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9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筑、地鐵以及各種大型地下建筑基礎埋深的增加,以及周圍環境和施工場地的限制,地下連續墻逐漸取代傳統的施工方法成為深基礎施工的有效手段。以槽板式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墻為研究對象,闡述并分析地下連續墻各個施工工序中的技術要點和難點,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意見。
關鍵詞:連續墻 施工技術 難點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high-rise buildings, the subway and all kinds of large scale underground building foundation of the buried depth,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site is the limit,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gradually replac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be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effective means. To groove plate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difficulty,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the specific advice.
Keywords: continuous wall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中圖分類號:U4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地下連續墻施工是指在地面上使用挖槽設備,在泥漿護壁的作用下,沿著深開挖工程的周邊,開挖一條狹長的深槽,在槽內放置鋼筋籠并澆筑混凝土,筑成一段鋼筋混凝土墻的施工過程。
地下連續墻技術分類復雜,按成墻方式可分為:樁排式、槽板式、組合式,按開挖情況:地下連續墻、地下防滲墻。地下連續墻具有很多優點,如剛度大,既擋土又擋水,施工時無振動,噪音低,可用于任何土質的施工,但施工成本高,技術復雜。操作不當便會產生塌孔、夾層、滲漏等問題。本文主要介紹槽板式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墻的施工難點,對地下連續墻施工采取的對策進行了闡述。
二、地下連續墻施工難點
地下連續墻的施工過程主要為放樣、導墻施工、鋼筋籠制作、泥漿制作、成槽、吊裝鋼筋籠、灌注混凝土。以下將敘述各個重要施工環節中的要點和難點:
2.1導墻施工。導墻是地下連續墻施工的第一步,導墻的功能主要為保護槽口及保證槽段位置的準確性,支承施工設備的荷載,支承焊接鋼筋籠的接長,蓄漿并調節液面,明確施工位置,防止槽壁頂部的坍塌等。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2.1.1導墻變形導致鋼筋籠不能順利下放:其主要原因是導墻施工完畢后沒有加縱向支撐,導墻側向穩定性不足,產生導墻變形。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是導墻拆模后,沿導墻縱向每隔2米設二道木支撐,將二片導墻支撐起來,導墻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前,禁止重型機械在導墻側面行駛。
2.1.2 導墻的內墻面與地下連續墻的軸線不平行:由于導墻本身的不垂直,造成整幅墻的垂直度不理想。導墻的內墻面與地下連續墻的軸線不平行會造成建好的地下連續墻不符合設計要求。
2.2成槽。
2.2.1地下水的升降:遇到降雨等情況使地下水位急速上升,地下水又繞過導墻流入槽段使泥漿對地下水的超壓力減小,極易產生塌方事故。為了解決槽壁塌方,必要時降低地下水,保證槽壁的穩定。另一個方法是提高泥漿液面,泥漿液面至少高出地下水位0.5~1.0m。在施工中發現漏漿跑漿要及時堵漏補漿,以保持泥漿規定的液面。
2.2.2刷壁次數的問題:刷壁要求在鐵刷上沒有泥才可停止,以確保接頭面的新老砼接合緊密,若達不到要求,可能造成兩幅墻之間夾有泥土,產生嚴重的滲漏,對地下連續墻的整體性也有很大影響。
2.3鋼筋籠起吊和下鋼筋籠。
2.3.1鋼筋籠難以放下:鋼筋籠難以放下主要由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槽壁變形過大或槽孔施工垂直達不到要求,以及出現坍塌等;另一方面是鋼筋籠尺寸不準,縱向接頭處產生彎曲吊放時產生變形。其主要解決辦法為嚴格控制鋼筋籠外形尺寸,其長寬應比槽孔小100~120mm,鋼筋籠接長時使上段垂直對正下段,再進行焊接,并對稱施焊,如因槽壁變形過大等鋼筋籠不能放入,應將槽孔修整后在放鋼筋籠。
2.3.2鋼筋籠上浮:鋼筋籠上浮主要是因為鋼筋籠太輕,槽底沉渣過多,導管埋入深度過大,或混凝土澆灌速度過慢,鋼筋籠被托起上浮。其解決辦法為鋼筋籠在導墻上設置錨固點固定鋼筋籠,清除槽底沉渣,加快澆灌速度,控制導管的最大埋深不超過6m。
2.3.3鋼筋籠的吊放:鋼筋籠的吊放過程中,籠在空中搖擺,吊點中心與槽段中心不重合。就會造成吊臂擺動,使籠在插入槽內碰撞槽壁發生坍塌,吊點中心與槽段中心偏差大,鋼筋籠不能順利沉放到槽底等。
2.4下、拔混凝土導管、澆筑混凝土。
2.4.1導管拆卸的問題:在澆筑混凝土時,要根據計算逐步拆卸導管,但由于有些導管拆不下來或需要很多的時間拆卸,嚴重的影響了混凝土灌注。其解決方法為只要每次混凝土灌注完畢把每節導管拆卸一遍,螺絲口涂黃油潤滑。還應注意在使用導管時,防止導管碰撞變形,難以拆卸。
2.4.2槽底淤積物對墻體質量的影響:槽孔底部淤積物是墻體夾泥的主要來源。混凝土開澆時向下沖擊力大,混凝土將導管下的淤積物沖起。當多根導管同時澆注時,導管間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夾泥,這些夾泥大多來自槽底淤積物。在澆筑過程中,對采用兩根導管的地下連續墻,砼澆注應兩根導管輪流澆灌,確保砼面均勻上升,砼面高差小于50cm。以防止因砼面高差過大而產生夾層現象。
2.5槽壁坍塌。地下連續墻槽壁坍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遇軟弱土層或流沙層;②護壁泥漿選擇不當、泥漿密度不夠、泥漿水質不符合要求,易于沉淀,起不到護壁作用;③地下水位過高或孔內出現承壓水;④在松軟砂層中進尺過快或空鉆時間過長;⑤成槽后擱置時間過長,泥漿沉淀。
三、結論
(1)對上部土質差、砂性大情況,應重點從加深導墻、盡量縮短成槽時間、盡量減少或避免外界載荷影響槽壁、選用合適的泥漿性能指標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必要時應在連續墻兩側采取壓密注漿、高壓旋噴樁或水泥土攪拌樁等進行加固處理。
(2)對地下水危害,必須在主觀上予以重視,并根據現場情況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或采取加高導墻以提高泥漿液面措施(本工程由于受施工場地限制未予采用)。若已經造成嚴重塌方的,則應優先考慮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加固,慎用高壓旋噴樁和壓密注漿加固。
(3)對地勢高差大情況,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本著經濟、合理的原則,對短期和使用頻率較小的便道,應盡量從合理選型機械和采用可多次倒用的物資和材料進行整平和加固處理,必要時再考慮成本較高的鋼筋混凝土硬化措施。
(4)對位于施工區內的河道,應根據施工需要并結合各階段施工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分期、分段進行處理;盡量避免大面積開挖換填和硬化處理,以便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
(5)對施工區距離城市道路和建(構)筑物較近情況,除在施工的同時加強監控量測外,應重點在變更結構位置(使其與需保護物距離拉大)和加強防護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并應有詳細可行的應急預案和物資、機械及人員準備,以便出現險情時能及時進行處理。
(6)對地下障礙物數量多、埋深大情況,應根據現場條件和障礙物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主要處理方法有:直接挖除+水泥土換填、沖擊鉆孔破除+水泥土換填、直接將障礙物沖壓至槽底等。
參考文獻
1.叢靄森.地下連續墻的設計施工與應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1.
2.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工藝標準.中國建筑工 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