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簡介
《國際博物館》是一個交流有關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科學和技術信息的主要論壇。這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里讀者和撰稿者可以通過遍布全世界的遺產分享文化的差異。《國際博物館》如今以新的編輯思路討論國家和國際層面上的文化政策、倫理和實踐的問題。本刊鼓勵在跨學科(包括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及藝術歷史學、社會學、哲學、博物館學和經濟學等)語境下交流專業知識,交流保護文化遺產的最佳實踐,以及如何在不斷深刻變化的文化環境下作出政治決策。本刊突出博物館作為遺產和文化知識反思與生產場所的地位,并提供發生在國際團體中的爭論的信息。各種文化的經驗和知識圍繞相關主題得到展示,從而發展實踐了多樣性并鞏固了國際團結。本刊是就博物館和文化遺產進行國際對話的基本陣地。
國際博物館期刊宗旨
《國際博物館》為季刊,以阿拉伯語、英語、法語、中文和西班牙語五種文字出版。本刊還根據主題出版特定語種的版本并向有關國家的學術機構發行。
《國際博物館》全球中文版(季刊)創刊于2008年,是由譯林出版社主辦的遺產保護問題的刊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國際博物館》目前已擁有多個語言版本,而該刊全球中文版的出版,可以對中國的專業人士和各級政府產生積極的影響,并為中國博物館發展和遺產保護方面走向國際化提供重要幫助。同時,它也為中國博物館和遺產保護領域與世界的交流構建了良好的平臺。
國際博物館欄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國際博物館目錄
期刊之家雜志目錄參考:
文化遺產對社會貢獻的變遷
科爾內留斯·霍爾托夫[1];費建寧[1]
(17)共同的景色:分享關于遺產景觀的故事
(24)朝向有益的世界遺產:布萊納文工業景觀的社區參與
多米尼克·沃克[1];杜冬[2]
(32)工業遺產的改造進程:效益與不足
安德斯·赫格貝里;馬玉玉
(41)遺產的社會效益和少數民族:中國鄉村的新博物館運動
潘守永[1];杜輝[1]
(47)歷史環境教育與時間旅行:醫治分裂社會的良方?
路易斯·馬雷[1];聞樵[1]
(55)通過故事賦予地點以意義:從教育的視角出發
比吉塔·E.古斯塔夫松[1];錢云華[1]
(61)克瓦祖魯-納塔爾省克瓦納馬拉拉村的暴力沖突、景觀與和解前景
拉迪科玻·恩西馬奈[1];徐慎澤[1]
(69)追思與創傷——英國和奴隸貿易
瑪麗安·格溫[1];杜冬[2]
鄭重聲明
期刊之家并非《國際博物館》官方網站!本站所展示內容僅供作者參考。若想《國際博物館》投遞論文,請直接登陸該雜志社官網。
期刊之家優先向您推薦咨詢率高的核心期刊,均系經過國家出版總署認可的正規期刊,選擇空間更廣。學術顧問可以為您提供發表支持服務,助您論文發表速度更快、通過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