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11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以綠色建筑的本質和評估標準,淺析以建筑節能環保為重點的綠色奧運為楷模,從事生態宜居住宅設計。
關鍵詞:建筑工程師職稱論文,期刊發表,綠色評估標準,綠色奧運場館
綠色建筑是指環境友好又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是讓人們居住的更加健康、舒適、安全,同時能高效的節約資源、能源、土地、水、材料等最大限度的降低對環境影響的理想建筑。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普遍關注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廣泛深入,為我國確定發展綠色建筑的戰略目標、發展規劃、技術經濟政策和逐步推進綠色建筑的產業結構創造條件,建筑設計工作者如何適應形勢、展示智慧、開拓創新構筑出符合評估標準的綠色建筑,就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公司建筑師們正是本著以下設計原則、朝著以下綠色建筑目標較為出色的完成了所從事的住宅設計任務。
一、 以綠色建筑理念為根本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即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包括由建材生產到建筑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過程,要求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以及制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筑物。
綠色建筑是以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能源的方式來建造低環境負荷下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適的環境空間,是人、環境和建筑的共生共榮、永續發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節兩環保”的建筑(兩環保是指對外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室內環境的保護)。綠色建筑是體現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的建筑,它倡導并能夠為人類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從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綠色建筑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的建筑業、建材業的重要手段,是調整房地產產業結構和轉變建筑業增長方式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綠色建筑還是影響居住城市生態系統安全與功能穩定的組織結構,對提高生態人居系統的健康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發展和推廣綠色建筑,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二、 以綠色建筑發展戰略為目標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總體戰略目標是以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約束性指標為契機,促進綠色建筑發展和推動建筑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重點體現在以全方位政策法規推進綠色建筑、以科技創新支撐綠色建筑、以全壽命周期視角實踐綠色建筑。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基本政策是積極推進建筑節能、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編制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導則,制定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等;科技創新戰略的內涵是以完美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的支撐體系,如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和施工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及設備,可再生能源裝置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節能建材與綠色建材等,這就要求規劃編制、勘察設計、建材生產、工程施工等各類企業都將參與到建設綠色建筑的環節中來,擔負起推進綠色建筑實踐的責任。
三、 以綠色評估標準為準則
2005年由原建設部頒布了我國第一部綠色建筑技術導則即《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其目的在于推動和落實適宜的建筑集成技術,使能源、資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在適用性能、環境性能、經濟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五大方面列出了各項具體的技術指標,充分體現了綠色建筑的真正內涵。200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7年又推出了《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為規范綠色建筑評價工作,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促進綠色建筑節能技術進步,建立對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2008年8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首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頒獎,從而為設計和構建綠色建筑指明了方向,有了可靠的依據和準繩。
四、 以綠色奧運特色為先導
北京奧運場館的建設充分體現了“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全面考慮了建筑節能、環境和生態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建材綠色環保等內容,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筑。所有奧運場館均實現50%的節能目標,有些甚至達到65%-75%,奧運村全部住宅在建筑節能65%的基礎上還進一步降低了外圍護結構的能耗和增強了外窗的節能效果。在推廣使用新型能源方面,采用了太陽能集熱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地源和水源熱泵等能源技術,使其提供綠色能源比例高達26%以上。
在每個奧運場館的建設中,從規劃選址、方案設計到現場施工,都非常重視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如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呈樹枝分布的地下通道,可通往“鳥巢”和“水立方”等重要比賽場館;中心區的兩層地下車庫,提供車位超過千余個;“水立方”地下空間的利用還起到了控制水溫、水流等多重效果。
奧運場館均落實了中水、雨水并用,節約水資源的要求。由于所有場館都采用了中水技術,實現了污水的零排放,可供奧林匹克公園景觀水系每年312萬噸、綠化沖洗水量每年157萬噸,同時還加大雨水回用力度,6個地下蓄水池,年處理能力5.8萬立方米。
在節材方面,一是優化設計方案,二是循環使用材料,降低建筑材料對自然資源的依屬度,在環境保護方面,更是多層面齊頭并進、科技創新,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給運動員營造了良好的競技空間,給觀眾提供了舒適的觀賽環境。
由此可見,綠色奧運給綠色建筑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我國各地的建筑項目設定了標準,為全國各地的設計工作人員樹立了學習榜樣。
五、 以建筑節能環保為重點
綠色建筑重點體現在節能高效和環境友好兩個方面。而能源問題是綠色建筑最關注的問題。我國是世界上消耗能源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的國家。怎樣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調整能源結構以及開發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在設計、施工過程中要很好解決的問題。
節約土地是當前我國一再強調的政策,立足節約土地與改變居住模式,需要從人均生態足跡和土地生態價位方面來思考,評價一個建設項目對土地資源的影響,要看對土地的生態總價位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要鼓勵建設項目利用荒地,劣地,以提高建設項目在場地的生態價值。選擇綠色建材對構建綠色建筑節能與環保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選擇環境和經濟性能可接受的建筑材料應盡可能就地取材(那種認為大量使用進口材料就是最好的,并不科學),應避免使用那些釋放有害氣體的材料,并盡量采用能夠再度利用的建材,如一體化鋼結構住宅和鋼結構高層建筑等。
結束語:
由以上所述可知,推廣綠色建筑是一項整體的系統工程,它絕不是僅僅依靠建筑設計人員就能夠完成的,但是構筑人居環境的建設藍圖、設計生態宜居住宅卻是建筑工作者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必須順應形勢,盡其所能完成這一歷史所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