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14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基于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探究教學》論文發表期刊:《新課程研究》;發表周期:2021年17期
《基于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探究教學》論文作者信息:柯文婷,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科學教育、職業教育。
摘 要:文章指出,為激發學生對校園植物的興趣,提升植物學素養,教師可基于校園植物調查制訂最優的植物學教學路線,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植物學習活動,如基于STEAM理念開展植物筆記繪制、植物水晶滴膠工藝品制作、美植攝影大賽等活動。同時,構建植物學翻轉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設計與實施拓展性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關鍵詞:校園植物;STEAM;植物學素養;翻轉課堂;環境育人
一、利用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探究活動的意義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位于武漢市洪山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水熱同季,四季分明,干濕明顯,適宜植物的生長�;谌绱藘炘降淖匀粭l件,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建設了植物群落豐富、季相分明的校園植被景觀。遺憾的是,很多學生只關注自己的專業學習,或是沉迷于網絡,而很少關注身邊的這些植物,也沒有主動去發現和感受這些植物的美。對此,為培養學生的植物學素養,筆者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充分利用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的方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植物學素養。
具體而言,利用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探究活動具有以下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植物學基本術語和概念的理解能力。首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校園植物調查,初步辨認植物,并對植物的整體及重要細節特征進行拍照留存。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如 《中國植物志》 等,或者借助植物識別軟件(小程序),如“形色”"識花君"等,確定植物名稱。最后,將各小組調查到的植物名稱進行統計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枯燥的植物學知識變得有趣且富有生命力,抽象的問題也變得具體而生動。這說明校園植物調查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上的植物學概念及術語。
2.有利于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在教學中如何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校園植物雖然看似平平淡淡,實際上卻蘊藏著無限的美麗,流淌著數不盡的啟示。如果教師能以欣賞的眼光捕捉校園植物的生命之美,以科學的態度來介紹有關校園植物的知識,將會激發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從而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基于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探究教學實踐1,基于植物資源調查制訂最優的植物學教學路線。通過校園植物調查,筆者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北校區的植物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同時,根據植物學知識及學生頻繁活動的校園區域,制訂了“從桔園一玉蘭園一教學樓西側草地一圖書館一噴泉廣場一花園長廊一荷塘一靠近學生食堂的側草地”的教學路線,以此實施植物學實踐教學。
2,基于STEAM理念構建融合課堂。STEAM教育打破學科界限,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多學科融合的超學科教育。基于STEAM理念,筆者以校園植物調查項目為核心,開展植物筆記的繪制、植物水晶滴膠工藝品的制作和美植攝影大賽等校內活動,構建以STEAM理念為框架的校園植物研究性學習。
(1)繪制植物筆記。學生能通過繪制植物筆記進一步觀察和認識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長環境的特點,并親身感受到校園環境的自然美和植物的結構美。主要實施要求為:0學生要認真細致地觀察植物的形態與結構,并結合美術創作方法,如構圖、色彩、寫生等繪畫技巧,科學且藝術性地繪制出彰顯植物本來特征的植物圖;②查閱資料確定植物分類,學習表達植物的一些重要特征的相關術語;③學生用文字記錄觀察、繪圖時的所感所悟,類似于寫日記或隨筆,概括地說,學生的植物筆記主要包含三大欄-—植物繪制欄、植物信息欄和個人感想欄。完成了這一大欄的內容,學生對植物的認識將會更加深人。
(2)制作植物水晶滴膠工藝品。水晶滴膠是一種雙組分液體混合物,它又被稱為“人工琥珀”,能夠實現在常溫下對植物、昆蟲等各種標本進行包埋與設計,進而將其制成工藝品。這些工藝品硬度高、透明度高,也是一種優質生態文創產品。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完整地學習植物水晶滴膠工藝品的制作步驟,然后選擇合適的植物材料,如花朵、球果、種子、根系、莖段、枝刺等,將它們干燥處理然后進行制作。除了利用上述植物材料外,學生還可以發揮自身的美術特長,利用色精、閃粉或閃片進行繪畫與點綴,創造出獨具創意且又美觀的植物水晶滴膠工藝品(生態文創產品)。
(3)舉辦美植攝影大賽。開展有關校園植物的攝影大賽,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作品展示平臺,收集大量有關校園植物的圖片。學生拍攝的照片要體現觀察方法的運用和觀察結果的展示,既有顯示植物整體特征的“全身照”,又有展示植物特征的“細節照”。攝影與植物的結合實現了生物與美術的跨科融臺,能夠讓學生在發現美和制作美中學生物。
3,構建植物學翻轉課堂。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導之下,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筆者讓學生制作關于校園植物的PPT,并進行課堂講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植物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可以將書本上的一些植物學術語、詞匯和知識吸收內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提升自身的植物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同時,這一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植物學教學的弊端,顯著增強了植物學課堂教學效果。
4,以校園植物為依托,設計與實施拓展性活動。(1)綠豆發芽。綠豆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之下生長得較快,且每天的變化會很明顯,可完整觀察到綠豆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的過程。在種植過程中,筆者指導學生設計一份綠豆成長記錄單,用科學的語言記錄綠豆每天的變化,完整記錄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
(2)番薯水培。筆者指導學生在教室水培番薯,讓學生親自體驗番薯生根發芽的過程。番薯在水培過程中能快速長出長長的白色須根,還能在上部長出綠色的莖葉。展現出生命蓬勃發展之勢,有利于學生觀察,且可用作裝點,綠化教室。
總之,在拓展性活動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親身感受生命之美,讓他們始終具備探索生命世界的激情,感受生命的頑強與美好。
參考文獻:
[1]姜振娥.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文學教育(F),2021,(3).
[2]馬培杰,應用校園植物資源培養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實例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9).
[3]蔡思建,馬麗娜,黃勝琴跨學科融合課堂的開發與實踐-—以“植物的觀察與利用”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9,(11).
[4]李燦,馬蘭,大學校園植物景觀的生態及文教功能[J].安徽農業科2,2010,(26).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