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0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要學習鄧小平敢于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細心觀察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尊重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果斷作出決策,義無反顧把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
摘要:學習鄧小平理論要與學習鄧小平的創新精神結合起來,這對于提高人的思想素質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提高青年學生的創造能力更有意義。鄧小平理論的每一部分內容都充滿創新,尤其是研究鄧小平理論中那些體現了創新精神并能推動實踐發展了的理論,這對于什么是創新,怎樣創新?有著充分的說服力感染力。所以鄧小平理論不僅是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綱領,也是樹立以人為本,提高創新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全面發展人才的指南。學習鄧小平理論與學習鄧小平的創新精神的結合,這是當今社會培養人才的有利方法。那么,在學習鄧小平理論中,應該學習鄧小平哪些創新精神呢?本文作以初步探素。
關鍵詞:深厚的理論功底 傳奇的斗爭經歷 非凡的個性品質 “拋”、“揚”結合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進取的和創新的。鄧小平理論產生,就是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造性的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問題的光輝結晶。研究鄧小平的創新精神,對于迎接未來的競爭和挑戰,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業績,大有裨益。 一、鄧小平創新精神產生的契機 創造心理學揭示,人的創新精神的煥發,需要內外部許多條件,而社會環境、責任意識和個人的素質,則是產生創新精神最重要的因素。鄧小平的創新精神也正是在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的特殊大環境下,再加個人豐富的理論素養和治國安邦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
(一)、尋找建設新路是鄧小平創新精神的環境驅力。
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所面臨的環境是:問題成堆、百廢待興。在急需要解決的眾多工作中,鄧小平抓住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即建設道路這一核心問題探索,提出新方略,拿出新舉措,作出新決策,把偉大的祖國引上通往勝利的新航道。所有這一切,成為鄧小平創新精神的環境驅力。
(二)、領導核心的地位是鄧小平創新精神的責任動力。
“文革”結束后,歷經磨難和坎坷的鄧小平,以七十多歲高齡再次出山,他以共產黨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毅然決然地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開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長征。鄧小平曾講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正是這種對祖國和人民深情熱愛的寬廣胸懷,激勵他在十年動亂后國際國內及其復雜的情況下,以革命的創新精神和堅強毅力,開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三)、獨特的個人素質是鄧小平創新精神的巨大潛力。
個人的智慧和才能,也是激發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能否具有創新勇氣和創新作為,還要取決于個人的具體素質,鄧小平獨特的個人素質,決定了他具有創新精神的巨大潛力
首先,深厚的理論功底。鄧小平很早參加革命工作,曾在西方的法國和半東方的俄國留學,長期從事黨和軍隊的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具備扎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文革”中流放江西,帶著思想上的問題,重新鉆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使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內容相當熟悉。更重要的是,鄧小平從不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著眼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這為他創造性地發展毛澤東思想,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功底。
其次,傳奇的斗爭經歷。鄧小平有著非常豐富的革命經歷。青年時替投身革命,到巴黎公社的故鄉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白色恐怖的都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領導過廣西百色武裝起義;參與指揮過舉世聞名的解放戰爭,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一生之中“三落三起”的坎坷經歷。特別是他每次陷入逆境都是由于堅持正確意見而遭到錯誤的處理而“落”,而當真理被普遍認識后,鄧小平就奇跡般地“起”,這種大落大起的經歷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意志,形成了他透過歷史看未來的唯物主義精神。磨難是財富。這些富于傳奇的個人經歷和十分全面的工作經驗,使他具備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統攬全局、駕馭各方、審時度勢、處事果斷的非凡才能。這些是創新精神產生的重要條件。
再次,非凡的個性品質。鄧小平的個性品質是具有創新的心理和品格素質。堅定果斷,不屈不撓;勇于探索,敢破陳規;不迷信古人、洋人和“圣人”,一切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是鄧小平一貫的工作作風。深厚的理論功底、傳奇的斗爭經歷,再加上這些非凡的個性特點,使鄧小平的一生保持著不斷進取的活力和旺盛的創造力,而且,這種活力和創造力,愈到晚年,愈放射出奇異光彩。 二、鄧小平創新精神的主要特征 鄧小平的創新精神,主要貫穿、滲透和體現在他創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中。
(一)從否定錯誤中開辟新道路的勇氣。
何為創新?“創新”這個概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拋棄舊的,創造新的。”是指提出別人未提出的思想,和作別人未做過的事情,它是在原來事物基礎上,通過重新排列組合,引伸發散,否定重構等,設計創造出一種與原來既有一定聯系又有明顯區別的新事物,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就是對舊有的錯誤的東西進行否定,這需要巨大的政治理論勇氣,在這方面鄧小平堪稱表率。在當時粉碎“四人幫”后,面對很多人認為毛澤東的話句句是真理,否定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就是“砍旗”,就是否定毛澤東思想;面對當時的中央負責同志主張“兩個凡是”,鄧小平堅決否定“兩個凡是”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帶領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是鄧小平創新精神最大成果。鄧小平的創新精神的高明和偉大之處在于:把“否舊”和“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且,對舊的事物,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是全盤否定,而是“拋”、“揚”結合。例如,在對待什么是社會主義?他以否定命題的形式多次闡發了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他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等。這樣,他一方面是用排除法來棄這些非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同時又以否定的形式來思考和表達肯定的內容。比如他對貧窮的否定就是對富裕的肯定,對忽視發展生產力的否定就是肯定社會主義必須重視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觀點,這種創新是從原有基礎上發展、升華來的,既對過去的結論有一定的繼承,又對過去認識上的解釋,這是鄧小平創造智慧的過人之處。
小編推薦優秀政治期刊 《特區實踐與理論》
創刊于1986年,是由中共深圳市委黨校深圳行政學院深圳社會主義學院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專業理論刊物,關注五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開發區以及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研究人員研究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發表有關的研究成果。榮獲中文核心期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