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1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后澆帶是在施工期間保留的臨時變形縫,保留一段時間后,用高一個強度等級的膨脹混凝土填充補齊,臨時變形縫即行消失,建筑物即成為連續為整體的無變形縫結構。在住宅設計中,為了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的影響,往往需要設置變形縫。然而從使用的角度看又不希望設置縫,因為設縫可能會出現雙墻、雙柱、雙梁等,影響住宅建筑的外觀和平面布置。通過高層住宅建筑或其它構筑物的工程實踐表明,如果要總體布置上或構造上采取施工后滯帶的措施來避免設置變形縫,既可解決超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的施工問題,這一措施在住宅建筑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1、 后澆帶的作用
施工后澆帶按作用可分為3種(1)施工后澆沉降帶:用于解決高層主體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2)施工后澆收縮帶:用于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3)施工后澆溫度帶:用于解決混凝土溫度應力者。
1.1后澆帶解決沉降差
高層住宅建筑和裙房及基礎往往設計成整體,但在施工時用后澆帶把兩部分暫時斷開,待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已發生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澆灌連接部分的混凝土,將高低層連成整體。對于巖石地基,由地基沉降引起的沉降差很小,住宅建筑的混凝土壓縮變形在施工結束也基本完成,基本上可以不考慮差異沉降。如果基礎置于土層上時,可以采取以下調整措施。(1)調壓力差:主樓荷載大,采用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并加大埋深,減少附加壓力;低層部分采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高低層沉降接近;(2)調時間差;先對主樓進行施工,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穩定,再對裙房進行施工,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調標高差;經沉降計算,把主僂標高定得稍高,裙房標高定得稍低,預留兩者沉降差,使兩者最后實際標高一致。
1.2后澆帶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
新澆混凝土在硬結過程中會產生收縮變形,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大部分將在施工后的前1~2個月完成。留出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少收縮應力。已建成的混凝土結構則可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來抵抗溫度應力,還可以設置構造筋來提高混凝土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
2.后澆帶的規范規定
我國現行規范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結構構造圖集中,對后澆帶的構造和**要求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但其內容和要求有多處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1)后澆滯的縫寬有800mm、1000mm兩種規定;(2)后澆滯的接縫處的斷面開有平直縫、階梯縫、坡口形縫和槽口縫4種規定;(3)后澆滯內受力鋼筋的處理方法有4種;①先斷開,然后再用鋼筋搭接接長;②該處鋼筋可以貫通不斷;③鋼筋必須貫通④非但該處鋼/筋貫通,而且還增設加強筋。(4)關于后澆滯的后澆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性能要求的規定不一致。
3.后澆滯的設計探討
按類型、工程部位和施工條件設計后澆滯。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之間是否需斷開,是設永久變形縫,還是設臨時性變形縫,或不設縫,要根據地基、基礎及上部結構等具體條件區別對待。高層主樓與低導裙房間設縫問題,除應考慮地基及上部結構外,尚應考慮建筑平面體形。由于施工原因需設置后澆滯時,應視建筑具體結構形狀而定,留設位置應經設計院認可。
3.1后澆滯的設置部位
(1)一般情況下,后澆滯設在結構內力較小的部位,主要設在柱跨3等分的中間部位,或設要框架梁、板的1/3跨部位外,也可從縱橫墻相交的部位或門洞口的連接處,或設在裙房與主樓連妝跨的跨圍
內,這樣就不會影響主樓與裙房各自的主體施工。位置確定后,要要圖紙上明確標定,不僅要有斷面詳圖及構造要求,而且要有文字說明,對施工的技術要求,注意事項加以說明。
(2)后澆滯應通過建筑物的整個橫截面,分開全部墻、梁和樓板,使得兩邊都可以自由沉降和收縮。后澆滯也可以選擇在結構受力影響較小的部位曲折通過,以免全部鋼筋都在同一部位搭接。后澆帶的留設位置應上下對齊,貫通地上、地下整個結構,因此在設計時要慎重考慮。
(3)后澆帶設置間距應合理,矩形住宅樓后澆帶間距一般設為30m-40m,其它形狀可酌情設置。
3.2后澆帶的寬度
后澆帶的寬度與墻、板的厚度密切相關,一般寬度以800mm~1000mm為宜。當墻板厚度小于200mm時,寬度取800mm,大于200mm時,寬度取不超過1000mm;地下室的底板,當厚度不超過1500mm時,寬度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時,寬度取1200mm。后澆收縮縫和后澆溫度縫的理論寬度,只需10mm即能保證溫度收縮變形。但為施工方便,避免應力集中,并控制后澆縫在補齊后承受第二部分溫及收縮作用下的約束變形,縫寬一般也不宜小于800mm。后澆沉降縫的寬度應使基礎和上部結構能夠承擔在高層主體完成且沉降一部分后第二次異沉降所產生的內力,其寬度根據計算的差異沉降量來確定。
3.3后澆帶的斷面形式及帶內鋼筋處理
(1)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拉牢固,可以根據墻板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一般厚度小于300mm的墻板,可做成直縫;厚度300mm~600mm的墻板,可做成階梯形或上下對稱坡口形;厚度大于600mm的墻板,可做成凹形或多邊凹形的形式。
(2)后澆帶內的鋼筋處理。根后澆帶的不同類型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沉降后澆帶,鋼筋應貫通;對伸縮后澆帶,鋼筋應斷開;對梁板結構,板筋斷開、梁筋應貫通,如果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縮將受到約束,產生拉應力出現開裂,從而降低了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因此,后澆帶內鋼筋可以連續,也可以不斷開。實際留置最好連續,這樣可避免同一截面搭接接頭面超限,且后澆帶可直線通過一個開間;如果鋼筋是斷開的,最好用焊接搭接,而不用綁扎搭接,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受力筋同一截面接頭面積坡過規范允許值(綁扎搭接25%,焊接50%)。如鋼筋斷開,為防止在同一截面出現鋼筋焊接接頭過多,后落帶不宜直接通過一個開間。
4.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施工
4.1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技術要點
留置后澆帶時,在兩側用堵頭板,堵頭板按鋼筋間距上下刻槽,還在堵頭板上放一些凸條板,使施工縫變成凹形槽。堵頭板宜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后方可拆除。后澆帶體積小,混凝土量少,操作不便,且容易出現裂縫,必須認真做好后澆帶澆筑的每一個環節,才能有效地防止裂縫產生,達到設計質量要求。
(1) 如果設置的后澆帶是為了防止收縮變形和減6混凝土施工過程的溫度應力時,后澆帶的保留時間表不宜少于兩個月;如果是為了調整結構不均勻沉降時,后澆帶混凝土應根據主樓和裙房的沉降觀測結果,在兩側結構單元沉降基本穩定后再進澆筑。
(2)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將施工縫表面浮漿鑿清,清除松動石子并形成毛面,徹底清除后澆帶中的垃圾雜物,并隔夜澆水濕潤,或澆筑時應用水濕潤表面或補漿。
(3) 后澆帶在留設過程中,一般為考慮混凝土澆筑方便,而在接口處留成了直槎,但為了防止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形成貫通縫,需鑿成馬牙槎。
(4) 后澆帶在澆灌前,要對施工中被啃得雜亂的鋼筋按圖紙要求進行調整,保證位置準確,并對生銹的鋼筋進行除銹,否則對結構不利。對于斷開的鋼筋可采用搭接焊,間距過大的補增同型號鋼筋。另外,螺紋套筒連接在后落帶的鋼筋連接中也有應用。
(5) 后澆帶的封閉材料應采用比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無收縮混凝土(可要普通混凝土中摻入膨脹劑),所用膨脹劑和外加劑的品種,應根據工程性質和現場施工條件選擇,并事先通過試驗確定配合比。由于膨脹劑的摻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要求膨脹劑的稱量由專人負責,并適當延長摻膨脹劑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以使混凝土攪拌均勻。
(6) 嚴格控制后澆帶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和技術標準,根據理論配合比合理確定施工配合比,并控制后澆混凝土的水灰比、單位水泥用量和砂率。
(7) 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時,要精心組織施工,適當延長摻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表,振搗密實,并要及時養護。混凝土澆筑后8~12內,應采取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護,待模板拆除后,仍應進行保濕養護不得少于30天。
(8) 施工溫度應低于兩側混凝土施工時的混度,宜選擇溫較低的季節施工。
4.2地下室后落帶澆筑時滲漏問題
地下室后澆帶澆筑時容易出現滲漏,應注意采取以防滲措施。
(1) 認真清除落入后澆帶的雜物。(2)澆筑時,先澆筑一層10cm厚的素混凝土墊層,三者同時澆筑。(3)為防止地下水從墊層上滲,可在墊層混凝土和后澆帶混凝土之間鋪二氈三油。(4)為防止直下水從外墻滲入,可要外墻后澆帶位置增設擋水墻。
4.3后澆帶施工期間的防護
后澆帶四周應砌圍護,頂部應采用木板遮蓋,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mm以上,以防止施工過程中垃圾等污染鋼筋和施工縫結合面,并保證安全施工。
5.結束語
為了解決住宅樓高層主體與裙房間的差異端沉降、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和混凝土的溫度應力等問題以及房屋功能的需要,后澆帶在住宅工程中已廣泛應用。由于后澆帶是一種臨時性變形縫,必須經過周密考慮=詳細計算,對上層結構既考慮連成整體后其變形對結構產生的影響,同時要配筋和構造上也要采取一定措施以確保安全。考慮到合澆混凝土和原有混凝土結合不夠理想,根據受力清況,在后澆縫處可適當增加一些鋼筋,或在原澆筑混凝土斷面上留出企口,使新老混凝土更好好結合以承受較大的剪力和彎矩。綜合所述,對住宅建筑后澆帶的設置和施工,設計人員應認真處理,施工人員應精心施工,方能保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