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7月2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生產設備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企業生產力發展水平與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建筑工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設備在承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但由于近年施工企業在推行項目經理管理模式時,著重強調了項目經理對項目部施工的全面管理,忽視企業職能部門對于項目管理的真實需求,讓管理者對項目部現場管控力度是在弱化,已無法確保設備生產能力快速的提高。本文作者結合近五年來在設備管理工作實踐,從項目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正確分析解決其管理過程中的如何管好、用好和修好設備,并提高項目部設備管理技術水平,來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降低設備運行維護費用,以讓施工企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考核核算;有效管理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ductivity and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evel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construction market, especially the importance of equi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However, due to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r management model, emphasis on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manag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department, ignoring the real needs of the corporate funct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anagers to project the Ministry of si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fforts in the weakening has been unable to ensure the rapid increas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of equipment. The authors combine the past five years in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from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site to start, the correct analysis to address how to manag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repaired equipment, and improve the project, equipment management technical level, improve equipment reliability and reduce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get a good value for money.
Key words: assessment of accounting;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引言
由于現實國情與國有水利輔業企業的改革相對滯后,對于企業內部管理工作中的貴、權、利,并未能做到真正的到位,限制了其管理職能的履行。施工企業在管理工作機制上的相對弱化,管理者對設備管理使用的考核也失去效力,讓“重使用、輕保養”的土壤得以形成,造成設備在使用環節上惡性循環導致故障發生大增,影響到工程施工對設備的機械技術性能要求,導致資源浪費、消耗加大和產值降低,工人收入與付出不均衡,致使熟練操作人員、有技術經驗的維護保養人員流失嚴重,制約了施工企業的發展。同時項目部的設備配置也不合乎情理,機械最佳效能未能充分發揮以造成設備閑置,在設備管理使用上沒有打破本位主義思想,沒有完善內部調撥、就近調劑利用機制,造成設備的閑置、降低了設備利用率。在工程施工中設備優化配置沒有真正量化,都是憑過去經驗來決定如何去配置設備,這中間存在誤差。這就是企業管理者在理論上講,如何能夠將設備的優化配置做得很好,但實際工作中不能實現的原因。同時,一些現場設備管理人員為片面追求施工生產任務,急功近利、保養不及時,設備帶病作業,拼設備、吃設備,最后任務是完成了,設備卻趴下了,項目表面上盈利了,實際上卻虧損了,設備因沒有及時保養而使之過早老化報廢。因此,就有必要對企業原有的管理方式進行改革,應用項目法施工理論進行設備的有效性管理。
2、改革傳統設備管理方式
中小型水利施工企業仍然保留傳統模式下的管理方式,即在承建工程中標后投入項目施工所需設備,項目部負責指揮施工生產(含設備的調度與使用管理),項目部設備管理部門只負責設備的現場管理,檢查設備在施工生產中的使用、維護保養、退場后的驗收、封存及內部轉移調撥工作,同時向企業職能部門上報設備在管理與使用中所需的各類數據報表。但是,由于在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銜接上存在問題,以及項目之間溝通和設備使用信息閉塞,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系統組成復雜,影響的因素也是多變的,傳統設備管理方式已落后于現代施工的要求,這主要體現在:企業的設備自管自用、設備配置“大而全”,導致設備配置既不經濟又不合理,增加項目施工成本;設備沒有按系統、專業統籌配置,設備管理的監控體系不嚴,維修保養工作缺乏有效指導與監督,縮短了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
3、項目設備的有效性管理
由于項目法施工理論在中國得到普遍應用,追求工程項目最佳經濟效益成為施工企業的管理課題。管理目標是組織高效益的施工,使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合理配置,保證施工生產的均衡性。項目管理是對生產要素中的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技術資金等的強化管理和合理化運作使用。而設備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生產任務的完成、經濟效益的好壞。并且企業設備管理是一多層次的復雜管理體系,是保證承建工程施工能夠按正常秩序進行的基礎。施工企業以工程為實施管理對象按照項目的內在規律,是通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動態管理來實現,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加強項目設備核算管理,方能降低工程費用成本。
3.1 優化現場設備的配置
在新購和轉移來的設備進場前,進行計劃分析、時間安排、方案比較和選擇配置,是項目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重要環節。自承建工程的施工對設備的選擇性較強,在選擇設備配置上精打細算、力求少而精。做到生產上適用,技術性能先進,安全可靠,設備狀況穩定,經濟合理,能滿足施工工藝要求。設備選型應按實物工程數量、施工條件、技術力量、配置動力與之生產能力相適應。應按項目施工組織設計,依據工程量的大小,工期,決定所需設備規格型號、數量,編排所需設備的進出場計劃,做好設備的總量和進度控制。
項目部根據自身施工特點,本著“先調劑,后經租”的原則,先將企業內部的、閑置設備充分利用,不足部分和缺口設備通過外部租賃市場租用。避免開工項目不顧自身能力,大量新購置設備以增大工程成本,給項目后期管理帶來存量資產的不利處置。項目實行機械設備租賃是項目機械設備配置和最佳選擇。對施工所需設備只需付少量租金,即可解決生產急需,減少一次性設備大量投資,降低工程成本,還原資金的商品價值和流動狀態。對要求租用的設備應選擇整機性能好,效率高,故障率低,維修方便,互換性強的設備,避免使用淘汰性設備,盡量選擇能源消耗低、噪音小,環境污染小的設備,使其使用成本得到降低。
3.2 強化設備的使用管理
因為企業設備管理的基礎工作來自于項目部,設備管理的重心應放在項目上。項目部設備的使用管理形成科學有序的管理體系,使人機管理,維修使用,競賽考評,信息反饋規范化進行,并使租與用有效結合,在使用中真正求得管理的實效。企業與項目部實行管理作業層的設備垂直管理體制,專業人員加強對作業層的機械維修、使用管理進行具體指導,做好現場管用、養修和算等方面,以及原始資料和數據的統計、積累,并按規定及時、準確向上報使用及經濟分析資料,以管理層掌握設備使用情況,及時調整使用方案。企業資產部對項目部使用設備情況,進行反饋信息、溝通情況和加強檢查指導,對違章與不按章辦事進行處罰,以加強機管人員對設備維護保養的自覺性,以完好設備的使用來促進生產質量的提高,加強對項目使用設備的經常性監督檢查和人員考核。
項目部設置適應工程施工所需設備管理崗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操作人員技能、職責和安全教育,操作人員履行崗位職責。加強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預測,對使用頻率高、易損壞和出故障的設備,加強跟蹤診斷,由事后修理轉為事前的視情修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早采取措施和提前整修。項目對設備在使用臺班調期內,進行強制性定期維護、保養。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要切實做到“資金、人員、時間”落實,以確保設備的使用完好和正常進行運行。依據項目工程特點,及時分析設備使用效能,隨時調整施工機械用量,減少費用開支。項目專人負責記錄設備使用數據,做好基礎資料收集,按月匯總和對使用效果進行評價、分析,以便對技術經濟指標的比較和調整。
3.3 校正管理考核目標
根據項目大小與工程施工難易不同,所使用的設備種類也各不相同。為了加快承建工程施工進度,勢必加大設備投入力度,使設備使用費占工程造價的比重也將增大。加強時間價值觀念認識,在設備進場時提前做好準備,使設備進場就能用,用完早退,以最短的使用時間,發揮最大的設備使用效能,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增強設備使用效率與時間價值觀念,對項目部設備隨時考察其使用效果,并做出評判以及時調整使用方案,以求達到項目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衡量企業工程施工管理效果,按項目考核指標評價、目標責任考核和進行制約管理,以避免片面追求產值、利潤和出現拼設備的短期行為。加強項目部的責任考核,落實崗位責任操作規程掛牌制和班組人員交接班制,做到分層管理、責任到人和定崗到機,使其責任考核達到標準。實行目標成本考核,落實經濟技術考核指標,簽訂經濟承包合同。項目嚴格控制機械使用費,加強設備的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使用管理、成本核算和指標考核,可以相互協調,有機結合以共同完成企業預期目標,可以促進設備與項目部兩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這是加強企業施工設備有效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和有效途徑。
4、結語
我國水利、公路和鐵路建筑市場發展到今天,已進入規范化的管理階段,施工企業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要想在競爭中得到生存和持續發展,企業必須為顧客提供優良服務與優質產品,加強內部管理控制支出、降低成本來提高效益。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管理約束機制的健立,企業管理者將從基礎管理層面上進行改制,將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找準國有水利施工企業設備管理與項目管理的契合點,加強設備的有效性管理工作,為企業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吳正佳 《大型水電工程建設施工機械的管理》 2000年《工程機械》2期;
2、巫世晶 《水利施工機械發展方向探討》2003年《工程機械》12期;
3、吳曉蓉 《淺談水利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2006年《江蘇水利》6期;
4、閆春鵬 《關于工程機械維修工作的探討》 2007《內蒙古科技與經濟》16期;
5、劉茂華 《淺談水電施工企業的設備物資管理》2010年《陜西水利》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