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4月2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由于建設工程項目具有工期長、投資大、參與主體多、組織關系復雜等特點,建筑企業所處的施工環境復雜,資金需求量大,原材料和設備供應等配合單位多,面臨的經濟風險廣泛。因此,建筑企業要想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就必須有效識別、評估和應對各類經濟風險,
關鍵詞:經濟管理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建筑企業,經濟風險,風險管理
建筑企業所處的施工環境復雜,資金需求量大,原材料和設備供應等配合單位多,面臨的經濟風險廣泛。 為了獲取有效的經濟利益,就需要有效識別、評估和應對各類經濟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價格風險、利率風險等。 通過采取應對策略進行風險規避、風險緩解、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 建立靈敏的風險預警機制,提高資金運行效益,加強資金運行的監控管理,保證資金合理、安全使用,增強建筑企業抵御風險能力,監控市場要素的價格變化,密切關注外部因素的變化,注意政策變化趨勢。 熟悉和掌握工程有關法律法規。 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加強履約管理,加強合同管理。 從戰略層面、戰術層面、運營層面多層面持續監察經濟風險。 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將建筑企業的經濟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從而有效地保證建筑企業經濟目標的實現。
1 施工企業常見的幾種經濟風險。
施工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周期性長、規模大、投資多、產品多樣性和流動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其風險的表現形式不同于其他行業,而且其存在方式也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施工企業常見的經營風險主要有投標報價風險、合同履約風險、現場作業風險、物資漲價風險、結算訴訟風險等幾種。
1.1 投標報價風險
施工企業經營營銷活動主要是承攬任務、參與工程項目的投標。在目前建筑市場“僧多肉少”、競爭不規范的情況下,往往迫使建筑施工企業必須低價中標,而低價中標中蘊含著很大的施工風險,主要表現在投標成本和投標回報上,以及標價盈利空間的不確定性上。
1.2 合同履約風險
施工企業與工程發包方簽訂的合同因類型選擇不同、合同條款遺漏、責任義務不清、簽證索賠不明確等原因,形成項目施工中的合同履約風險,主要體現在合同實施中的不確定性。
1.3 現場作業風險
施工工藝是否合理、技術方案是否可行、采用的新技術是否已成熟掌握,工期、質量、安全、成本控制的施工措施是否得當,這些構成了項目施工風險的主要因素。
1.4 物資供應風險
物資漲價風險由于工程項目建設規模大,時間長,投資數額大,建筑材料受市場需求和宏觀經濟變化的影響。
2 做好建筑施工企業經濟風險管控的措施
身處風險叢林的施工企業,如何有效規避風險,合理減少風險帶來的各種損失,是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健康安全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各級領導要切實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和危機防范意識,在順境中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逆境中要居險思變、運籌帷幄,做到風險分析要超前、風險決策要慎重、風險防范要科學。為了有效管控經濟風險,建筑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經濟風險管理體系。健全財務管理系統和內部監控機制、完善風險檢測評估報告體系:確定主要經濟風險并確定其優先順序;確定適當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企業政策推行風險管理戰略,對經濟風險實施衡量、報告、監測并加以改進。對施工企業存在的主要風險,我們通過以下措施來加強管理。
2.1 建筑企業經濟風險識別,根據以往的經驗并輔助使用魚刺圖識別建筑企業面臨的主要經濟風險因素及其來源,包括經濟風險的種類和發生可能性。
(1)流動性風險:因資金緊張,短期內不能履行財務義務,無法支付供貨商的材料價款和租賃費用。將會導致材料和設備無法到位,進而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主要通過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加以調節。
(2)信用風險:由于發包方不能做到重合同守信用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標前調研不足,選擇的發包方信譽差,履約能力差。
(3)價格風險:由于建筑材料和租賃設備的市場價格的上漲而導致的損失。以及國家對工資、稅種和稅率等進行宏觀調控,所帶來的風險。
(4)利率風險:由于金融市場利率變動,貨幣貶值導致發包方供應的資金、材料、設備,或質量不合格,或供應不及時,都影響到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
2.2 建筑企業經濟風險的評估,通過敏感性分析和預期值,列明潛在風險的清單,識別出最為重大的風險;估計承擔風險的成本和風險的期望值。評估的經濟風險有費用超支風險、資源風險、工期拖延風險、技術風險、質量風險、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風險等。
2.3建筑企業經濟風險應對策略有風險規避、風險緩解、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
(1)風險規避:加強風險意識,對風險較大的項目從源頭上加以防范。加強標前調查,對擬投標項目的風險進行充分的分析,對于不誠信、信譽差,導致履約能力差的發包方,要主動放棄投標。堅持“三不攬”原則,即發包方資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攬,大量墊資的工程不能攬,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工程不能攬。只有對所投項目認真調查研究,篩選方案,重視經濟風險的控制,量力而行;完善的施工合同簽訂流程,通過對合同條款拾遺補缺,有效規避合同風險。
(2)風險緩解: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標文件,吃透發包方意圖及要求;詳細審查施工圖紙,復核工程量,研究投標策略,以減少合同簽訂后的風險;掌握要素市場價格動態,使報價準確合理,減少價格風險。特別是可調價格合同,控制風險要隨時掌握要素市場價格變化,才能及時按照合同約定調整合同價格,以減少價格風險;選擇并管理好分包商,督促分包商認真履行分包合同,把總分包之間可能發生的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通過與分包商或合作者建立項目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關系,將經濟風險轉移和分散給分包商或合作者。要求分包商接受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項合同條款,提供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等,使分包商分擔一部分風險。
(3)風險轉移:推行擔保制度和進行工程保險,將風險向第三方轉移。在工程施工階段推行保證和抵押兩種擔保方式。購買工程保險,當出現保險范圍內的風險而造成經濟損失時,通過向保險公司索賠,以獲得相應賠償。主要有建筑工程一切險、第三方責任險、人身傷亡險和施工機械設備險等。
(4)風險保留,建立靈敏的風險預警機制,制訂詳細的風險應對計劃,在資金、進度、技術方面有應對緊急事件的儲備。提高資金運行效益,加強資金運行的監控管理,保證資金合理、安全使用,增強建筑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完善長期財務預警系統,綜合評價建筑企業的效益,從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有效防范財務風險。資產獲利能力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償債能力指標有: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經濟效率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產銷平衡率;發展潛力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銷售凈現率、股東權益收益率。加強成本控制,根據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考慮施工現場條件、合同工期、目標責任成本等因素,制訂出科學先進、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達到提高質量、縮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監控市場要素的價格變化,密切關注外部因素的變化,注意政策變化趨勢。熟悉和掌握工程有關法律法規。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加強履約管理,加強合同管理,特別是對風險較大的工程項目更要強化合同分析,及時進行工程結(決)算。在建筑工程固定價格合同中考慮一定比例的風險金,根據合同風險范圍和對風險分析的結果,一旦出現風險,發生經濟損失,將由風險基金支付。
2.4 建筑企業風險監察,對識別出的經濟風險進行持續監察。監測內容有:經濟目標的實現過程、新的經濟風險和相關損失。不斷地強化風險意識,從戰略層面、戰術層面、運營層面多層面持續監察經濟風險。在戰略上要挑選較佳的風險管理策略,將對風險對建筑企業的整體影響進行持續地監察。在戰術上只對于影響戰術管理的風險進行監察,在運營上對運營層面的風險進行監察。將建筑企業的經濟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總之,建筑企業通過對經濟風險實施有效的管控,不斷地提高風險意識,將風險融合到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之中。完善風險預警控制系統和內部控制機制,運用風險管理工具主動識別、評估和應對各類經濟風險,有效實施風險規避、風險緩解、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并對經濟風險進行持續的監察。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有效地將建筑企業的經濟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經濟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馬畔. 試論建筑企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問題[J]. 科技資訊. 2006(05)
[2] 張軍改,龐耀華. 淺議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26)
[3] 于新花.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J]. 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9(02)
[4] 褚一偉. 工程項目目標成本管理與財務風險控制[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