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0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沖破舊思想、舊模式的束縛,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成績或新東西,這就是創新。創新的手段就是創造力。這種能力人人都有,至少創造的潛能人人都有,人的創造潛能的釋放,主要依賴于人的自主創造意識和創造動機。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培養 創新意識 發展 創新能力
Abstract: Break through old ideas, old patterns of bondage; come up with a new method to set up a new theory, made the new achievement or new things, this is innovation. Innovation means creativity. This ability everyone has, at least created potential everyone has, the creative potential release, mainly dependent on one's own initiative to create awareness and create motiv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develop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lay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talents.
Key Words: educate, innovation consciouseness, develop, creative ability
中圖分類號:D52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因循守舊,惟命是從、瞻前顧后、不思進取等品質是人的主體性被壓抑。創新是以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自主精神,張揚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因此,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當今教育教學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對學生而言,“創新”不同與科學家、藝術家的創新,而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當前的實踐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每位教師的一種教學手段。
一、教師自身要有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新型數學教師首先自身就必須具有較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具備適合培養創新人才的良好素養和能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方面形成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特點與特色。這樣教師就能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展同步的、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新意識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首先,師生之間應該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合作關系,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有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上的差異,但沒有好差之分。這樣,教師就能在教育教學中,體現民主平等精神,創造民主平等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其次,對待學生要理解、寬容,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再次,教師要相信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發展的前途,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要美好的情感,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這樣學生就會勇于和善于創新。
三、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造精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上來,老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讓學生意識到“這是我自己認識到的,想出來的,發現的,獨立得出的規律”。這樣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尊自信,進而會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的欲望。這種讓學生自身意識到“我有能力”、“我能行”、“我做到了”和“自我發現的心理素質”是創新能力的源泉。
四、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成部分,鼓勵學生提問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有效措施,也是挖掘學生創新潛能的有效手段。我們知道,創新能力總是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起來的,問題解決是創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問題解決都包含有創新,但創新無疑都包含著問題解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解決”的能力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所以要強化“問題意識”,充分展現對問題加工處理過程和解決方案的制定過程,既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為學生創造良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讓學生的天賦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另外,還要給學生提供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提出問題首先得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就需要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去思考。
五、深信學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敏銳的觀察力是創新意識的“起步器”,而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意識思維的“設計師”。在數學教學中,經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突破固有的解題方法,通過觀察尋求更優的獨創的解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一堂數學課上教師出了一道加法題:5+5+5+5+5+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道題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寫出解法,大部分同學能列出乘加算式5×5+3進行求解,這時教師再次讓學生觀察算式,看有沒有別的解法,其中有一位學生指出6×5-2的方法這位學生的思維就具有創新意識,他通過敏銳的觀察“看見”了一個實際并不存在的“5”,從而得出了6×5-2的新奇的解法。想象與觀察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深入觀察大膽想象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增強自己培養創新意識的信心、勇氣和能力。只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始終把這種思想貫穿于自己的教學中,就一定能培養出一大批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