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3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顯著的改善,體現在住房上,就是對居住的環境和小區內的小氣候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在建設前期,設計院就開始著手考慮為業主營造滿意的居住小環境而努力。
關鍵詞:景觀設計師職稱論文,期刊投稿,居住區景觀,結構設計,措施
一、居住區景觀設計規范
談到結構設計就一定會談到設計規范,但是對于景觀結構設計中所涉及的硬景(構筑物)部分,需要對規范所涉及的章節進行細致的解讀。圍繞《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五本常用規范開展設計。
二、景觀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景觀結構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
(1)例如:如果把景觀建筑圖的尺寸“翻譯”成景觀結構所需要完成的尺寸,這個對以后整體視覺效果有著很大的關系。首先,需要讀懂景觀建筑圖,對圖紙中的平面圖、立面圖、詳圖、材料信息徹底領會,搞清楚每個構件的屬性,合理設計好尺寸后,計算出景觀結構所需的具體截面尺寸。某些硬景景觀建筑師想反映一些細長形狀的物體,但是受到混凝土結構尺寸的限制,需要匯同甲方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采用方法整體計算尺寸,或者采用鋼結構的方法進行處理。
這些都是具體施工中經常出現的矛盾,要提早考慮全面。
(2)根據建筑景觀的要求,對一個小區的整體設計,經常會出現某些個別的硬景在車庫頂板只上,或者一半在車庫頂板上,一半在自然土層上的尷尬局面。這時候處理的辦法通常有:a將硬景的基礎盡量與車庫的框架柱或者框架梁在投影方向上保持一致,保證有明確的傳力途徑。b將硬景附近的覆土重量減少,采用架空的方法緩解硬景對車庫頂板影響。c如遇基礎正好落在車庫交接處的情況,可以在自然土的一側,采用拋大片毛石的做法,將此部分的土層地耐力提高,防止不均勻沉降對硬景的直接影響,同時增加基礎的整體剛度,將影響降到最低。
(3)現在一提及工程就馬上與造價聯系起來,工程造價成了開發商密切關注的問題。為了給小區提升品質,就必須會有與之配套的景觀。景觀工程屬于花錢又不賣錢的部分,控制成本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設計來說,要處處為甲方著想,在不影響效果的情況下,能用磚砌完成的,堅決不用混凝土澆筑。在保證工程質量的情況下,選擇一個更為經濟的設計方案。具體來說,很多圍墻、花池、景墻采用砌體,一來控制造價,二來方便施工,縮短工期。對于景觀中必不可少的水景部分,也做了很多比較。水景中水池占的比重很大,通常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中所提及的混凝土最小防水厚度是250mm,對于實際只有300~500水深的水池來說,還按規范的要求設計,性能可以得到保證,但是無形中會對造價產生很大影響。通過實驗和混凝土構件的裂縫驗算,最后確定水池的混凝土部分的厚度為150mm,鋼筋采用直徑8(三級鋼)間距150mm的配置方案。結構部分完成以后,配合建筑的防水做法,自2004年開始至今現場反應良好,未出現影響使用的情況。這種做法,可以節省造價約30%以上。在水池中出現的跌水和小品優先考慮采用砌體材料完成,不過通過現場反饋,粘土磚在泡水以后會跟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白色的堿性物質,非常影響美觀。因此,通過比較,將粘土磚改為水泥磚可以有效的解決此類問題的出現,相當于是用混凝土澆筑節約了造價。
(4)景觀結構中必須涉及到的就是圍墻、崗亭。其中圍墻的款式也是五花八門,通常采用磚砌體完成。通過在圍墻端頭和間隔4米左右設置構造柱、頂部設置壓頂、構造柱兩側增加墻體拉結筋的方法來滿足墻體穩定和安全性的要求。在金屬鏤空欄桿的兩側設置混凝土構件,預埋鋼板,目的是為了保證安裝的時候焊接方便。然而很多土建施工單位對于圍墻這類工程子項不太重視,忽視大跨度構件的支撐,在強度未達到100%的時候就拆模了,導致結構完成后效果很拖沓,給人不安全的視覺效果。
這些年由于對小區崗亭空間的要求以及對立面效果的追求,因此基本由原來的磚混結構為主調整為現在的框架結構為主。但是既然是框架結構,首先就會對框架柱提出要求。基于景觀建筑想法,柱子截面也只能勉強滿足規范對最小截面的要求,加上景觀建筑的別具匠心的想法,很多柱子由垂直變為有一定角度傾斜,這無疑是對景觀結構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一個崗亭復雜程度通常都不亞于一個小型公共建筑物。通過研究吃透規范,對此類建筑在某些抗震不利的部位進行構造加強,保證安全性和耐久性。
對于很多景觀結構設計來說,往往會忽略對埋深的限制,從概念設計角度來說必須得到重視的,否則對構筑物的整體穩定性影響很大,如遇到惡劣的自然條件,往往導致很大的安全問題。
三、景觀結構設計具體事例
介紹一下已經完成的工程實例:位于王家灣住宅小區的景觀項目,由南京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由于這個項目的位置比較特殊,小區周圍是丘陵地貌,四周環山,景觀建筑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平衡小區視覺高差的錯落變化,采取了立體式階梯型花壇設計,與周邊山體呼應,相互延伸。為達到景觀建筑提出的要求,就必須通過擋土墻來完成所需要高差變化。通過計算和經濟分析比較,根據擋土的高度的差異,最后確定了擋土墻的形式,以高度來區分。分別是1米以內采用240mm厚砌體加構造柱的形式,1米至1.5米采用370mm厚砌體加構造柱的形式,1.5米至3米采用毛石擋土墻的形式,3米至6米采用混凝土擋土墻的形式。由于山體離住宅的最近點只有10米多,而且擋土高度均超過6米,為了保證在特大自然災害出現的情況下,住宅的住戶生命和財產不受山體滑坡、傾斜和山上樹木傾倒的損害。對山體采用較為保守的支護樁加斜拉鎖的方式進行處理,對于相對平緩的山坡采用造價相對經濟的掛網噴漿加土釘墻的方法處理。根據不同的擋土要求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均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無錫天元項目由無錫世紀花園房地產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根據景觀建筑的設想,在平面總圖上地庫與地庫之間的空檔處,做一個立體式的下沉式水景,這個想法又對景觀結構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首先,要擋6米高的土;其次,需要在地下水頭很大的情況下建造水池,水池的抗浮和穩定性都需要考慮。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首先是通過聯系這個地塊的地勘部門,仔細了解地質水文情況,把這個地塊的抗浮水位確定好,經過計算,考慮到水池浮力很大,采用了水池底板以下錨固混凝土主墩的方法,增加結構自重來抵抗水浮力,最后取得了施工的圓滿完成。
現在的景觀結構設計已經由最開始的只做一些圍墻、崗亭、花壇朝水景、特色小品景墻方向發展,最后演變成根據地形特點,配合景觀建筑設計要求,完成一些需要專業技術要求的結構設計。隨著人們對小區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不在滿足于有花有草有綠地的層面了,為了更好提升居住品質,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根緒,程國棟. 荒漠綠洲生態系統的景觀格局分析——景觀空間方法與應用[J]. 干旱區研究. 1999(03)
[2] 王仰麟,趙一斌,韓蕩. 景觀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概念、指標與案例[J]. 地球科學進展. 1999(03)
[3] 程國棟,肖篤寧,王根緒. 論干旱區景觀生態特征與景觀生態建設[J]. 地球科學進展. 1999(01)
[4] 肖篤寧,李秀珍. 當代景觀生態學的進展和展望[J]. 地理科學. 1997(04)
[5] 肖篤寧,布仁倉,李秀珍. 生態空間理論與景觀異質性[J]. 生態學報.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