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技術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水利工程;常見問題;解決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technical problem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solve it.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mmon problems; solv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TV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需求,水利工程項目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廣,水利工程的建設施工必將得以各方面的重視。因此,在這樣的形式下,要嚴格的抓好水利工程中的質量問題,認真把好技術關,防止問題出現。
1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技術
國外從 20 世紀 60 年代末開始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而我國是在 80 年代后期才首次應用成功的。這種材料的特點是抗壓強度不高,一般可控制在 R28=0.5~2MPa,彈性模量較低,一般可控制在28=100~500MPa,滲透系數 K=1×10-6~1×10-7cm/s。塑性混凝土,是由膨潤土及黏土等多種材料混合形成的,一種柔性防滲的墻體材料,它可以用來代替大多數由水泥形成的材料。同時,塑性混凝土具有極限變形大以及彈模低等特點。在國家重點工程搭橋水庫灌區的漫水灣閘壩工程基礎處理中采用懸掛式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和單排孔帷幕灌漿進行基礎防滲,防滲墻最大深度 41m,平均深度為 25m。防滲墻坐落在更新統桐子林組砂卵石推擠蹭上,局部超過后打較大的中細砂層。在工程實施工程中,膨潤土的摻入方式先后采用了兩種方式:
1.1 先將水泥、膨潤土和砂石骨料混合干拌,然后加水進行攪拌。
1.2 將膨潤土加入專用水池中,進行充分攪拌并配制成一定濃度,然后加入砂石骨料和水泥進行拌合。施工過程中,在第一種的方式下,膨潤土經常形成粒徑 10~30mm 的團塊,不能形成泥漿,從而降低了膨潤土在塑性混凝土中的作用,最終主要導致塑性混凝土彈性模量和強度增大。在第二種的方式下,膨潤土不出現結塊現象,分散很均勻,不僅保證了塑性混凝土的拌合質量與試驗結果一致,還增大了坍落度。因此,在后期的施工中膨潤土采用濕摻法。
2 水工混凝土外加劑的選擇與應用
混凝土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型的水利水電建設的過程中,混凝土更是作為基本材料而不可或缺。隨之,混凝土外加劑就成為了用途較廣、作用較大、效益較高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外加劑一般分為:減水劑、調凝劑、引氣劑、膨脹劑、加氣劑、泡沫劑、阻銹劑和抗凍劑等。根據不同的工程特點、混凝土的不同標準要求、施工條件和施工工藝選用合適的外加劑。在摻加外加劑的過程中,必須依照不同的工藝要求和注意事項按照正確的摻加方法和摻加時間進行。當下,外加劑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二灘水電站、南水北調工程中應用效果良好,從綜合因素考慮有廣闊地發展前景。隨著外加劑品種的不斷開發增加,質量逐步提高,應用會日益廣泛,研究會更加深入,定會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3 軟土地基處理
在施工中經常碰到局部地段地質情況和原來設計不同,出現局部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過大(原有排水系統不暢,原有地基土質滲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軟彈(翻漿,彈簧土地段)。在以往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復合地基法、排水固結法、強夯法、無排水砂墊層真空預壓等傳統預壓處理地基方法,著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軟土固結完全,而在實際工程中有很多因為工期緊,二經常采用其它一些處理方法,這樣成本就會提高很多。為縮短預壓時間,提高經濟性,保證工程實施后效果明顯,馬牛靜提出一種雙重處理方法,即先對軟土進行余壓處理,然后再其上在加填壓實土墊層。
4 排水技術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地基處理和基礎施工多處于底面或外水位和地下水位,因此經常受圍堰滲水、基坑范圍內的降雨和地下水的影響。為了給施工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基坑排水成為水利施工中的重要元素,無論何種地基,都必須妥善解決基坑內的排水問題,良好的施工排水,將有利于提高圖集的承載能力,保護地基不受破壞,還可以減少開挖工程量,提高地基和建筑物基礎的結合強度,處理不當不僅增加施工困難也降低施工質量,還會給工程的管理運行造成隱患,施工排水和地基開挖、開挖程序、開挖深度、地下水和外水位高度,以及施工季節等有密切關系。
5 預應力錨固技術
預應力錨固技術是一項潛力很大的工程措施,它效益顯著,適應面較廣,既可對原有建筑物進行加固,補強,又可在新建工程中顯示其獨特的功能。由于預應力錨固具有傳遞拉應力的特殊優點,在國內外業已受到各部門的重視,尤其在近幾年國內水庫除險加固施工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預應力錨固是預應力巖錨與混凝土預應力拉錨的總稱,是在預應力混凝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錨固技術。它可以按照設計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錨固深度,預先對基巖或建筑物施加主動的預壓應力,從而達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條件的目的。所謂主動的預壓應力,就是在基巖或建筑物產生變性之前,就已在發揮作用的錨固力。預應力錨束可以傳遞拉應力,這是其他措施無法比擬的最大優點。預應力錨固隨其種類的不同而結構型式各異,但總的來說,均由錨孔、錨束兩個部分組成。錨孔是設置錨束的鉆孔,錨束是施加預應力的主體。錨束系由錨頭、錨束體及錨固段等 3 個部分組成。錨固段是預錨的根基,系嵌固在錨孔底部的非張拉段;錨頭位于錨孔孔口以外,是張拉與鎖定預應力的支撐部分,亦屬非張拉段;錨束的自由段是聯接錨頭與錨固段的主要部分,并承受預應力張拉所施加的全部荷載。預應力巖錨系將錨固段安放在基巖中的一種重要的預應力錨固型式,它是與基巖錨孔直接關聯的預錨;混凝土預應力拉錨可以與基巖無關,只是為加固建筑物,改善應力狀態,修補混凝土缺陷所設置的預錨。
6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水利資源的需求日益加大,水利水電工程的實施也越來越頻繁,對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及進度控制日益提高。由于水利工程所具備的特殊性質,在施工過程中,對相關技術以及管理等的需求很高,因此,在每一項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項目中,都需要依靠科學的技術規程作為工程順利實施的依據。在經濟建設中,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對保證生態環境與城市供水的需求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社會各界對水力資源的利用需求也隨著越來越高。從“十五”到“十一五”,全國水利建設投資翻了近一番,而在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間年水利投入總量和增幅明顯提高。水利以其面廣量大、吸納投資多、產業鏈條長、提供就業能力強的獨特優勢,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方面成效顯著在水利水電的施工過程中,施工質量關系著水利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因此,在水利水電施工的過程中,依據可靠的技術措施加強對施工質量的控制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王小格.水利工程中的常見技術問題[M].河南科技,2011,03.
[2] 馬牛靜.軟土地基雙重處理方法及沉降分析[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17.
[3] 原發.關于加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2.
[4] 趙明華.土力學與基礎工程[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年.
[5] 岳小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思路[J].水利水電工程造價,2009,(02).
[6] 李遷,李江濤,盛昭瀚.大型工程建設管理的方法論體系研究[J].科學決策,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