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6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通過賽格怒江大橋0#段施工技術研究,論述了0#段施工要點,以及C50高標號混凝土的配制和應用,同時介紹了部分工序施工難點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0#塊,托架,高標號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1.工程概況
賽格怒江大橋位于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鄉賽格村附近,是蒲縹~賽格公路改建工程的終點,是聯系蒲縹~賽格公路與230省道的紐帶。大橋全長331.5m,橋面寬13米,箱體寬7米。主跨為連接1#墩和2#墩的預應力砼連續剛構梁,長1258m,其中2墩0#段梁高9m,長13米(其中每側柱子外側懸挑3米),頂板厚0.5m,兩薄壁墩間底板厚1.7m,懸挑段底板厚由1.7米漸變為0.9米;炷馏w積為442m3,混凝土標號為C50,重1148.9t?v向預應力束共100束,頂板及腹板下彎鋼束采用17-7φ15.2高強低松弛鋼絞線,錨具采用HVM15-17型;頂板橫向預應力筋采用3-7φ15.2鋼絞線,張拉端采用BM15-3扁形錨具,錨固端采用軋花后與橋面混凝土澆注一體進行錨固;腹板豎向預應力筋及底板和橫隔板橫向加強預應力筋采用直徑32mm精扎螺紋鋼筋,YGM-32螺母錨固,底板和橫隔板橫向加強預應力筋60道。
2. 方案選擇
0#段梁體鋼筋密集,三向預應力管道錯綜復雜,采用一次性灌注方案要解決高度達9m的混凝土灌注時入倉、振搗等問題,混凝土可能會較多的出現離析、氣泡、蜂窩、漏振等問題,很難保證澆注質量。參考同類型橋梁的施工經驗,最終確定采取兩次澆筑方案進行施工,第一次澆注高度為4.5m,混凝土方量約238.7m3,重約620.6t,第二次澆注高度為4.5m,凝土方量約203.3m3,重約528.6t。
3. 施工方案
3.1 托架設計及施工
3.1.1 托架設計
托架采用2[36a槽鋼,托架上鋪設I20工字鋼橫向分配梁,托架預埋件采用[10a工字鋼和20mm厚鋼板組合件。托架桿件為預先加工成型,現場拼裝、吊裝。具體布置如圖一所示。
3.1.2.托架安裝
托架桿件為工廠加工,現場安裝施焊,橫向分配梁采用現場吊裝。利用60塔吊進行吊裝,步驟是先調平安裝托架,后安裝橫向分配梁。
3.1.3.托架預壓
對安裝完畢的托架進行預壓,預壓的重量根據0#塊混凝土重量分布進行荷載布置,施加的荷載利用沙袋和現場庫存的型鋼。施加荷載的步驟是按20%荷載逐級加壓,目的是消除其塑性變形以及測定其彈性變形的大小,為梁體混凝土澆筑提供試驗依據。
3.2.模板設計及制安
0#段模板共設計2套,每套模板分別由內模、外模、底模、端模組成,其中部分外模在懸灌段施工時將用于掛籃模板。模板在加工制造時,已考慮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
底模及懸臂端底模采用1.3cm厚竹膠板,縱向肋帶采用100mm×100mm方木。外模采用分體框架式定型鋼模板(模板廠加工定制),為加強整體剛度,面板采用δ6毫米鋼板,[10號槽鋼作框架,框寬度為100cm,設計為之字形,在外緣加設縱帶。
內模板采用1.5cm厚復合木膠板板,內膜豎向肋帶采用100mm×100mm方木,間距30cm。腹板內模通過Φ18拉桿與于外模固定連接,橫隔板內模之間用Φ18拉桿固定。所有內模由直徑 φ42鋼管支撐作為立模平臺,支撐間距120cm,固定于底板上下主筋上。
端模與內膜材料相同均為1.5cm厚復合木膠板。
3.3.鋼筋加工及安裝
普通鋼筋的綁扎及焊接與一般橋梁程序相同,本工程的難點在于準確定位密布在橫隔板的60道水平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和準確定位分布在腹板和頂板的100道縱向預應力孔道。為保證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預應力孔道不偏移,將預應力管道采用預先制作好的定位剛性骨架固定,定位剛性骨架間距為100cm。在混凝土澆筑前將波紋管內部穿上直徑略小的波紋管的塑料管,用以保證波紋管出現漏漿的情況下管道仍保持通順。以利于下一步預應力鋼絞線穿束張拉施工。
4.混凝土工程
4.1.箱梁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選定
本梁體混凝土標號為C50。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在施工區上下50公里范圍內均為1.5~2.0的細砂,,少量細模在2.1~2.2間的砂已彌足珍貴,不能滿足施工規范要求。經多次反復試驗,最后確定采用水洗機制砂與江砂的混合砂,其質量比例為3:7,混合砂的細度模數為2.77,符合中粗砂標準規定。
粗骨料鵝卵石加工的級配碎石。通過對含水率、外加劑、膠凝材料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含氣量試驗、新拌混凝土的壓力泌水率試驗及凝結時間、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及30min和1h坍落度損失試驗、C50混凝土彈性模量達到設計要求,并考慮到江砂偏細以及施工中不可預料的因素等,最終選定設計水灰比為0.36;設計塌落度為180mm~220mm。
經過試配,C5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的3天平均強度達到53.3Mpa,7天平均強度達到60 Mpa。具體配合比見表一。
4.2.混凝土澆注與振搗
分層澆筑的分界線確定在梁高4.5米處,第一層澆筑方量為238.7m3,第二層澆筑方量為203.3 m3,計劃澆筑間隔時間不小于7天。采用泵送混凝土,將泵管接到底板處,先進行底板混凝土澆注,底板混凝土澆注完成后將泵管通過腹板內鋼筋進行腹板混凝土澆注;炷翝沧⒉捎脙蛇厡ΨQ均勻澆注。
5.施工重難點
5.1.配合比試驗
由于在工地一帶沒有符合要求的中粗砂造成混凝土的配合比配置難度大,為此特請局鐵證中心試驗室專家來工地指導配合比試驗工作。首先確定目標強度,使混凝土3天強度達到50Mpa以上。
考慮到摻入的外加劑品種較多,施工前對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各種因素均作了現場模擬試驗。最終選每方混凝土水泥用量為450Kg。并使用減水緩凝效果好的聚羧酸減水劑。
5.2.外摻料的喂料
由于混凝土中摻入的火山灰為袋裝,為防止施工人員在疲勞作業時漏摻或摻量變動過大而嚴重影響混凝土的質量,特在每次混凝土攪拌前將火山灰用量按配合比用量稱裝入事先準備好的編織袋中,攪拌時分袋投放。
5.3.其它控制
第一層與第二層混凝土的結合面要在第二層混凝土澆筑前100%鑿毛處理,露出新鮮混凝土表面,保證兩層混凝土的充分銜接,增強兩次澆筑的混凝土之間的抗剪力。
6.結束語
本文論述了連續剛構橋0#段施工的特點,同時在C5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的配制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分料方法也有一定的革新,對以后同類型的施工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