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6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結合京滬高速臨沂段大修,論述了SMA路面從施工前準備,SMA的拌制,攤鋪,碾壓的施工控制及質量控制,以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SMA路面,施工控制,質量控制
SMA路面以其良好的抗車轍性能和抗滑性能聞名與世,它在我國的發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它不同于一般的瀝青砼結構,它是一種間斷級配的結構,具有三多一少的特點:粗集料多,瀝青多,礦粉多,細集料少,正是它的特殊結構,它具有其它結構無法比擬的優點:良好的抗車轍、抗裂、抗滑、水穩定和耐久性。它的施工及質量控制不同于一般的瀝青砼結構,現將京滬路臨沂段路面大修SMA路面施工的施工控制及注意事項分析如下:
1 SMA的施工控制
1.1 施工前準備工作
SMA施工前除按普通瀝青混合料進行常規檢查外,還應檢查以下幾個方面:
(1) 木質素纖維必須在室內架空堆放,嚴格防潮,保持干燥。
(3) 對木質素纖維添加設備進行計量標定,木質素纖維添加設備不得受潮,要覆蓋嚴密。
(4) 改性瀝青運輸溫度不低于150℃,保溫貯存溫度不低于140℃,不得長時間存放;改性瀝青在儲存罐內必須不間斷地攪拌,以防改性劑離析。每隔兩個小時就得攪拌半小時。
(5) 制作好的改性瀝青的溫度應該滿足瀝青泵輸送及噴嘴噴出的要求,在滿足施工的前提 下,瀝青的加熱溫度不應太高,一般控制在170℃~180℃之間。施工中,要每天清理噴頭,以免粘稠的改性瀝青堵塞噴頭,影響瀝青的含量,這種事情在施工中經常發生。
1.2 SMA的制拌
生產SMA采用的間歇式瀝青拌和機額定生產能力為200t/h,實際生產能 力為133~155t/h。在采用間歇式瀝青拌和機時,在拌制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木質素纖維的分散拌勻非常重要,干拌時間延長5~15s,加入瀝青后的拌和時間延長 5-10s,總生產時間延長15~25s。總拌和時間為60s左右。
(2)由于瀝青含量大可能會離析,SMA不應在貯料倉里儲備時間過長,貯料倉里SMA的數量不宜過多。
(3)采用人工添加木質素纖維易產生由于人為因素而少加或多加的現象,從而 影響SMA的使用品質;采用機械添加木質素纖維應防止輸送管道堵塞。
(4)由于SMA使用了SBS改性瀝青,拌和溫度比拌普通瀝青混合料提高了10℃~20℃左右。瀝青加熱溫度掌握在170℃~180℃;礦料加熱溫度在185℃~195℃;礦粉和纖維不加熱;混 合料出料溫度控制在170℃~185℃(實際施工時的溫度范圍), 當混合料超過195℃時,予 以廢棄。實踐證明,這樣的溫度施工沒有困難。在拌制黑料前要先出5-6鍋白的混合料,這是因為剛開始料的溫度低,很難達到混合料的出廠溫度。
1.3 攤鋪和碾壓成型
SMA的攤鋪與普通瀝青混凝土相同。由于使用了SBS改性瀝青及纖維穩定劑,混合 料的攤 鋪溫度宜為160℃~180℃,溫度低于140℃的混合料禁止使用。當路表溫度低于15℃或有大風時,不宜攤鋪改性瀝青SMA;SMA的攤鋪厚度應根據試驗路的數據來確定(SMA的松鋪系數通常在1.1 5~1.20之間)。
SMA的碾壓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碾壓溫度越高越好,攤鋪后應立即壓實,不得等候。壓路機應以2~4km/h的速度進行均勻的碾壓,碾壓按初壓(1遍)、復壓(2遍)、終壓(1遍)三階段進行,終壓溫度一般控制在110℃~130℃(實際施工時的溫度范圍), 終壓時不得振動。在碾壓過程中,可以發現混合料能在高溫狀態下用振動壓路機碾壓 而不產生推擁,碾壓成型后表面有足夠的構造深度又基本上不透水(經測定,SMA路面構 造深度在0.9~1.25之間)。SMA的碾壓與普通瀝青混凝土碾壓相比,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 為了防止混合料粘輪,可在鋼輪表面均勻灑水使其保持潮濕,水中摻少量的清洗劑 或其它適當的材料。但要防止過量灑水引起混合料溫度的驟降。
(2) 壓路機碾壓時相鄰碾壓帶應重疊1/3~1/4輪寬,碾壓工作面長度30~50m。
(3) SMA面層一旦達到足夠的密度后,碾壓即應停止,過度碾壓可能導致瀝青瑪蹄脂結合料被擠壓到路表面,影響構造深度。工作中應密切注意路表情況,防止過度碾壓。
(4) 由于SMA混合料使用了SBS改性瀝青且瀝青含量高,因而粘度大,宜采用剛性碾壓,不得使用輪胎式壓路機 碾壓,以防止粘輪及輪胎揉搓造成瀝青瑪蹄脂擠到表面而達不到壓實效果。
2 SMA質量的控制
SMA施工控制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2. 1格控制原材料的入場,嚴格控制石子,礦粉,纖維,瀝青的入場,做到每車必檢,不合格的堅決退回。
2. 2大混合料的抽檢力度,控制好礦料級配及瀝青含量。
2. 3時檢測SMA成型路面,檢測的項目有:厚度,壓實度,滲水,構造深度,摩擦系數,平整度。
2. 4制好混合料的的出廠溫度,碾壓溫度,隨時隨地進行檢查。
2.5 SMA路面容易產生的問題
3 我們在進行SMA路面的施工中經常發生以下的幾個問題:
3.1油斑的問題,這個問題經常發生,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運輸距離較遠,SMA混合料中骨料與瀝青產生離析;
(2)SMA混合料溫度過高,改性瀝青發生老化;
(3)纖維摻加劑拌和不均勻;
(4)拌和時間太短,SMA混合料拌和不夠充分;
(5)用油量過高;
(6)壓路機碾壓遍數過多,使路面超壓;
(7)拌和料(特別是纖維摻加劑)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份;
(8)攤鋪機等料時間過長及運料車積壓過多,發生瀝青析漏。
(9)由于SMA瀝青用量大,熨平板邊緣要積聚一些瀝青,積聚多了又鋪到路面上,產生了一塊塊油斑。
1-8項是我們只要注意就可以自己解決的,第9項在施工中一般很難避免。攤鋪中出現的油斑應及時鏟除并用熱料填補,碾壓中出現的油斑,應及時在油斑區域灑機制砂。當攤鋪時遇雨或下層潮濕時,嚴禁進行攤鋪工作。
3.2滲水問題
施工時碰到空隙率大滲水嚴重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壓實遍數是否夠數
2) 碾壓溫度是否很低
3) 混合料的級配是否合理,如果發現不符合要求時,第一要看原材料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發生變化要及時調整配合比,第二看拌和站冷料倉、熱料倉、瀝青、礦粉計量是否準確。
4) 瀝青含量變小,空隙率變大。
結論
(1)SMA在瀝青路面上面層使用較多,中面層及下面層使用SMA還不普遍,有待于進一步 開發。
(2)SMA混合料溫度在190℃~200℃時的性能有待于鋪筑試驗路進一步檢驗。
(3)添加木質素纖維后,SMA路面結構比普通瀝青混凝土路面成本高20%左右。
參考文獻:
[1]《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
[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
[3]沈金安,《改性瀝青與SMA路面》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