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介紹了棉花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培育壯苗、大田管理等內容,以為棉花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全國十佳職稱論文網,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雜交抗蟲棉皖棉22、九雜938、國豐棉12、湘雜棉8號、岱雜1號等品種。
2培育壯苗
2.1苗床選擇
要求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質疏松、背風向陽、無枯黃萎病的田塊。苗床地要求年年更換,苗床長12~15 m、寬12 m。
2.2缽土準備
播種前2個月準備好缽土,按1 hm2大田所需苗床225~270 m2,施足腐熟人糞尿1 500~ 2 250 kg,菜籽餅肥37.5~45.0 kg,與土壤充分拌合均勻,然后堆成土堆,用塑料薄膜覆蓋,充分腐熟。播種前用70%代森錳鋅或80%多菌靈與缽土拌勻消毒,并將營養缽全部制好,需制缽3.75萬~4.50萬個/hm2,制好的缽用薄膜覆蓋,以防雨水淋缽。
2.3苗床管理
播種后用芽前除草劑封閉處理,防止雜草生長。播種后到出苗前應保持高溫高濕不能顯白,以利于種子吸水萌動,發芽出苗;出苗后宜干,以促進棉苗根系生長,抑制病害發生,防止“高腳苗”。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密封,如遇大風要及時護膜固膜。當氣溫達22 ℃以上時,應在膜上加蓋部分雜草遮光,這樣既可降低膜內溫度,又能保持膜內濕度。齊苗后要進行煉苗,晴天揭膜曬床,曬到蓋籽土現白,苗莖1/3現紅。陰雨天要蓋好薄膜,防止出現凍害造成死苗。為防止“高腳苗”,可用25%助壯素30~45滴/hm2對水300~375 kg/hm2噴施棉苗,要求噴勻,切不可重噴。移栽前3~5 d治蟲1次,澆水1次[1]。
3大田管理
3.1合理密植
一般情況下肥力較高的田塊栽苗1.5萬~1.8萬株/hm2,中等肥力的田塊栽1.95萬~2.25萬株/hm2,地力差的田塊栽2.25萬~2.70萬株/hm2。丘陵地區適當密植。
3.2適時移栽
一般移栽苗齡為35~40 d,缽土周圍長出須根為宜。防止過早移栽地溫低,發根緊,緩苗期長,容易形成“冷僵苗”。移栽時要求做到“爽土”移栽,絕不能雨天或土壤水分過多時移栽,地下水位高的棉田應防止因大田土壤過濕形成“僵苗”。移栽應用專用開塘器開塘,塘深略超過缽深,細土壅實蓋緊。地下水位高的棉田,棉苗不要移栽過深,做到缽上土壤不超過2 cm。地下水位低的棉田,可適當深栽,但再深也不要埋到子葉節,否則,緩苗期長,不利早發[2]。
3.3合理施肥
3.3.1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復合肥、磷鉀肥。一般基肥用量為菜籽餅375 kg/hm2、氯化鉀225 kg/hm2、磷肥450 kg/hm2、優質硼肥15 kg/hm2。
3.3.2補施發棵肥。移栽后活棵前后澆施人畜糞肥,或尿素75 kg/hm2左右,以促進活棵后快發苗。
3.3.3 穩施蕾肥。施氯化鉀150 kg/hm2、餅肥375 kg/hm2或45%三元復合肥150 kg/hm2。
3.3.4重施花鈴肥。花鈴肥以氮肥為主。根據實際情況施肥,肥力差的田塊稍重,肥力好的田塊稍輕,一般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開溝深施。
3.3.5普施蓋頂肥。一般用尿素150 kg/hm2在雨后撒施于墑面或地溝。
3.4合理化控
當棉苗長至8~10片真葉時,可用25%助壯素30~45 mL/hm2對水225 kg/hm2葉面噴霧;蕾期用25%助壯素60~90 mL/hm2對水225~300 kg/hm2均勻噴霧;開花期如生長偏旺,用25%助壯素120~150 mL/hm2對水375 kg/hm2噴霧;打頂后5~7 d,用助壯素240~300 mL/hm2,對水375~450 kg/hm2噴霧。
3.5科學整枝,適時打頂
3.5.1科學整枝。現蕾后及早整去公枝,促進快增果枝多增節。行距過大、密度偏低的田塊,可適留葉枝,但每株葉枝數宜在2個以內,選留垂直生長的健壯葉枝,并適時打去邊心。
3.5.2清理增光。對于群體大、封行早、空枝多的田塊,及時整空枝,適時去除無效蕾花,可以有效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有利棉鈴充實,提高棉花吐絮質量。
3.5.3適時打頂。打頂根據有效成鈴時期和長勢確定。打頂時間一般在立秋前后。田間群體不足、行距較大的可適當早打,以促進上部果枝伸長,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照;群體大、行距小、封行早的適當遲打,以減輕封行程度,減少上部果枝長度,增加中下部通透條件;生長偏弱、有早衰趨勢的可早打;生長旺盛、后勢較強的可遲打[3]。
3.6主動防衰,抗災減災
3.6.1噴肥保膘。8—9月,每隔5~7 d進行1次,可用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6∶00以后用小孔噴頭噴霧,以防早衰。
3.6.2排澇降漬。梅雨季節往往會遭大雨、連陰雨,棉花易受澇受漬,脫落加重,病害發生,影響生長。因此,棉田從上年起就要不斷整修內外三溝,梅雨季節前結合棉田培土加深溝系,雨后及時排水以防澇漬危害。
3.6.3 災害防范。7—9月是臺風、暴雨、龍卷風多發季節,這些災害造成棉花倒伏、蕾花鈴脫落、根葉損傷、田間郁閉增加、爛鈴加劇、成鈴數量和質量下降。因此,要做好防范措施,加強排水系統建設、普及棉田壅根培土防倒,災害發生后,快扶理,快排澇,早補肥,早噴藥;另外,由于秋天雨水多,田間濕度大,下部易爛桃,在下部桃出現發黃變色時要及時采摘剝曬,可以有效減少爛桃,降低產量損失。
3.7 病蟲害防治
3.7.1實行輪作,間作套種。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與西瓜、玉米等作物套種。
3.7.2 保護利用天敵和生物防治。棉花中的許多害蟲都有天敵,如瓢蟲、草鈴、蜘蛛、赤眼蜂等可以有效控制蚜蟲、棉鈴蟲的發生,應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多采用生物藥劑防治;還可以采用黑光燈誘蛾、楊樹枝把誘殺等物理方法防治[4]。
3.7.3合理利用化學藥劑防治。不同的病蟲害應選用不同的藥劑,對于棉鈴蟲、紅鈴蟲、斜紋夜蛾可用阿維菌素、氯蟲酰胺、甲維鹽、氟鈴脲、滅幼脲防治;紅蜘蛛可用噠螨靈、阿維菌素防治;棉盲蝽可用西維因、毒死蜱、丙溴磷、樂果防治;黃萎病、枯萎病可用乙蒜素、治萎靈防治。
4參考文獻
[1] 王秀萍,張國新,魯雪林.冀東濱海鹽堿地區水改旱棉花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9):5726-5727.
[2] 王連平,王漢榮,茹水江,等.蘆筍田雜草及地膜覆蓋除草作用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4):126-128.
[3] 張雙鳳,張愛民,趙鋼勇.棉花黃枯萎病拮抗菌株的篩選及抗菌蛋白的分離純化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9,24(12):229-232.
[5] 謝周峰.棉花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業導刊,200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