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01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跨界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獨立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中的應用》論文發表期刊:《新課程研究》;發表周期:2021年05期
《跨界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獨立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中的應用》論文作者信息:芮瀟,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景觀與公共藝術設計;劉曉青,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園林生態景觀設計
摘要: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知識面涵蓋非常廣,甚至包括多個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獨立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建立相對較晚,課堂教學的安排和現有教學體制具有種種不足,只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建立立體化、跨界型、開放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使獨立院校所培養的景觀設計人才符合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從而更靈活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跨界型;獨立院校;景觀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從目前的行業現狀來看,屬于創意產業范疇的生態景觀設計行業,在整體行業需求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并在改善人居環境、美化人類生活、滿足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獨立院校,面對市場需求的強大吸引,需建立一個規范的、高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而跨界型人才培養模式正好能滿足這一要求。
跨界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四層含義:
①培養目標:培養既擅長景觀設計,又兼具其他設計能力,同時充分了解設計商業組織結構及流程,富有創新精神,能夠勝任建筑設計院、房地產公司、園林設計公司等相關單位的設計工作,又可以靈活選擇企業戰略、營銷、品牌管理以及商業策劃等領域的跨界型景觀設計人才;②教育過程: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力主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倒推設置,既遵循景觀設計人才的培養規律又結合高校實際和自身特點不斷創新,最終形成
“一個平臺、兩條主線、多維支撐”的課程體系;
③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測與保障體系;④明確的教學成果與畢業要求。
一、跨界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獨立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中的應用意義
1,基于當今的教育趨勢。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通常把復合型、應用型放在首位,跨專業和跨學科成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一種普遍模式。從教學角度來看,傳統意義的景觀設計教學模式主要基于課題模擬,學生通過虛構的任務書進行設計,導致設計的作品常常與市場需求脫節。對此,近幾年,國外的設計院校已經就高校設計課程與企業商業運作搭建了一座橋梁,如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的惠特尼教授就曾推出一項雙碩士學位課程,這在當時的業界尚屬首例。他把設計學院和斯圖爾特商學院(這兩個學院同屬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的課程進行了融合,使得超過半數的畢業生的就業不再局限于設計領域,他們分別在戰略、營銷、品牌管理以及商業策劃等領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縱觀國內外的教育趨勢,跨界型的培養模式已經越來越必不可少。
2,基于市場需求。伴隨著文化產業和設計產業的蓬勃發展,從目前我國設計學學科發展趨勢及經濟文化對設計的需求角度來看,跨界型設計人才培養具有相當的緊迫性。如《2013-2017年中國景觀設計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表示,當前我國城市化率已接近50%,城市化進程將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建設,因而城市景觀設計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景觀設計教學所教授出來的學生,已經不能滿足行業市場對于全方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亟須建立立體化、跨界型、開放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為復合型、跨界型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3,基于學生的就業導向。目前,全國開設景觀設計專業的高校有四五十所,其中江蘇省內就有二十多所,大量的景觀設計畢業生涌入市場,就業環境遠比想象的嚴峻。鑒于景觀設計工作領域大多涉及環境景觀建設的諸多要素,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工作素質和全面的專業知識結構。而跨界性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旨在促進學生專業發展的同時,推動他們全面發展,進而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所以能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
二、跨界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獨立院校景觀設計專業的應用策略
1,明確跨界型人才培養目標。獨立院校可將景觀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既擅長景觀設計,又兼具其他設計能力,同時充分了解設計商業組織結構及流程的跨界型景觀設計人才”上,以為學生在畢業后靈活就業奠定基礎。即要對學生提出以下五個要求:①對職業資格的要求。計算機應用能力、CAD技能是行業入職的基本優選條件。因此,要讓學生掌握常用的專業現代儀器、工程工具、信息技術工具和軟件資源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有意識規避工具的局限性并拓展開發空間。②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景觀設計項目相關的設計、管理和法律等基礎知識。一要能以滿足需求和解決問題為導向找到方案切入點,確定方案目標;二要能正確運用工程學科原理和思維方法,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并給予恰當評價;三要能運用學科原理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比對。③對職業素質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誠實公正、誠信守則的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意識;理解工程師對公眾安全、健康和福祉及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能夠在工程實踐中自覺履行責任。④對社會能力的要求。要求團隊協作意識強,能夠在團隊中獨立或合作開展工作;能就專業問題,以口頭、文稿、圖表等科學方式,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回應質疑;具備跨文化交流的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⑤終身學習能力。要求學生認識到行業發展背景下自主和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2.構建立體化、跨界型、開放性的課程體系。獨立院校應“以社會需求及崗位勝任為導向,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中心,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以學生成長為國內一流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原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形成相對統一的、規范化的“一個平臺、兩條主線、多維支撐”的立體化、跨界型、開放性的課程體系。一個平臺,即以校企合作為大基礎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組織具有充分實踐能力和高端視野的師資團隊,實現專職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專業化發展。兩條主線,即以學科融合和產學結合為主線,通過“學科融合”進一步確立交叉融合的師資建設體系,構建適合專業特點的師資評價體系;通過“產學結合”培養具備豐富知識、有敏銳感受力和較強執行力的跨界型人才。多維支撐,指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風景園林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多個設計類專業相互交叉,共生共榮。
3,建立創新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為與教學模式改革相適應,與課程體系構建相配套,獨立院校應將學生學業評價方式由傳統課程考核方式轉為創新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的標準具體化,即以課程內容標準為主,適當融入職業崗位標準、行業產品標準;其次,評價的主體立體化,即學校、行業、同行(學生)多方參與評價;評價內容綜合化,即從學生的成果品質、工作態度及工作效果(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工作量)三大方面進行綜合評審。該評價體系的重點在于以設計教學工作室為評價平臺,將學生的具體制作項目作為主要考核載體,分不同課程階段考核,且不同分工采取不同的考核標準。同時,充分引入商業項目和社會競賽,形成了教師、學生、企業、客戶、行業專家“多元合一”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田蜜,孫玉霞,獨立院校景觀設計教學的思考[J].美與時代:城市,2015,(8).
[2]崔麗華,環境設計專業項目導入法教學改革研究以獨立學院景觀設計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3).
[3]王燁全程實踐交叉融合--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研究[J].藝術教育,2018,(13).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