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7月2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北方以往住宅設計不足之處和新的住宅設計理念參考《住宅設計規范》和《住宅建筑規范》作出如下分析。
關鍵詞:商品住宅,綠色住宅,長壽住宅,無障礙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the following analysis according to deficiencies of the former residential design in north of China and the new residential design concepts, and with the reference to Residential Design Standard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Codes.
Key words: commercial housing; green housing; long life residence; barrier-free
中圖分類號:TU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從長期被動地適應福利分配的住房,到主動地選擇住房,人們對住宅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大,對住宅功能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住宅市場化條件下,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滿足人們不同的居住需求?什么樣的住宅才是理想的住宅?未來住宅設計究竟要解決哪些問題?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煉,我國的住宅設計已逐步從理念和概念的炒作,走向理性和務實的層面上。未來住宅的設計向何處去,成為很多建筑師和開發商深為關注并努力探討的課題。
講求“性能價格比”
從福利房到商品房,沖破計劃模式,設計師不再受面積的束縛,而是開始本著“以人為本”這個基本著眼點,在住宅設計中越來越切實注重人的實際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為規律。如在住宅設計中,采取“動靜分區”和“公私分離”的手法,開始講求起居廳的設計。這些對提高未來住宅的設計水平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是,隨著市場的某些炒作,住宅設計中的一些作法變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廳的面積達到60~70平方米,衛生間甚至達到18平方米,空間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間的舒適程度是以人的行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為基準的。過大的空間會失去家庭的溫馨感和親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氣息和氛圍,甚至會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覺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間顯得冷漠、僻靜。其結果是,人們花錢購買住房,卻又未能獲得相應的功能與質量。這就涉及到了“性能價格比”這個基本概念。
福利住宅講求面積的大小,而商品住宅更注重功能和品質。未來,人們購買住宅,將以買到了什么樣的功能品質和有哪些服務為主要參考標準,而不是買到多少平方米的面積。住宅消費講求的是花錢買更多的功能和更舒適的享受。衡量未來每套住宅的價值,其功能和品質將成為成交的主要因素。因此,未來的住宅設計應當更加理性和務實。
住宅面積的增加無疑會帶來其功能的改善,但無功能目標而盲目擴大面積,那就是“大而無當”,也就是沒有獲得相應的功能增量,就“性能價格比”而言,是不合適的。因而,未來的住宅應當特別強調功能的增量,即隨著面積的擴大,功能隨之升級,套內的功能不斷增加。例如,一個簡單的客廳演變為一個客廳和餐廳,衛生間的設備也由洗盆、便器、浴盆老三件演變為化妝、淋浴等更多的功能,又有可能將各種設備分區使用。浴室除滿足生理需求外,還可變為休閑空間。住宅面積增加了,功能隨之提高,舒適度也得到了提升。
這些年來,隨著商品住宅的發展,住宅面積有了穩定的擴大,一套二室一廳和三室一廳的住宅一般為90~120平方米,各種尺度均較適宜,并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如果再擴大套內面積,則應當相應增加套內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間的舒適度,包括增加書房、休閑空間、貯存室、設備間、家務間等。
提高住宅設備的配置水平
住宅設備及其設計與安裝的精品化,對實現住宅的功能增量起著重要作用。考察亞洲近鄰日本和“四小龍”國家和地區,他們提供給普通公務員居住的住宅,每套面積標準一般控制在70~110平方米以內。但由于設備配置周全,管道走向布置合理,獲得了較高的舒適度和方便程度,居住生活質量較高。
我國未來住宅的設計,將重點轉向提高住宅設備配置方面。要獲得一個高舒適度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注重套型內部平面空間關系的組合和硬件設施的改善,還要全面考慮住宅的光環境、聲環境、熱環境和空氣質量環境的綜合條件及其設備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衛生價值極高,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影響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合理開發自然光資源有著重要意義。未來住宅的設計將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計算機輔助設備,來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間的矛盾,有效地發揮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自然采光還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構造及所使用的材料等方面,這些也必將引起設計上的創新。
(2)隔聲問題在我國的住宅設計中始終是一個薄弱環節,輕質材料在未來住宅中的廣泛使用,又會加重隔聲的難度。隔聲技術包括空氣隔聲和固體隔聲兩部分。住宅內,人們可忍受噪音約40~45分貝。為達到這一指標,必須增加門窗的密閉性,并改善墻體構造。多年以來,由于對住宅樓地面的固體傳聲問題重視不夠,住宅內隔聲效果較差。在未來的住宅中,加強對樓板的隔聲疊層構造和面層處理,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3)熱環境是直接影響居住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對采暖和空調而言,又涉及節能、造價、維修、管理等諸多方面。目前,對各種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統的開發各具特色,可適用于不同的使用條件。
(4)住宅室內污氣及有害氣體的排除,是居住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但是,迄今為止,在有效排除廚房、衛生間的污氣和有害氣體方面仍不盡人意,高層住宅豎向煙風道形同虛設,串煙、串氣、串聲現象十分嚴重。居住套內排氣、排污裝置實際上是一個大系統,盡管裝置很好,但由于排風管道或煙道不暢,其設備與設施同樣可能達不到功能目標。
(5)住宅中各種管道布置的不盡人意,一直制約著我國住宅品質的提高。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水、暖、電、氣各自為政,造成住宅內各種廚衛管道無序空行。在商品住宅中,這種影響也始終沒有消除,各種管道盡管經過精心包藏,仍問題叢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住宅廚衛整體功能品質的提高,影響了廚衛整體化、集成化技術的進步。未來住宅設計將以“自家管道不到鄰居家去”和“壓力管道出戶”為原則。
各種管道穿樓板是造成住宅跑、冒、滴、漏的主要根源,在商品住宅中也是一種產權不清的表現,這種現象必須改變。解決的辦法是,在下沉樓面和樓面墊層中鋪設水、暖氣各種水平管道。解決水平管道鋪設的辦法是設置管道墻,將所有的設備沿著管道墻進行布置,并將各種水平管道放置在管道墻內。
建設集中管井是現代住宅設計中的一種成熟的作法。為了凈化室內空間,減少由于壓力管道給住戶帶來的干擾,明晰產權,屬公共使用的設備管道應當設置在套型以外,以便于設備的安裝、維修、抄表及設置其他一些家用設備。管井可以放大尺寸,擴大進深。盡管面積加大了,卻將極大地改善住宅內部的空間環境。
關注“綠色住宅”
所謂“綠色住宅”,應當是健康、有益、節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它的基點應是從住戶的切身利益出發,營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居住環境,提高住戶的居住質量,營造文明的居住環境。“綠色住宅”是涵蓋了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新的概念。
“綠色住宅”不僅注重住宅和居住區等硬件建設,更重視人們文明生活方式的軟件建設。它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有效地利用自然,回歸自然,提倡重復利用,努力減少污染,保護自然,以創造一個綠色生活環境。
未來住宅設計的首要目標,應是營造“綠色住宅”,服務于“綠色住宅”,以“綠色住宅”這個硬件支撐“綠色生活”這個軟件。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居住區基地外部和內部的自然條件,如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保護古樹和文物古跡,繼承文化特色。
(2)要把空氣、陽光、綠色引進每套住宅內。未來的住宅設計,將會創造一切硬件條件,讓人們盡享大自然的賜予。不僅套型設計著重調整各種功能與空間的關系,尺度和色彩也將更符合人的情感需求,而且將通過設計師的創新,改善居住的舒適程度,努力營造一個綠色環境。例如,通過增大窗口可容納更多的陽光、空氣和綠色景觀;通過會“呼吸”的綠色建材,不斷改善和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讓居住更為舒適;通過及時更換室內污濁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清鮮,等等。
通過優良的設計,在住宅中重新引進自然通風的概念,將在夏季取代或減少空調的作用。例如,采用明廳、明臥、明廚、明衛的設計,可減少照明用電,利用太陽能并實現光電轉化,使太陽能系統和房屋面構造結合為一體,既實用、美觀,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3)“綠色住宅”建設的一項重要原則,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即最大化利用,最小化排廢。這與“節制”和“節省”有本質的區別。大自然賦于我們各種資源,在技術、經濟有保證的情況下,利用各種資源為人服務,供人享用。在享用和接受服務時,一切浪費都是犯罪。但“節制”和“節省”同樣也不適宜。我們提倡的最大化、有效化,是要提倡重復使用,回收利用。對不可再生物質要十分珍惜,并著重開發各種替代產品。例如,在小區中實施中水系統,循環重復使用再生水資源,收集和利用雨水改善氣象環境等。
此外,采用綠色建材、環保建材和無放射性建材,對保證居住者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開展對建材及產品、設備的“綠色認證”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4)引導“綠色生活方式”是住區未來建設和物業管理的核心。如果沒有綠色生活意識,“綠色社區”的建設也將無從談起,已建好的也將被破壞。要在社區的建設中,開展對住戶居住行為的引導,并有效加以規范,如愛護環境,節約資源,垃圾分類,自愛自潔,鄰里和睦。這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讓“綠色行為”成為生活的必需,讓“綠色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文明和一種時尚。此外,還要在社區內組織起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公民參與機制,組成由政府、環保組織、物業管理和業主參加的聯席會,發動志愿者參加,服務于家庭,服務于社區,讓環保觀念和行為走進每個人的生活。
呼吸“長壽住宅”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不期而至。鑒于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特殊情況,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努力創造一種充滿自立、自信、健康、向上的老年區環境,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未來在住宅建設過程中,著眼于把住宅作為全壽命過程中適應老年人居住的模式,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要,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當有老年人居住,或者房屋主人進入老年之時,可以把普通住宅變更為適合老年人需要的住宅。此類住宅稱為“長壽住宅”,這是一種適應人們居住行為變更的住宅類型。具體的作法很多,其中包括進行潛伏設計,需要時則可開墻、鑿洞及安裝扶手、警報、呼喚等設備。當老年人與年輕人合住時,此類住宅可分可合,形成“兩代居”的形式。當然,此類住宅最基本的要素是,在開始規劃設計時,就對老年人的需求給予充分的考慮,如預留足夠寬的門洞、過道,供輪椅回轉。在這方面,絕不吝惜、節省,而是做足、做夠。據調查,對老年人而言,約有70%~80%的事故是發生在衛生間內的。因而,他們特別注重衛生間內各種設施的設計與安裝,充分考慮使用的方便和安全,在遇險時可有效地救助。
由于我國4:2:1(老人:成年人:子女)人口結構比例,成年人負擔過重,社會必須負擔養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社區的養老設施和養老服務應是一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老年社區內創造一個供老年人自助、自立、自娛、自我服務的環境,變被動養老為主動養老,讓老年人不僅僅是領先各類設施養老,而是能夠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于社會。我國老年社區的開發建設蘊藏著無限商機。
無障礙
隨時著社會的進步發展,關注殘疾人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隨著棚戶區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個花園式小區,好多殘疾人卻面臨著一個堅難的問題,盲人在小區內沒有盲道,乘坐輪椅的人出入住宅樓口時沒有殘疾人坡道,許多殘疾人對室外的美景望而興嘆,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好多開發商為了節省資金都不在住宅入口設置殘疾人坡道,盡管設計人員做了相關設計也是無濟于事,所以能夠讓這些社會的弱勢群體有一個溫馨的戶內戶外生活,社會監管的力度和開發商的主動性是首要的。
規劃師和建筑師要不斷地研究人們的居住生活行為和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設計住宅首先要設計生活”,這也從某一方面代表著未來住宅設計的趨勢。
參考文章: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 2003年版)
《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