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1月1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經濟發展范文簡析日韓經濟發展與青少年服飾流行趨勢的關系 給大家推薦本站優秀期刊:《管理評論》,《管理評論》雜志是經濟管理核心級別科學刊物,其宗旨是宣傳報道黨和國家的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積極推動管理科學的理論研究,努力促進科研成果的開發利用,熱情開展國內外不同行業及地區的管理經驗和學術思想的交流,以促進管理科學的繁榮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經濟發展范文,青少年服飾,經濟發展狀況,流行趨勢
摘要: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文化的發展,其中也包括服裝的流行趨勢,經濟發展態勢、社會治安狀況尤其會直接地影響青少年的服飾流行。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文化的發展,其中也包括服裝的流行趨勢。服裝的流行趨勢以主流服裝為主,年輕人的流行風潮也是其中不可小視的一部分。青少年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從他們身上所反映出來的流行風潮往往能更加直接地折射出社會的經濟狀況,也會對一個國家未來的時尚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為當這一代青少年成長起來以后,他們的品味與欣賞傾向將會成為社會最主流的思想力量。
就青少年服飾流行趨勢發源地而言,日本是很有代表性的。自二戰以后,日本開始大力投資教育、發展科技,使得受戰爭重創的國家經濟狀況在短時間內得到扭轉,同時也大量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人才以及流行文化。例如,二戰后,美國的R&B就被邀請到日本;1947年,西方的時裝開始在日本流行; 1948年,日本首次進行時裝表演 ;20世紀50年代出現時裝雜志《美國樣式》和《十七英寸》; 1955年,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發行《裝苑》雜志; 1957年,在日本境內,西餐館占餐館總數的40%,日本餐館占39%,中餐館占14%,其他占17%; 1970年,日本出現第一家漢堡店;迪斯尼東京樂園是迪斯尼公司在海外建設的第一個游樂園;到2001年為止,全球著名快餐連鎖店肯德基在日本已經擁有800家分銷店;可口可樂目前在日本市場眾多飲料品牌中銷量排名第一。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文化也在向全世界大范圍擴張,在美國、法國等很多歐美國家都開設有日本的藝術展廳以及壽司店。在經濟蒸蒸日上的時候,日本國內的中小學以及大學的教育形式也在平穩上升,水準不斷提高。日本的中小學生制服以其優良品質以及高水準的設計獨樹一幟,青少年著裝力求整齊、健康、統一,強調團隊合作,這與日本企業重視團隊合作精神是十分一致的。在這里,應該看到無論日本如何引進西方文化、技術,但是從民族精神層面上來講,他們從來沒有丟掉“和魂本位”的思想傳統。這種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深深植根于每個日本人心中,從對青少年的教育中就能夠體現出來。這種有些過于強調整齊劃一的思想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并且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但是,在經濟發展、社會文化不斷進步的同時,新生的文化形態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矛盾也在日益升級,這種沖突表現在服裝上就形成多種形式并存的狀態。如果傳統民族文化占據優勢,整體趨勢就相對比較傳統; 如果新生文化占優,服裝流行趨勢就比較激進一些。
在一系列海外擴張的同時,逐漸在亞洲失勢的日本也在20世紀90年代重新重視這片市場,確保不丟掉亞洲的投資份額。但是,隨后爆發的亞洲經濟危機卻給日本以致命的打擊。首先是日本幾家大銀行的倒閉使日元貶值,然后是近十年的經濟疲軟,連著名企業豐田公司也于1995年首次大規模裁員。日本的社會狀況亦在20世紀末的時候發生了一些重要轉變。以教育為例,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①,闡述了日本在這十年中教育水準下滑以及前景堪憂的青少年成長現狀。首先是從教育立國到教育誤國的轉變,日本學校教育狀況十分混亂,課堂崩潰,校園失控,青少年犯罪的勢頭激增,學生無心學習,能力普遍下降,缺乏生氣的日本大學被稱為“小學十三年級”。青少年的著裝這時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大量引進歐美文化的時候,伴隨其它流行文化一起傳入日本的服飾文化也發展迅速,從街頭文化發展起來的Hip-Hop風格著裝——寬大的上衣和肥大的褲子以及運動鞋。這些原本是美國貧民區的黑人少年因為經濟困難的原因穿兄長剩下的大號衣服而流行起來的服飾,后來因為結合了音樂、滑板等多種因素而在青少年群體或者更廣的范圍里風靡開來。日本年輕一代又結合本國特色,將其發展演變成為有日本特色的前衛著裝,如緊身的金屬質感服裝、厚底娃娃鞋、短裙長褲搭配的稚嫩扮相、曬黑皮膚、涂橄欖油并且畫艷麗的彩妝、男孩的極度女性化造成性別錯位等。日本的音樂作品也有相當一部分在極力渲染性別錯位所造成的視覺、聽覺上的沖擊。這種風潮并沒有因為日本經濟在21世紀伊始的好轉而有所消退,以至于波及到了周邊的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韓國的情況沒有日本那么典型,但是也同日本有很大相似性。在日本受到亞洲經濟危機困擾的同時,韓國經濟也一度由于政府官員乃至總統的貪污腐敗行為而受到影響。在經濟危機期間,同樣難逃一劫,韓幣也在大幅地貶值。韓國青少年的激進態度愈演愈烈,就服飾而言,大有趕超日本之勢。以青年樂隊為例,韓國的H.O.T是上世紀90年代末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流行組合,他們的服裝、化妝造型、行為舉止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韓國的一代青少年。染彩色頭發、男孩的女妝造型、陰柔嫵媚的舉止等成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典范。同樣,黑色或者銀色的瘦長風衣也在舞臺上大展風采,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超級肥大的印有卡通圖案和文字的上衣和褲子,上衣要長至膝蓋,褲腰的肥度要求扎皮帶有三分之一余量后剛好卡在胯上,再配以金屬鏈條或者耳環鼻環一類的飾品。由此可見,以日本、韓國為例,也可以看到青少年的服飾發展趨向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有所變化的,當經濟發展越是不景氣的時候,服裝的流行風格就越是前衛和叛逆,反之則趨緩。
無論是發達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還是亞洲國家,青少年服飾的流行趨向總是與本國或者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緊密相連。亞洲的代表國家——日本的青少年們則是在用另一種民族化強一些的語言反映他們的心聲。在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整齊劃一的民族精神占據主導地位,個性化的服飾語言比較弱。當經濟發展不樂觀的時候,反叛、暴力風格的服裝涌上街頭,他們用夸張的色彩、性別互換的款式來裝扮自己,配合反常規的行為方式來宣揚他們對于生活的態度。總體來說,青少年的服飾潮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稱得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他們會十分敏感地捕捉到社會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態、不同的經濟發展形勢。
從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到,經濟發展良好、社會穩定的時期,青少年的服飾流行風格會比較自然、健康、平和,并會在有限的范圍內做一些個性化的調整。而當經濟發展狀況惡化的時候,反社會的前衛、激進的服裝就會伴隨著一定的社會思潮大量出現,并且其流行范圍相當廣泛。
注釋:
① 陳鴻斌:《日本失去的十年》 ,貴州人民出版社,貴陽,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