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7月0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關于中華最,學術界歷來存有爭論。中、息二縣是華夏大地誕生“縣制”最早的地區。由中、息等楚縣所顯示的“縣制”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縣的行政首長由楚王直接任免;其二,縣邑代表國家向縣民征收軍賦,用以組建直隸于楚王的地方兵團(“縣師”);其三,地方兵團(“縣師”)可由楚王直接調遣,參加楚國對外爭霸戰爭。
由申、息二縣發其端的楚縣的不斷發展壯大,從多方面凸顯了“縣制”的優越性。根據“縣制”的三個特點,顧頡剛先生以楚滅之“權”為春秋“第一縣”,缺乏立論根據。息縣建縣最早,縣名最古且無更易,這在中國縣制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關鍵詞]歷史文學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息縣,最古之縣,“縣制”,權
關于中華最古之縣,學術界歷來存有爭論。筆者以為,申縣才是華夏大地誕生“縣制”最早的地區,息縣是建縣后歷代相沿不變其名的中華最古之縣。
一、息縣是華夏大地首批出現“縣制”的地區之一
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后,自夏朝至于明清,已綿延了數千年之久。但從國家的政治體制來看,先后僅存在過兩種形式:一是“封邦建國”的“封建”制(即分封制),二是以郡縣制為基礎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二者相比而論,后者較前者對維系和鞏固國家的統一、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顯然比較有利;因此,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作為地方政府機構,是一種符合歷史潮流的進步現象。
由夏、商、周的“封建”制,向以郡縣制為基礎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轉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這中間經歷了一個過渡期,此即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這就是說,郡縣制發端于春秋時期,至戰國之末,始才普及完備。郡、縣誕生的順序,是縣先郡后,縣高郡低;至戰國時期,才逐漸形成郡大縣小,以郡統縣的局面。
據《左傳》所載,華夏大地首批出現“縣制”的地區,是在春秋前期楚國的申、息二地,而非楚國和別國的其他任何地方。《左傳·哀公十七年》在追述“縣制”誕生的歷史時,有如下一段記載:“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實縣申、息。”這段文字道出了兩件史實:l.楚滅申、息以為縣,是在春秋前期的楚文王時期;2.被楚軍俘虜的原申國人彭仲爽,受任為楚之最高軍政長官;開天辟地把“縣制”創設在申、息二地,是楚文王的杰出之作和偉大貢獻。
據《左傳》(魯)莊公六至十四年的有關記載,經分析考辨,楚滅申當在公元前687年一公元前682年間(楚文王三至八年),滅息當在公元前684年冬一公元前682年(楚文王六至八年)夏。很顯然,楚滅申、息為縣,是在公元前682年或此前的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段。但申、息建縣孰先孰后,抑或同年并立,目前已無法考定,所以我它們統列為華夏大地首批“建縣”的地區。
二、從申、息建縣和楚縣的普及,看“縣制”的特點及優越性
楚在申、息建縣后,滅國為縣成了它的既定戰略。也就是說,國家在新占領的廣大地區,不再實行舊時的分封制,而以直屬于楚王的縣邑地方政府代替之。至春秋之末,楚縣已增至二十有余國土面積也由最初的“土不過同”(方百里為同),發展到方數千里。
研判有關史料,由申、息等楚縣所顯示的“縣制”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縣的行政首長(楚稱“縣尹”或“縣公”)由楚王直接任免。
縱觀《左傳》等有關史籍,春秋時期受任申縣縣尹(縣公)的先后有彭宇、斗班、斗克、叔侯、子培、屈巫(即巫臣)、公子申、王子牟、史老、壽馀等。受任息縣縣尹(縣公)的先后有屈御寇、公子朱、公子成等。縣尹由楚王任免,基本不世襲,勝任則留,否則免。這種任免制,使縣尹(縣公)在相當程度上不得不聽命于中央,按照中央的方針政策辦事。這與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祿制迥然不同,它極大地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實現王權的集中統一。
其二,縣邑代表國家向縣民征收軍賦(包括賦稅和甲兵),用以組建直隸于楚王的地方兵團(即所謂“縣師”)。
有一則史實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據《左傳》成公七年,公元前594年楚圍宋之役結束,班師回國之際,“(左尹)子重請取于申、呂(按:該時申、呂皆已滅國為縣)以為賞田。(莊)王許之。申公巫臣日:‘不可。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呂也,晉、鄭必至于漢。’王乃止。”“是以為賦”,即以申、呂兩縣作為國家軍賦所出之地。巫臣認為:國家之所以在申、呂兩地建縣,主要就是著眼于征收軍賦的考慮。有了軍賦收入,才可征發縣內居民組建起地方兵團以抵御北敵來侵。否則,晉、鄭等國的軍隊就可以直達楚國的心臟地區了。莊王深然巫臣之言,最終拒絕了子重化公為私的非份要求。
其三,地方兵團(“縣師”)可由楚王直接調遣,參加楚國對外爭霸戰爭。
楚在建縣之前,其軍隊分王卒與“私卒”兩大部分,各由王室領地上的王族子弟和卿大夫封邑上的族人組成。建縣以后,由于縣內土地和人民歸屬楚王所有,由國家直接控制,所以由各縣稅賦所武裝起來的縣邑軍隊(“縣師”),就逐漸構成了楚國軍力的主導成份。出現在《左傳》中的此種地方兵團,有“申、息之師”,“陳、蔡、不羹、許、葉之師”,“繁陽之師”,“上國之兵”,“東國之兵”,等等。有些大縣,如陳、蔡、不羹等,“賦皆千乘”,其軍力不亞于一個中等諸侯國。這些“縣師”,常常由楚王直接調遣,參加對外爭霸戰爭。其中,尤以“申、息之師”出戰最多。
如公元前635年(楚成王三十七年),秦、晉攻伐都城,成王派申公斗克、息公屈御寇率“申、息之師”戍守商密(都之都城);公元前634年(楚成王三十八年),申公叔侯率師遠戍齊地;公元前632年(楚成王四十年),“申、息之師”組成楚三軍之“左軍”,參加了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公元前618年(楚穆王八年),息公子邊率師伐陳;公元前585年(楚共王六年),楚用“申、息之師”征討蔡國,等等(依次參:《左傳》僖公二十五。二十六年、二十八年、文公九年、成公六年)。
由申、息二縣發其端的楚縣的不斷發展壯大,從多方面凸顯了“縣制”的優越眭:第一,它使楚國自春秋前期開始,就邁向了逐漸擺脫舊有分封制束縛的道路,從而為君主集權制這一新的政治體制在楚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楚縣的不斷增多,大大增強了楚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數量龐大、訓練有素的縣邑部隊,可以說是構成楚國軍力的基礎所在。楚國之所以能成為春秋大國爭霸戰爭中的雙雄之一,國強百余年而終同晉國平分天下,其主要奧秘就在于“縣制”這一新的地方政制所產生的強大生命力。
當然,“縣制”這種新生事物,在春秋之楚國,畢竟尚處于萌芽階段,同后世業已成熟的郡縣制相比,還有著不少幼嫩之處。首先,縣之長官雖由楚王任免,但也存在少數世襲現象。前后做過申縣縣公的斗班和斗克,就是父子關系。令尹子文之后,更是多代為鄖公(參:《左傳》昭公十四年、《國語·楚語下》及韋昭《注》)。斗氏家族雖則一代或數代世襲縣公之職,并不等于該縣就是他們的世襲領地,可它帶有某種程度的封邑性質,也是顯而易見的。其次,楚縣長官多由王族子弟擔任,唯彭宇、沈尹戍、沈諸梁等少數人來自異邦異姓,這說明楚縣長官的選拔尚帶有比較濃厚的血親任官的性質。
再次,楚縣尚缺乏后世郡縣的監察機制(如秦在每郡設監御史之類)和兵調機制(如虎符之類),這就使某些身為王子王孫的大縣縣公,可伺機發動政變,有時容易給中央政權造成顛覆之勢。蔡公棄疾利用蔡縣兵眾發動叛亂,殺死楚靈王,篡位為平王,即是明顯的例證。白縣縣公王孫勝,帶兵進入郢都,險些奪取王權,則是又一史證。
“縣制”是一種新生事物,在其成長初期存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欠,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我們只能說它不夠完美,而不可斥之以貶詞。特別是像申、息這樣具有發端意義的首批楚縣的出現,其誕生昭示著一個舊時代的崩潰和一個新時代的降臨。因此,無論怎樣估計它們的歷史貢獻和作用,都不過份。
三、以楚滅之“權”為春秋“第一縣”,缺乏立論根據
究竟誰是華夏“第一縣”,長期以來并非沒有爭論。史家顧頡剛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曾確認:春秋“第一縣”是楚武王攻滅權國后設立的“權縣”,而非其子文王所置之申縣或息縣。《左傳》莊公十八年在追述往事時,曾這樣寫道:“初,楚武王克權,使斗緡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于那處,使閻敖尹之。”
顧頡剛在《春秋的縣》中認為:“在這段文字里,雖沒有說明滅權以為縣,但他設置‘尹’的官,和此后楚的‘縣尹’一樣,則實是建立權縣的證明。這是從《左傳》記載中找尋出來的第一個縣。”
顧氏的上述見解,贊同者不少,非議者亦不乏其人。何浩先生在其《楚滅國研究》一書中對顧氏的觀點展開了駁辯。他首先從文字學的角度對《左傳》等史籍中的“克”、“尹”等字作了深入解析,論證了當時的權國并未滅亡。繼而又用比較研究法以大量的史例說明:斗緡是以監使(如周初的三監)的身份而非以縣尹的身份看管權地141 92~98。但何氏又以遷權的那處為楚縣的“濫觴”,則仍是缺乏史實依據的。
何浩攻訐顧頡剛之非,雖多有精彩之見,但缺點是未能擊中要害。顧氏認定權為春秋“第一個縣”,要害在于他不明楚縣的特征所在,缺少立論的基本依據。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楚縣的第一個特征是“縣尹”實行任免制。任免制的特點是任、免交替,有多屆縣尹相銜相接。而所謂的“權縣”,治之者I準獨一任,繼任者為誰已了無下文,這怎么能證明那里已推行了縣尹的任免制呢?辯者可能會說:斗緡死后不是有閻敖其人來管理權人嗎?這里需要指出,閻敖管轄之地在那處而非權地,故不可稱其為“權尹”。
更重要的是:無論斗緡或閻敖,他們在權地和那處,均未推行過征收軍賦以建立地方兵團的舉措,而這正是楚國“縣制”最典型的一個特征!至于“縣制”的特征之三——“縣師”常被楚王用來參與對外征戰,在有關權與那處的史料中,更是見不到這方面的任何蹤影!立論要以史實說話。所謂的“權縣”既然不具備“縣制”的一切特征,顧氏立論的謬誤顯而易見。
一句話:楚武王滅權之后并未在那里設縣。所謂權為春秋“第一縣”的美譽,純屬子虛烏有!即令當時楚之那處,也不曾顯現出“縣制”的任何徵象。事實只能是:誕生于春秋前期的第一批縣邑,仍為楚之申、息。申、縣二縣乃是當時天下最早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