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1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從農業防治、生態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方面總結了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以供蔬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農藝師雜志投稿,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農業防治,生態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保護地蔬菜的連年種植及其栽培的特殊環境,為蔬菜病蟲害的滋生繁衍、周年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得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種類越來越多,發生面積越來越大,危害損失日趨嚴重,防治難度加大。在防治工作中,只有根據保護地生產特點,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運用農業、生態、物理、生物及化學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實控制好保護地蔬菜病蟲害,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1]。現將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農業防治
在從外地引進新品種以及在疫區調運蔬菜產品時,要向檢疫部門申請檢疫,以防止危險性病蟲草及其他有害生物隨蔬菜種子、秧苗、種株、蔬菜產品轉移而傳播蔓延。在選擇品種時,應注意根據當地生產條件、生產季節和栽培方式,針對當地蔬菜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選用具有良好農藝性狀的抗(耐)病蟲品種。在生產季節,及時采取拔除病株,摘除病葉、病果,清除落葉,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銷毀。此外,還要清除田間及地邊的雜草,減少病蟲發生基數。及時深翻土地,亦可大大壓低病菌侵染源和蟲口基數。合理輪作,用抗病(蟲)的或非寄生性蔬菜與易發病及易受蟲害的蔬菜實行輪作,可大大減少土壤中病(蟲)基數,減輕為害。一般采取非同科蔬菜3年以上輪作的方法,甘藍、油菜、胡蘿卜等十字花科與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蔬菜輪作可有效地控制茄科蔬菜枯萎病。科學管水,灌水應選在晴天,灌水時不可大水漫灌,應推廣滴灌、滲灌等節水防病灌溉技術。同時,做好通風換氣、放風排濕等工作[2]。合理施肥。多施腐熟有機肥,未經過腐熟的有機肥帶有大量病菌;不施氮肥,增施磷、鉀肥。蔬菜多數病原菌、害蟲可在土壤中越冬,因此不可直接在老苗床上育苗。有條件的最好用營養缽、無土栽培育苗,或用大田無病蟲土更換苗床土。對于難以防治的瓜類枯萎病、茄子黃萎病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用根系發達、耐低溫、高抗枯萎病的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黃瓜,成活率達 90%以上,防效95%以上;利用番茄品種毛粉802作砧木嫁接茄木,成活率在90%~93%,對茄子黃萎病防效達100%,產量高,品質好,用番茄抗病野生砧木嫁接主栽品種防治茄科青枯病,防效可達100%。
2生態物理防治
利用保護地的特殊環境,采用放風、閉棚等措施來調控溫濕度,如高溫殺菌抑菌等。如對黃瓜棚加強變溫管理,白天氣溫25~28 ℃,夜晚氣溫11~15 ℃,地溫18~20 ℃;控制溫度,相對濕度白天70%~80%,夜間75%~85%,加上充足的光照、科學的通風透氣等措施,不需噴藥就可控制黃瓜霜霉病等多種病害發生為害。物理防治包括前文所述的溫湯浸種、高溫土壤消毒等措施[3]。播種前采用溫湯浸種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可以殺死其攜帶的病菌。方法是:先將種子在15~20 ℃冷水中浸5~7 h,讓種子吸足水分,然后浸入45 ℃溫水中15 min,再移入55 ℃熱水中浸10 min,然后迅速將水溫降至25~30 ℃。溫湯用水量為種子重量的5~6倍,在溫湯浸種過程中要不斷攪動,并隨時補充溫水,以保持所需溫度。搞好保護地土壤消毒處理,可殺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蟲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蟲為害。日光高溫消毒,用稻草或麥秸15 t/hm2,切成4~6 cm長,撒在地面,再均勻撒施生石灰4 500~7 500 kg/hm2,翻地、鋪膜、澆水,然后密閉大棚、溫室15~20 d,地表土溫可過60 ℃以上,對枯萎病及其他土傳病害、線蟲等均有較好防效。在整好地的保護地,鋪膜、蓋嚴,再通入溴甲烷氣體50~100 g/m2,持續熏蒸48~72 h,可殺死土壤內所有的土傳病菌、地下害蟲上、雜草等有害生物。另外,可以根據害蟲具有特殊的趨性誘殺害蟲,如黃板誘殺白粉虱、斑潛蠅和蚜蟲等。
3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可采用藥劑拌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40%拌種雙等按種子重量的0.3%~0.4%用量拌種,可防治黃瓜等果菜類苗期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等。用50%克菌丹或70%五氯硝基苯等,用量同上,可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苗床如換土困難,可用40%甲醛處理苗床,用100倍的甲醛液250 mL/m2噴灑在土中,地膜覆蓋5~7 d后,揭膜翻晾14 d,待甲醛揮發完再播種。或苗床施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 g/m2,對細土廣枯靈水劑500倍液噴霧作苗床土消毒。防治灰霉病,苗期以煙熏或噴粉為主,每7~10 d防治1次,連防3次以上。花果期以噴霧為主,每7~10 d防治1次,連防3次以上。藥劑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5%滅霉靈粉塵劑、6.5%萬霉靈粉塵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50%撲海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施藥時重點噴花、青果、瓜條,同時兼顧葉片正反面。韭菜灰霉病每割1次韭菜,向土壤上普遍施1次藥;待新葉長出后,每隔7 d施1次藥,連防2~3次,重點噴葉片及韭菜周圍土壤。防治疫病,在發病初期采用灌根及噴霧相結合,藥劑可選用77%可殺得粉劑800倍液灌根,500倍液噴霧;64%殺毒礬粉劑800倍液灌根,500倍液噴霧;58%雷多米爾粉劑800倍液灌根,500倍液噴霧等。每7 d噴1次,連噴3次。防治綿疫病,在發病初期可選用64%殺毒礬粉劑500倍液、60% DTM粉劑600倍液等,每7 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霜霉病,在發現發病中心后,可選用45%百菌清或5%百菌清粉塵劑、10%防霉靈粉塵劑、58%雷多米爾粉劑500倍液、50%甲霜銅粉劑600倍液、72%克露粉劑1 000倍液等,煙熏或粉塵劑與噴霧交替進行,7~10 d防1次,連防3次[4]。防治菌核病,在發現發病中心后,除可選用防治灰霉病藥劑外,還可選用40%菌核凈粉劑500倍液噴霧,每10 d噴1次,連噴3次。防治白粉病,在發病初期,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煙熏,或15%三唑酮1 500倍液噴霧、40%多硫膠懸劑500倍液、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噴霧,每5~7 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枯萎病、黃萎病、根腐病,在出現發病中心時即應施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粉劑800倍液+15%三唑酮粉劑1 500倍液、50%DT粉劑400倍液、3%廣枯靈水劑500倍液、OS-施特靈水劑300倍液灌根,每7~10 d噴1次,連噴3~4次。防治炭疽病,在發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粉劑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1 500倍液等噴霧,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早疫病,在發現發病中心后,即應防治;藥劑同灰霉病。防治病毒病,苗期用83培抗劑100倍液,分別在小苗2~3葉、移栽前7 d各噴施1次。在發病初期可選用20%病毒A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乳油100倍液、抗毒型0S-施特靈水劑500倍液噴霧。每10 d噴1次,連噴3次。
4參考文獻
[1] 孫敬華 孫士家.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3):41-42.
[2] 冀金,田建平,馮文靜.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3):110,119.
[3] 曹英杰,高原,張玉庫.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及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B12):22-24.
[4] 韋佩紅.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村新技術,2009(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