎扎實實。
五、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的巡回指導很重要
計算機的學習只有繁度沒有難度。學習軟件的時候知識是相通的,教師巡回指導不僅僅是當堂的知識,其他的知識點也要指導,學生積累的多了,知道的多了操作也就越來越規范了。教師巡回主要指導學生操作規范、小知識點,處理機器故障。慎重選擇學的快做的好的同學幫助進行互幫互助解決認知和操作中的困難是很好的方法,因為學生之間的語言更容易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檢查“小老師”是否規范掌握操作知識。
只有練習順暢了,過程就能走下來,對問題的體驗就進了一步。
六、行之有效的練習
練習題要貼近實際問題,敘述清楚,貴精不貴多,具體而又可操作。練習題要分層次,兼顧“吃不飽”的同學,帶動掌握慢的同學。
七、精彩的小結
一是講解過程中知識模塊的小結,講完過程后可以總結要點,讓學生學的更明白,二是學生在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后要對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再次強調梳理。
八、輔助電子文件的使用
一般的機房都通局域網,完全可以把講課的課件、導學提綱、練習題、相關知識點的資料放到網絡上讓學生參考,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意控制學生討論,盡量杜絕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問的情況。
九、責任心的培養
教育無小事,小事的作用不可小覷。誰用的機器就讓誰負責到底,關不好的要報告老師,不能關了顯示器就走,上機記錄要填寫清楚,離開的時候擺放整齊,凳子在離開時也要擺放整齊,這樣既規范了學生的行為,又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同時也保證了教室的整潔。
課時少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認真,別人怎么看不要緊,重要的是自己重視自己。認認真真做好每一個環節,給學生每一節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