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1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邱繼清
摘要:從目前建筑業總體發展趨勢來看,混凝土在民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對于施工中混凝土使用質量要求不斷的提高。因此人們更加重視混凝土施工質量。當前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質量通病,影響結構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質量通病,保證工程結構安全是建筑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本文主要論述了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分析和研究了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易產生的質量問題,保證施工質量。
關鍵詞:民用住宅,混凝土,質量通病,質量檢查
從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式來看,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及澆筑運輸、施工工藝對混凝土的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必須混凝土強度、剛度、整體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外,還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監控,確保民用建筑的可持久性。
1.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對混凝土質量及民用建筑施工工藝有很大的影響,一些極其不穩定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到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影響混凝土水灰比等。對于民用住宅,應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選用水泥進場時要有產品合格證及化驗單,進場后的水泥要求進行材料復試,對于不合格的水泥,要堅決杜絕進場。砂優先選用優質河砂,混凝土工程應選用中粗砂,對于碎石針片狀顆粒狀必需嚴格控制。組細骨料含泥量應控制在3%以內。
2.混凝土的澆筑與振搗
將混凝土澆灌到模板內并振搗密實是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的關鍵。對于民用住宅混凝土工程施工,應根據建筑結構特點進行分段分階層進行流水作業施工,并根據其總工程量,確定每個臺班的工程量,并跟據每班工程量和現有設備條件選擇混凝土攪拌機、運輸及振搗設備的類型和數量,并嚴格按照《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要求進行施工,以確保民用住宅混凝土工程質量。
2.1混凝土澆筑前的準備工作
模板和支架、鋼筋和預埋件應進行檢查并作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后方能澆筑混凝土。模板應檢查其尺寸、位置(軸線及標高)、垂直度是否正確,支撐系統是否牢固,模板接縫是否嚴密。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應清除干凈。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不應有積水。鋼筋應檢查其種類、規格、位置和接頭是否正確,鋼筋上的油污是否清除干凈,預埋件的位置和數量是否正確。檢查完畢作好隱蔽工程記錄。在地基上澆筑混凝土,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并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對干燥的非粘性工,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石,應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積水。最后準備和檢查材料、機具及運輸道路。并做好施工組織工作和安全、技術交底。
2.2混凝土的澆筑
為確保民用住宅混凝土工程質量,混凝土澆筑工作中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2.2.1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
澆筑混凝土時為避免發生離析現象,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應超過2m。自由下落高度較大時應使用溜槽或串筒,以防混凝土產生離析。串筒用薄鋼板制成,每節70mm,用鉤環連接,筒內設有緩沖擋板,溜槽一般用木板制作,表面包鐵皮,使用時其水平傾角不宜超過30度。
2.2.2分層澆筑
為了使混凝土能夠振搗密實,澆筑時應分層澆灌、振搗,并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上層混凝土施工并澆筑振搗完畢。如果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以后再澆筑上面一層混凝土時,下層混凝土由于受振動,已凝結的混凝土結構完全遭到破壞。混凝土分層澆筑時每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2.3施工縫的留置
如果由于技術上或組織上的原因混凝土不能連續澆筑完畢,如中間間歇時間超過了規定的混凝土運輸和澆筑所允許的延續時間,這時由于先澆筑的混凝土已經凝結,繼續澆筑時,后澆筑的混凝土的振搗將破壞先澆筑的混凝土的凝結。在這種情況下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留在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建筑部位。在留置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已澆筑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 . 2 MPa(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的時間可通過試件試樣決定)已經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應清除水泥薄膜、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沖洗干凈,不得積水。在澆筑混凝土前,施工縫處宜先鋪水泥漿或與漿一層。澆筑時混凝土應細致搗、振搗密實,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2.2.4混凝土的振搗
混凝土澆灌到模板中后,由于骨料間的摩阻力和水泥漿的粘結作用,不能自動充滿模板,板內部還存在很多孔隙,不能達到密實度。而混凝土的密實性直接影響其強度和耐久性。所以在混凝主澆灌模板內后必須振搗密實,使之具有設計要求的結構形狀、尺寸和設計的強度等級。
3.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凝結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泥的水化作用只有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才。混凝土的養護就是創造一個具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的環境,使混凝土凝結硬化,逐漸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混凝土的養護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對混凝土試塊的標準條件下的養護、對預制構件的蒸汽養護、對一般民用住宅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自然養護等。
3.1自然養護
混凝土帶模養護期間,應采取帶模包裹、澆水、噴淋灑水等措施進行保濕、潮濕養護,保證模板接縫處不致失水干燥。為了保證順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澆筑24~48h后略微松開模板,并繼續澆水養護至拆模后再繼續保濕至規定齡期。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d,澆水次數應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潤濕狀態為準。養護初期,水泥水化作用進行較快,需水也較多,澆水次數要多;氣溫高時,也應增加澆水次數。養護用水的水質與拌制用水相同。
3.2蒸汽養護
蒸汽養護是將構祥放在充滿飽和蒸汽或者飽和蒸汽混合物的室內,在較高溫度及較濕環境下進行養護,加快混凝土硬化。蒸汽養護制度包括:養護階段的劃分,靜停時間,升、降溫速度,恒溫養護溫度與時間,養護室相對濕度等。常壓蒸汽養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靜停階段、升溫階段、恒溫階段及降溫階段。構件在澆灌成型后先在常溫下放一段時間,稱為靜停。靜停時間一般為2-6h,以防止構件表面產生裂縫和疏松現象。構件由常溫升到養護溫度的過程。升溫溫度不宜過快,以免由于構件表面和內部產生過大溫差而出現裂縫。升溫速度為:薄型構件不超過25 ℃ /h,其他構件不超過20 ℃ /h,用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構件不得超過40 ℃ /h在溫度保持不變的持續養護時間。恒溫養護階段應保持90%一100%的相對濕度,恒溫養護溫度不得大于95℃。恒溫養護時間一般為3--8 h。降溫階段是恒溫養護結束后,構件由養護最高溫度降至常溫的散熱降溫過程。降溫速度不得超過10 ℃ /h,構件出池后,其表面溫度與外界溫差不得大于20 ℃ 。
4.混凝土的質量檢查
4.1攪拌過程的質量檢查
混凝土組成材料的質量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檢查兩次,按重量比投料量偏差在允許范圍之內。在一個工作班內,如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響而有變動時(如砂、石含水率的變化),應及時檢查。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應隨時檢查。檢查混凝土在拌制地點及澆筑地點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兩次。
4.2混凝土強度檢查
為了檢查混凝土是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或混凝土是否已達到拆模、起吊強度及預應力構件混凝土是否達到張拉、放松預應力筋時所規定的強度,應制作試塊,做抗壓強度試驗。混凝土抗壓強度(立方強度)是檢查結構或構件混凝土是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依據。其檢查方法是,制作邊長為150 mm的立方體試塊,在溫度為20士3℃和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潮濕環境或水中的標準條件下,經28天養護后試驗確定。試驗結果作為核算結構或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依據。
4.3檢查施工各階段混凝土的強度
為了檢查結構或構件的拆模、出廠、吊裝、張拉、放張及施工期間臨時負荷的需要,尚應留置與結構或構件同條件養護的試塊。試塊的組數可按實際需要確定。混凝土強度應分批進行驗收。同一驗收批的混凝土應由強度等級相同、齡期相同以及生產工藝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組成。每一驗收批的混凝土強度應以同批內全部標準試件的強度代表值來評定。
總結
綜上所述,混凝土作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結構材料之一,它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使用壽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要想達到民用建筑的質量監控目的,應該確定“預控為主”的全員、全過程的管理體質,在施工時如果遇到問題,應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做到一絲不茍,這樣才能使施工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王建中,徐繼偉.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J].工業建筑,2002(9):50-52.
[2]王 兵.清水飾面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及應用[J].山西建筑,2006,32(10):159-160.,
[3]龔洛書,柳春圃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防護修補[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4]張譽,蔣利學,張偉平等.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概論[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