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上海市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可行性調研最近完成初稿,把發電廠建在屋頂上不再遙遠!根據計劃,未來上海10萬個屋頂有望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年至少發電4.3億度。對于處在電荒中的上海,這當然是好消息,那么中國缺能,我們不能辜負頭頂的大好陽光。
關鍵詞:期刊投稿,太陽能發電,發電廠,屋頂
《上海市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可行性調研最近完成初稿,把“發電廠”建在屋頂上不再遙遠!根據計劃,未來上海10萬個屋頂有望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年至少發電4.3億度。對于處在電荒中的上海,這當然是好消息,那么——
“中國缺能,我們不能辜負頭頂的大好陽光。”這是《上海市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的主持者,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崔容強教授的呼吁。面對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太陽能因其清潔、高效和永不衰竭的特點受到了世界各國能源專家的青睞,并被業內人士稱為“黃金電”。沒有油田煤礦的上海擁有兩億平方米的屋頂,每天只要有陽光,每個屋頂將會是一個小型的綠色發電廠;把上海的大小屋頂、建筑立面聯合起來,可建成一座巨型“發電廠”。以上海現有兩億平方米平屋頂的1.5%,即十萬個屋頂(約300萬平方米),為其安裝“太陽能并網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每年至少能發電4.3億度。
高額投資,誰來買單
要利用這些普通的屋頂獲得電能,需要多少投資呢?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為10萬個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約需投資150億元。對于如此浩大的計劃,項目擬分兩期完成。第一期2006—2010年:完成光伏屋頂1萬套,每套3kW。裝機3萬kW,年發電量3300萬kW/h。按每套15萬計算,第一期需投資12.7億元。第二期2011—2015年:完成光伏屋頂9萬套,每套3kW,裝機27萬kW,年發電量2.97億kW/h。按每套9萬元計算,需投資92.6億元。
太陽能發電屋頂造價不菲,誰將為其買單呢?
“就像上海當初安裝煤氣管道一樣,太陽能屋頂也可以如此推行。”崔教授認為,政府應該主導推行安裝,項目所需資金可多方籌措。該項目討論了日本現行的“補貼法”來推進“光伏屋頂”,操作比較簡單可行,建議在上海試用。所謂“補貼法”即對初裝光伏屋頂的用戶進行補貼。政府補貼額度可從50%開始,以后逐年下降,以每年推廣量來控制補貼額。
專家還建議資金來源在上海電網內攤分。估算2005年上海全市用電量達到960億kW/h,如每1kW/h多收0.01元電費,則全市每年可以多收電費近9.6億元人民幣,將這筆錢與上海綠色電力用于光伏發電的資金合成為“上海陽光基金”,補貼“上海10萬個太陽能光伏屋頂”,即基本上可平衡預算,甚至還可以從中提出一部分支持光伏科研和產業。
推廣發展的關鍵:降低成本
屋頂發電,降低成本迫在眉睫。目前該項目面臨的問題是:用于光伏屋頂的晶體硅太陽電池大量生產的原材料嚴重緊缺,目前90%的原材料都需要到國外采購。因此專家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力量攻關,解決材料國產化問題,為光伏屋頂大幅度降價創造條件。上海市科委社發處馬興發處長認為,《上海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項目的實施也可以帶動上海的光伏產業起飛,從而在客觀上推動太陽能電池材料國產化,快速降低成本,甚至將引導上海的“零能建筑”、“產能建筑”誕生。
“15年前,手機在許多人眼里還是種奢侈品呢,如今不也是很平常?”崔教授告訴記者,和手機一樣,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太陽能屋頂的成本會逐年下降。現在我國的太陽能屋頂造價大約為50元/瓦,國際上約為3—4美元/瓦,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來成本可能降至1美元/瓦。一套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的壽命約為30—50年,這期間無需維護,使用成本接近于零。據日本和歐美科學家預測,到2010年,國際間光伏發電的成本可降到6美分/度(相當于0.5元人民幣/度)以下,可與火力發電成本大體持平。
除了成本因素,馬興發處長表示屋頂的產權問題以及太陽能屋頂建成后的管理問題也是該計劃需要解決的。
計劃需要“陽光政策”
只需要買套設備,然后什么都不用做,你就可以每天坐在家中賺錢,另一方面,還能給國家提供所需要的清潔能源。這就是德國等國家于上世紀90年代實施的“百萬屋頂計劃”。
德國政府規定,太陽能電站在公共電網中每發1kW時電,由政府補貼0.574歐分(相當于人民幣5.74元),而居民屋頂發電將比太陽能電站發電的價格還要高。德國電價是0.1歐元/度,而電力公司回購太陽能發電的價格是0.5歐元/度,差價調動了居民的積極性。和1990年前德國率先在世界上推出屋頂計劃的響應者寥寥相比,到2004年,德國共安裝了10萬個太陽能屋頂。
國家政策引導甚至強制規定,是太陽能能夠在德國等國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德國政府除了提供10年無息信貸,還提供37.5%的補貼。此外,還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保障輸電商對屋頂太陽能發電電量的優先購買并保證太陽能發電電價高于常規能源發電的電價。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為10萬屋頂計劃在德國的推廣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崔教授表示,充足的日照、一流的太陽能科研機構、成熟的光伏發電設備生產企業,以及剛剛出臺的“綠電”機制,是上海發展10萬屋頂計劃得天獨厚的優勢。參考德國等國家10萬屋頂計劃成功推廣的經驗,上海如果再多一點“陽光政策”,屋頂發電就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