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1月2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這篇法律課堂論文發表了提升高職高專法律課堂生命力的思考,論文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來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共鳴,誘發學生思維和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法律課堂論文,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高職高專法律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情感取向出發,采取恰當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出課堂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 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的心理情緒
托爾斯泰說過: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展現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環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高職高專法律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積極創設與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直觀、生動、富有新意的教學情境,使相對靜態的高職高專法律呈現出美感和靈性,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的心理情緒,使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中興趣盎然地掌握法律知識。
二、根據學生專業特征, 有針對性的相機整合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學校專業繁多,不同的專業對法律知識要求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因此, 高職高專法律教學的內容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更多地考慮實用性,實現內容與專業特點的統一、教學內容與人才市場的零距離對接。首先,要著眼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選擇和強化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體現專業的特點。其次,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不破壞教材基本體系的前提下,對統編的法律教材相機進行藝術處理,降低學生接受的難度和梯度。如對于《民事訴訟法》中的復雜程序進行必修和選修處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然后,為了更好地促進法律知識對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的支持力度,使法律知識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服務地方的綜合素質。高職高專法律教師應該仔細摸清所在地區生產、技術和管理崗位對法律素質的特殊要求,編纂以地方崗位需求為準則的法律校本教材,使法律教學凸顯本地區的社會性特征和區域特性。
三、調整教學方式和手段, 適應高職高專生求新、求變的情感趨向
當代高職高專生視野廣泛、思想開放,內心充滿著求新、求異、求變的意識和欲望。針對這一現實,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心理需求、感性取向和接受能力為出發點,精心調整教學方式和手段,特別要注重對以網絡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新穎多樣,呈現課堂教學的直觀生動、形象有趣。在講授《保險法》“車輛事故的保險與理賠”時,我們課前設計了如下內容的Flash課件:林某開車上班,在十字路口綠燈狀態正常通過時,與騎摩托車搶紅燈的李某相撞,林某的汽車和李某的摩托車都受到不同程度損壞,李某的腿部骨折。林某、李某和保險公司就責任認定、車輛理賠和第三者保險理賠發生了糾紛。富有真實感的動畫片段,將枯燥的法律條文變成了具體的相關案例,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實在、有內容,學習興趣自然濃厚。教師因勢利導開展法律規范講解,理清其中的多層法律關系,確認雙方的責任及保險理賠的范圍。教學方式和手段的調整、更新,有利于學生的情感認知,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活化因子。
四、開展教學問題的合作探究, 深化學生獨立學習歷史的情感投入
現代職教理論倡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因此, 高職高專法律教學應該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提升課堂活力的突破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以發現和解決問題為主線,潛心引導學生開展教學問題的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動,增強課堂互動,深化學生獨立學習法律的情感投入,使學生學會在快樂的心態中學習,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知識。在教學合同法“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這一條文時,我們沒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進行講授,而是先組織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一下案例讓:王某欠李某20萬元貨款,到期不能償付,原因是徐某欠自己30萬元貨款沒有償還,導致自己失去償還王某債務的能力。徐某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直接從徐某處追討欠款?合作探究不僅加深學生對“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理解掌握,還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 愉悅學生自信學習法律的情感體驗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每個高職高專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著成功,期待著老師能給他一個鼓勵、一份肯定。因此,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進而快樂地學習,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度及自身條件建立科學評價方式,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要關注學生法律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法律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以欣賞、發現和激勵為基本原則,從多個角度做出有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突出評價的科學性、靈活性和實踐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讓自己的評價貼近學生的心靈,愉悅學生自信學習法律的情感體驗。
激發出法律課堂生命的活力是高職高專法律教師孜孜追求的教學境界。我們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弘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在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才能讓法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推薦閱讀:中國法律1994年在香港創刊。為高層次的中英雙語雙月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唯一指定本刊贈送各國司法部、駐華使領館和相關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