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文章簡單闡述了地下室防水處理的施工工藝,并對地下室細部構造防水施工進行了特別的說明,此外,還淺談了其施工過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質量,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質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of basement waterproofing treatment, and specially describes th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of detailed structure, in addition, talkes about how to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basement;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9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某住宅樓群由l5棟l2層塔樓組成,總建筑面積84324m2,設有2層地下車庫和設備房。建筑面積(包括公建部分)28137m2,其中負2、負l層分別為l1914m2和12145m2,最大長度172.38m,最大寬度82.98m,地下室深度8.8m,剪力墻最大高度8.8m。采用柱下鋼筋混凝土承臺基礎,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
一、主體結構防水施工
(一)防水混凝土施工
1.配合比
水泥為廣州石井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細度1.1%;砂為中砂,級配為Ⅱ類,含泥量24%;碎石單粒級5~31.5mm,針片狀顆粒含量7.9%,含泥量0.3%;摻合料為黃埔Ⅱ級粉煤灰,細度23.7%。需水量比104%,燒失量5.3%;減水劑為SPA高效減水劑,摻量3%。
防水劑采用HEA—l高效、低堿的抗裂防水劑,摻量9%。它可與水泥水化形成大量鈣礬石晶體,使混凝土產生適度體積膨脹,在鋼筋鄰位約束下產生0.2 ~0.7MPa的預壓應力,有效補償混凝土的干縮和冷縮。
根據設計的抗滲防水等級、混凝土強度以及防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水灰比≤0.55等規范要求。
2.鋼筋工程
防水混凝土要控制好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防止因其厚度不足而導致鋼筋銹蝕,進而腐蝕鋼筋網,影響結構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剪力墻配雙層雙向網片鋼筋,為控制剪力墻鋼筋保護層符合規范要求,除放置砂漿墊塊外,在墻鋼筋網片上下、左右每隔lm焊接Φ10等墻厚的短鋼筋頭頂住模板。防止剪力墻的鋼筋網片偏移導致保護層厚度不足。地下室底板鋼筋綁扎時,因要抵抗浮力,主、次梁與板鋼筋受力傳遞次序與樓板相反。沉梁前要仔細檢查梁、板鋼筋的位置,避免帶來結構上的施工錯誤。
(1)模板工程
剪力墻模板采用18mm厚910×1830膠合模板,板沿長度方向豎向放置80x80@410木方作為豎向背楞;橫楞為雙Φ50@600鋼管;設Φ14對拉螺栓加固,其中間滿焊60×60×3止水鋼片(節點如圖2)。其間距從墻底至墻高L/3處為410(豎) ×600(橫),上部為600x600。鋼管箍間距與對拉螺栓一致,第l道對拉螺栓距地面200mm內。以防墻根部漲模 墻模內側支撐與滿堂架拉牢,形成整體,外側支撐與基坑周圍連接牢固對拆模后露出混凝土面的對拉螺栓鋼筋頭,將混凝土面鑿出2cm的V形凹槽。
(2)混凝土工程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按照功能分區及后澆帶分為4塊澆筑,最大塊澆筑量達1700m2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高,澆筑量大且路線長,開倉前結合現場地形及所澆筑倉面大小,合理布置天泵、地泵的位置及數量。開倉后,以后澆帶為分界,按照“斜面分層,循序推進”的方法進行混凝土澆筑,先澆筑承臺,電梯井筒等較深部位。澆筑負一層、首層板和剪力墻時,因樓板不用添加外加劑,存在不同配合比混凝土。需合理調配,防止因混凝土覆蓋不及時而出現冷縫。
剪力墻的施工縫需鑿除表面浮漿和清除雜物,澆筑混凝土時先鋪30~50mm厚的l:l水泥砂漿,然后分段分層澆筑。每層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采用高頻插入式振動棒振搗l0s ~30s.直至泛漿無氣泡為止。插入點間距在50cm內,防止漏振、欠振;炷翝仓12h內進行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d,防止因內外溫差過大、干縮等原因而出現裂縫。
1.2 剪力墻外壁防水施工
剪力墻外壁防水施工流程為:基面清理一掃水泥油l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砂漿找平→2mm厚環保型聚氨酯涂刷防水層→聚酯無紡布隔離層→組織驗收→粘貼4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保護層→墻后回填粘性土。
(1)基面清理與找平
清除原混凝土表面雜物、油污、凸出表面的石子、砂漿塊等,清掃表面灰塵,然后掃水泥油l道。以防止找平層空鼓。抹20mm厚l:2.5聚合物水泥砂漿,表面抹平壓光,澆水養護7d。
(2)配制
將A、B組份的防水涂料按l:2的配比倒入容器中,用攪拌器攪拌約2min,配好的料在2h內用完。
(3)涂覆
待基層表面含水率達到要求后,將清理干凈的基面涂刷l層聚氨酯基層處理劑,以割斷基層潮氣,提高涂膜與基面的粘結強度,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脫落、出現針眼氣孔等缺陷。接縫處用改性劑調膩子處理,墻角應下翻20~50cm,薄層多涂。
基層處理劑干燥后,用膠刮板將攪勻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刮到基面上,縱橫涂刷2遍,如未達到設計厚度則再增加1遍,涂刮時要求做到均勻一致,不得過厚或過薄,無漏刷現象。聚氨酯防水層達到設計要求的厚度后,鋪貼聚酯無紡布隔離層,要求鋪貼平整、密實。
(4)檢查和保護
防水層施工完畢后,應認真檢查整個外墻面,若發現有空鼓起泡,則將鼓位割開,排出潮氣干燥后增強涂刷,加抹。驗收合格后,粘貼4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軟保護層,塑料片材拼縫要嚴密,同時墻后回填粘土,厚30~50cm,分層夯實。
二、 細部構造防水施工
(一) 地下室底板后澆帶
澆筑底板墊層時,在后澆帶及其左右1倍寬度范圍內,墊層加厚至200mm,其上掃20mm厚1:2水泥砂漿保護層和3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以增強抗滲效果,阻止地下水的涌入(其構造如圖2a)。后澆帶兩側設置寬400mm、厚5mm的水平鋼板止水帶,其下用鍍鋅密目鋼絲網與鋼筋綁扎牢固,且卷進模板內100mm,振搗混凝土時振搗棒距鋼絲網25cm以上,以防止將鋼絲網擠破。
后澆帶處梁鋼筋貫通,板鋼筋分離,并綁扎4@100加強鋼筋網,2個月后澆筑強度高一級的混凝土,二次澆筑前將兩側松動的混凝土塊及浮漿鑿除,用高壓水沖凈并充分濕潤混凝土表面,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應覆蓋濕麻袋澆水養護28d以上。
剪力墻后澆帶從基礎頂部直到地下室頂板,做成直縫,水平鋼筋分離處理,并綁扎加強鋼筋。在垂直后澆帶兩側端部設置止水鋼板,用木模板封堵(其構造如圖2b)。拆模后將混凝土表面鑿毛,為使外墻能及時回填土方,在后澆帶外砌筑370mm厚、2.5m×1.5m空心磚墻井作為擋土墻,以保護后澆帶結構待主樓與裙房主體完工后,將舊混凝土表面洗凈,刷1遍純水泥漿,澆筑強度等級高一級的混凝土將后澆帶補齊。剪力墻后澆帶在迎水面一側還須加鋪3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層,并以MU7.5灰砂磚,M10水泥砂漿砌120mm厚的磚墻壓緊,空心磚墻井內回填粘土,分層夯實。
(二) 剪力墻施工縫
剪力墻首條水平施工縫設置在墻身上高出底板50cm處,施工時在預留施工縫處居中設置4mm厚、300mm寬的鋼板止水帶,鋼板高出混凝土面15cm。鋼板接頭處采用雙面焊接,應保證不透水。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振搗時避免碰觸止水鋼板,其周圍混凝土要仔細振搗密實 混凝土澆筑后(2~3)d內對施工縫鑿毛,上一層澆筑前將施工縫表面清理干凈,并在結合面鋪填30 ~50mm厚的1:1與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
三、 結束語
本工程于2010年2月中旬開始澆筑第1塊底板,直至7月中旬地下室主體結構封頂,經過了一個雨季,該工程監測中未發現滲漏現象。
參考文獻:
[1] GB3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S]
[2] GB50204—200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