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如何控制施工中的質量難點和要點
王念國
摘 要:建筑產品的實現是通過一系列復雜過程完成的,其中施工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要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就必須狠抓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本文對工程施工質量的難點和要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控制要點
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如設計、材料、機械、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響著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而且工程項目位置固定、體積大,不同項目地點不同,不象工業生產有固定的流水線、規范化生產工藝及檢測技術、成套的生產設備和穩定的生產條件,因此影響施工項目質量的因素多,容易產生質量問題。
一、 建設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主要難點
工程項目建成后,如發現質量問題又不可能象一些工業產品那樣拆卸、解體、更換配件,更不能實行 “包換” 或“ 退款” ,因此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必須做到精益求精,防止不合格想象的發生,一旦發生將是不可逆轉的現象,同時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更加嚴重的是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建筑產品的直接生產者大多數是農村進城務工的臨時工人,大多數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培訓。技術水平和質量意識相對較弱,而且流動性較強,人員更換頻繁,系統的專業培訓和管理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提高這個層面的管理是施工企業的又一個難點。
因此要想長期把工程施工質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必須經常應用一系列培訓、管理、檢測、監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對影響工程質量的人員、施工工藝、機械工具、材料和環境等因素進行控制。
二、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控的幾個要點
1、 加強職工隊伍建設,優選、培訓施工人員,使上崗職工都符合工程建設的需要。
工程質量的形成受到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工程指揮領導;技術、質量管理干部;現場操作人員;后勤服務保障人員等共同作用,他們是形成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質量,就要優選、培訓這些人員,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加強他們對工作性質的理解。
(1)首先是人的業務素質要不斷提高。管理干部、技術人員應有較強的質量規劃、目標管理、施工組織和技術指導、質量檢查的能力;生產人員應有精湛的技術技能、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的法制觀念;服務人員則應做好技術和生活服務,以出色的工作質量,間接地保證工程質量。提高人的素質,靠質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質激勵的有機結合,靠培訓和優選。
(2)還應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要培養施工人員樹立五大觀念;質量第一的觀念、預控為主的觀念、為用戶服務的觀念、用數據說話的觀念以及社會效益、企業效益(質量、成本、工期相結合)綜合效益觀念。
(3)、加強對勞務隊伍的 選擇和培訓。勞務人員是產品的最終實現者,是直接操作者,所以他們的水平決定著工程質量的好壞。目前建筑市場上的農村勞務大軍數量龐大、良莠不齊。我們在選擇勞務施工隊伍時必須首先考察提供勞務單位的人員實力,重點要看他們提供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素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見到各工種人員的上崗證或操作證并按證接收進場人員。人員進廠后要分專業進行培訓和交底,使他們掌握適合本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識及要求。以便在工作中檢查他們的工作質量,只要每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好了,那么工程的實物質量也就好了。
2、嚴格控制建材、建筑構配件和設備質量,打好工程建設物質基礎
國家《建筑法》明確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構配件、設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質量標準”。因此,要把住“四關”,即采購關、檢測關、運輸保險關和使用關。當前,在物資供應處于買方市場的環境下,各種銷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銷售”、“有獎銷售”、“送貨上門銷售”等,對采保人員是極大的誘惑。如果材料關把不好,把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用在了工程上,給工程造成的質量問題將是很嚴重的,輕則是質量低劣或造成返工浪費;重則就是出現豆腐渣工程,甚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在材料的采購和使用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優選采保人員,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質量鑒定水平。挑選那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忠于事業、忠于集體利益的人擔任采保人員。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監督和檢查機制,避免采保人員的權力過于集中,造成采保人員吃回扣、拿紅包、做人情交易情況的發生。
(2)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優選送貨廠家。掌握質量、價格、供貨能力的信息,選擇國家認證許可、有一定技術和資金保證的供貨廠家,選購有產品合格證,有社會信譽的產品,這樣既可控制材料質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針對建材市場產品質量混雜情況,還要對建材、構配件和設備實行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監控。施工項目所有主材嚴格按設計要求,應有符合規范要求的質保書,對進場材料,除按規定進行必要的檢測外,質保書項目不全的產品,應進行分析、檢測、鑒定。 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蹤其出處。嚴格執行建材檢測的見證取樣送檢制度,以確保檢測報告的真實性。
(3)加強各種材料的進場檢驗制度。對材料進場不能只是由材料采購員或者庫管員 檢查驗收就放行。應該按材料的性質派相關專業技術或質量人員進行驗收。要查驗相關的出廠合格證明資料,還要按規定進行外觀檢驗和產品復試。只有各項指標都合格了才能入庫登記,最終用于工程。
(4)用于工程的各種材料在使用前要保持完好。在材料的儲存保管期間或者場內運輸期間有可能造成損壞,因此,在使用前或者使用過程中必須檢查其完好性,對有損毀的要及時剔除,防止不合格的建材產品用于工程中。
3、努力推廣新技術的應用,加大工程建設的技術含量,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做好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減少和消滅質量通病的存在。
先進的生產技術要依靠科學的管理和組織保證。建筑工程項目應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明確各自責任。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要嚴格控制,各分部、分項工程均要全面管理實施到位。在實施全過程中首先要根據組織自身情況和工程的特點及質量目標,確定質量重點控制內容。再結合質量目標和重點管理內容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分析工程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和通病的環節,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和攻關措施。
在實施質量計劃和攻關措施中加強質量檢查,其結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結論。“經驗”則加以總結并轉化成今后保證質量的“標準”和“制度”,形成新的質保措施;“問題”則要作為以后質量管理的預控目標。質量控制目標是質量控制預期應達到的結果,以及應達到的程度和水平,在進行質量控制時實施目標管理可以激發施工人員質量控制積極性、主動性,使關鍵問題迅速得到解決。
總之,質量控制的目標管理應抓住目標制定,目標展開和目標實現三個環節,各專業、各工序都應以質量控制為中心進行全方位管理,通過對施工中的人員、使用材料和施工工藝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控制,從各個側面發揮對工程質量的保證作用,從而使工程質量控制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年9月
[2]《建筑精品工程策劃與實施》張玉平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