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2月1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探討腫瘤患者放療期間的生活質量及護理對策。方法:應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 C3 0)對10 0例腫瘤放療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腫瘤放療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尤其表現在疲乏、疼痛、惡心嘔吐、氣短、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等癥狀,經濟困難亦是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結論:腫瘤患者在放療期間生活質量水平下降,通過對生活質量調查分析,應針對其相關影響因素給予有效的臨床護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早日康復。
【關鍵詞】醫學論文發表,腫瘤,放療,護理,生活質量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疾病本身和放射治療及各種副作用均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2]。目前,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研究的熱點,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及臨床護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本文應用QLQ-C30量表對100例腫瘤放療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生活質量,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100例接受放射治療的腫瘤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48.2歲。其中鼻咽癌38例,肺癌27例,喉癌12例,直腸癌8例,乳腺癌6例,宮頸癌9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應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進行問卷調查,分為兩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括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入院時間、病情等。(2)QLQ-C30量表,共30個項目,包括5個功能領域,1個總體健康狀況,3個癥狀領域,6個單項測量項目。將QLQ-C30量表的原始得分經線性轉換為在0~100分內取值的標準化得分[3]。量表的功能領域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癥狀領域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
1.2.2 調查方法 經統一培訓的調查人員,向患者發放QLQ-C30問卷,并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方法、意義及注意事項。有讀寫能力的患者自行填寫,對讀寫困難患者,由調查人員詢問后代填。
2 結果
腫瘤放療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尤其表現在疲乏、疼痛、惡心嘔吐、氣短、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等癥狀,經濟困難亦是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
3 腫瘤放療患者生活質量分析
多數腫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出現焦慮、抑郁、悲觀等負性情緒,放射治療作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隨著放射劑量的增加及治療時間的延長,放療期間放射副反應加重,患者擔心放射副反應影響日常生活,對日后腫瘤復發轉移產生恐懼,致使癥狀加重,此外,部分患者對疾病及放射治療知識缺乏足夠的認識,更易產生負性情緒,心理、認知、社會功能均受到嚴重影響。放療期間可能產生諸多副作用,如疲乏、惡心嘔吐、疼痛、食欲喪失、腹瀉等,均嚴重影響患者的軀體功能、家庭生活及正常的社會人際活動。此外,放療的持續時間較長且治療費用高,給經濟狀況較差患者造成極大心理壓力,擔心影響家庭生活及社會交往,部分患者因經濟因素而不得不放棄最佳治療方案或中斷治療,致使生活治療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放療期間腫瘤患者的癥狀加重、生活質量水平下降。
4 護理對策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對腫瘤放療患者,應針對影響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4.1 心理護理
加強醫患溝通,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病房環境,使患者盡快消除陌生感,適應新環境。通過個別交談、健康教育手冊、宣傳畫冊、講座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耐心細致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向病人介紹放療的基本知識,放療的治療效果、可能的副作用、放療的配合及注意事項等,使其對腫瘤及放療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積極與患者溝通談心,鼓勵患者訴說心中煩惱與苦悶,引導其發泄消極情緒。采取有效的心理行為干預,如放松訓練、注意力分散、催眠等,治療期間鼓勵患者多參與交流并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消除負性情緒,保持身心愉悅。應用現身說教的方法,請實施同樣治療方案效果好的患者交流治療過程中的感受,調整患者心理狀態,消除顧慮,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心理治療對改善患者軀體癥狀、提高社會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4]。
4.2 加強放療期間癥狀護理
臨床醫生一定要掌握準確的放療劑量,盡可能減少并發癥的出現,針對腫瘤本身或放療引起的疼痛,給予有效的鎮痛治療,做好照射野皮膚護理,針對性給予營養飲食支持護理,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各種并發癥,對癥處理,做到早期控制病情,減少患者痛苦及經濟負擔。選擇效果最佳且經濟的治療方案,盡量節省醫療開支,幫助患者減輕經濟及心理負擔。
4.3 重視社會支持
醫護人員在生活上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其主動參與護理活動。重視和提高家庭-社會支持,在幫助患者的同時,做好家屬思想工作,鼓勵家屬及朋友常來探視,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增加自信心。同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詳細的患者出院后的護理計劃和措施,適當進行功能鍛煉,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鼓勵患者多參與社會有益的活動,體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凌云,于萍,劉云鵬,等.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調查與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07,15(6):860-862.
[2] 高鳳莉,魯重美. 頭頸部腫瘤病人放療期間生活質量變化的調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19):2049-2051.
[3] 萬崇華,陳明清,張燦珍,等.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評介[J].實用腫瘤雜志,2005,20(4):353-355.
[4] 楊桂芬,高靜儒,劉雪飛,等.婦科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8,8(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