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11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當前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現象愈演愈烈,其危害也越來也大。而要想解決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從制度上著手。本文在對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問題分析基礎上,提出若干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管理評職論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個人執業,注冊資格制度
1引 言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業企業規模和從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大。為了加強行業管理,我國實施了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但是近年來,建筑市場資質借用現象愈演愈烈,嚴重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
本文中的“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是指:一些無資質或者具備較低資質的建筑業企業或者包工隊,通過與具備較高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采取某種形式的“合作”。按照“潛規則”,“被借用”的資質等級較高的企業允許其他企業或者組織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并獲得利益(如收取借用管理費、資質證書和營業執照的有償使用費等),借用企業或者包工隊僅通過支付一定的借用費用換取其資質使用權,承攬工程并獲取收益。
2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的表現形式及危害
2.1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的表現形式
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的實質是:借用人以被借用人的名義承攬工程并組織實施,賺取收益;被借用人出賣資質,收取資質使用費。在實際實施中大體可歸納為兩種形式。
2.1.1先有“潛在”工程,再尋求借用
借用人通過某些特殊渠道和私下操作等,獲得某個工程的承包權,然后帶著工程信息與被借用企業商談條件,以繳納一定管理費為代價達成“內部聯營合同”。然后由借用人以被借用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并負責組織施工等事務;被借用人按商定的工程總價比例收取管理費用,但不參與任何施工管理工作。
2.1.2先借用,再找工程
借用人攜管理人員、機具設備、資金和隊伍投靠被借用企業,并按協議約定支付給被借用企業一定的管理費用,以被借用企業的名義承接工程,自行實施項目的施工[2]。
2.2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的危害
2.2.1資質借用給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帶來隱患
被借用企業僅出借資質證書,相關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并不參與實際的施工管理。而一般來說,借用企業的技術和管理力量相對薄弱,很可能使得施工過程缺乏可靠技術和有效管理的支持,從而給所承建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埋下隱患;另一方面,由于向被借用企業繳納了額外的資質使用費,借用企業必然會設法通過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從施工中找回成本平衡,進而導致工程質量下降。很多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事故都與借用有關聯。
2.2.2擾亂建筑市場秩序
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或者組織,通過借用規避國家的資質管理制度,以貌似合法的方式獲得承包權。這種行為一方面損害了公平競爭原則,排擠了真正有實力的承包商[3],另一方面則會造成工程款支付混亂,甚至產生經濟糾紛、風險責任等問題,嚴重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
2.2.3阻礙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借用企業通過跨企業資質承攬工程,逃避行業監管。例如,深圳有個包工頭,施工力量和經濟實力都很強,墊資額度可達8億元。但是為了逃避監管,不成立企業,僅通過借用來承攬項目[4]。被借用企業則在未參與實際工程建設的情況下不斷積累業績,擴大影響。這種亂象嚴重阻礙了我國建筑業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妨礙整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3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問題分析
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之所以屢禁不止,必然有其驅動因素。只有找到借用產生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之。
資質借用的實質是各種形式的資質“買賣”。需求是任何市場產生的驅動力,“資質市場”也不例外。政府的規制導致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稀缺,從而催生了資質的“買賣市場”。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正是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存在的不合理導致借用產生。建筑行業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對資金和勞動力需求量大,但產品生產的難度不高,技術含量較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人為抬高建筑市場的準入門檻,成就了某種程度上的“資質壟斷”,“排擠”了眾多具備施工能力的企業。
一方面,這些被“資質”排擠出市場的企業,處于對境遇的不甘心,想法設法爭取自己“應有”的市場準入權,便成為“資質市場”的需求方;另一方面,擁有資質的企業無需付出任何勞動,僅通過出賣其資質,就可以獲得巨額收益。資質的供求關系催生了“資質市場”。
4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解決途徑的思考
4.1幾種解決資質借用問題的觀點
目前,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解決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的措施。如有人主張對通過監管發現的被借用企業采取適當降低資質的處罰[6]。筆者以為這樣的措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借用現象,但不能根除。還有一些人主張將資質借用合法化的同時,降低市場準入門檻[7,8]。但這樣一來可能又會出現新的問題:若是合法化,借用方的資質使用費如何在建設工程總價中體現,若無規定出處,借用方可能會以降低建筑工程質量找回平衡。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種非生產性的借用行為不能增進社會財富,是有損于社會福利的活動[9]。
4.2美國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做法及啟示
美國政府采用工程承包商許可證制度對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和企業整體能力進行綜合評定。建筑業企業的項目經理和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學歷、經驗和執業資格。另外,美國的保險行業也對建筑市場進行調節。保險公司根據建筑業企業以往的工程經驗,對不同企業提供不同數額的擔保金。擔保金額未達到相應數額的企業將無法參加特定項目的投標。可借鑒美國的做法,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解決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的關鍵是宜“疏”不宜“堵”。資質管理的目標是維護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市場的優勝劣汰是最直接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因此,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解決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問題,應該完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并將重心放在人這一要素上,逐漸強化以執業注冊人員為中心的執業注冊資格制度。這樣做,有以下四個方面好處表現:
4.2.1對建筑市場的好處
通過引入誠信管理,運用市場手段,強化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對存在借用問題的企業,納入不誠信企業范圍,實現財政投資項目“一票否決”制。使得誠信且具備實施業主項目實力的所有企業都有機會參加競標,從根源上消滅了借用市場。這將有利于推動整個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
4.2.2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好處
當前,由于擁有注冊執業資格的個人往往又是“企業人”,一旦出現質量和安全事故,到底是個人責任還是企業責任往往難以識辨。實際上,企業很有可能因此被勒令解散,但個人的注冊執業資格不受影響。但如果強化個人注冊執業資格制度,就形成了對個人執業進行巨大約束和壓力。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只要抓好執業人員,也就抓住了工程質量安全的關鍵。
4.2.3對建設單位的好處
當前,建筑市場普遍存在招投標時全是“精兵強將”,而中標后另換人馬的現象。強化個人注冊執業資格后,建設單位可以直面具體負責人,從組織上有力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維護建設單位的利益。
4.2.4對建筑業企業的好處
強化以個人為中心的注冊執業資格制度,促使各建筑業企業通過以人才為核心的發展策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有利于我國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投資效益的發揮有,利于提高建筑業企業隊伍素質,進而從根本上減少借用行為。
5結 論
解決建筑業企業資質借用問題,應該完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并將重心放在人這一要素上,逐漸強化以執業注冊人員為中心的執業注冊資格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杜絕借用現象,推進建筑市場和建筑行業有序、健康、公平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東波,劉力偉.我國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的發展歷程與成就[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7):66-67.
[2]彭波.淺淡建筑行業借用經營行為的治理對策[J].中外建筑,2010(9).
[3]樂玥,金國芳.建筑工程借用與違法分包的分析[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