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7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小編推薦本站針灸優秀期刊:《中國針灸》雜志為國家級大型綜合性針灸學術期刊,創刊于1981年8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針灸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主辦,《中國針灸》編輯部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為國際標準大16開,月刊,96頁,采用輕涂紙全彩色印刷。雜志全面報道國內、國外針灸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提供各種技能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學術會議及醫療器械產品信息等,對世界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具有很好地指導作用,可從中了解針灸在國內及世界各地的發展狀況。以各級醫務工作者,尤其是針灸臨床、教育、科研人員以及針灸愛好者為讀者對象。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簡稱腎炎,是以腎小球病變為主的一種腎的原發性疾病。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兩種。急性腎炎在小兒及青年中發病較多,慢性腎炎則以中青年為多見,男性發病率較女性為多。急性腎炎病程從數日至一年以上不等,慢性腎炎病程則以年計,可達數年。病人一般都有浮腫、蛋白質、血尿、管型尿、高血壓、貧血,病至晚期有眼底變化及腎功能不全等。
急性腎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感染、尤其是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慢性腎炎可由急性腎炎遷延不愈演變而成,也可無明顯急性腎炎病史,其病因亦不甚清楚。目前認為腎炎的發病并非生物致病原直接作用腎臟而引起的炎癥,而是機體對致病原所引起的免疫反應所造成腎臟的非特異性炎癥損害。其病理為細胞增生、炎性滲出、組織變性及壞死等。
1 癥狀與診斷
1.1 急性腎炎
、俪S谘恃、扁桃體炎等鏈球菌或其它細菌感染之后2~3周出現腎炎癥狀。
、诟∧[、少尿、血尿、高血壓,甚者出現胸水、腹水或心包積液、高血壓腦病、心力衰竭和急性腎衰。
、廴戆Y狀:乏力、惡心嘔吐、腹痛、發熱等。
、茌o助檢查 ①尿液檢查可見中等量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尿中FOP陽性。②血清補體C3下降?傃a體CH50活性下降。③酚紅試驗、內生肌酐清除率等腎功能檢查可出現異常。
、葺p癥者,可僅以鏡下血尿及輕、中度蛋白尿為其唯一的臨床表現。
、掼b別診斷應與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急性泌尿系感染、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鑒別。
1.2 慢性腎炎
、俅蠖嗥鸩‰[伏,少數由急性腎炎發展而來。臨床表現為程度不等的蛋白尿、鏡下血尿、高血壓、水腫及腎功能損害。
、谂R床分型
(1)普通型臨床多見。輕中度水腫、高血壓、中等蛋白尿,尿中常有紅細胞和管型,后期有腎功能損害。
(2)類腎病型大量蛋白尿,尿中有紅細胞和管型;高度水腫和血漿白蛋白降低,高膽固醇血癥;血壓正常或輕度增高;腎功能常有持續損害。
(3)高血壓型除上述普通型表現外,以持續性中度以上高血壓為突出表現;并發心血管病者多,腎功能惡化快。
(4)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型 常出現在鏈球菌或其它細菌感染后1至2天,最多不超過5天。
、圯o助檢查:主要進行尿液檢查,血液檢查,腎功能試驗,靜脈腎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腎圖及腎掃描等。
④鑒別診斷:應與急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高血壓病腎臟損害、腎小球腎病以及全身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相鑒別。
2 辨證論治
2.1 急性腎炎
本病按中醫分型,主要分為風水泛濫,水濕浸漬,濕熱壅盛三個證型。
①風水泛濫
癥狀 水腫從面部或眼瞼部起,起勢迅速,繼則可遍及周身,小便短少,可兼見惡風,發熱,周身不適等。舌苔薄,脈浮或滑數。
治法 散風宣肺,利水消腫。
處方 肺俞 三焦俞 列缺 陰陵泉 合谷
隨癥加減 伴有咳嗽加尺澤、太淵;顏面浮腫明顯加水溝。
刺灸方法 諸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方義 腰以上腫宜發汗,故取列缺、合谷,以通利肺氣而發汗解表;配肺俞以宣通肺氣,疏散風熱;取三焦俞以調整其氣化功能;取陰陵泉健脾利水,使水邪下輸膀胱;取尺澤、太淵可肅肺止咳;水溝能疏面部風邪,以助行水。
、谒疂窠䴘n
癥狀 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倦,胸悶,納減,泛惡。苔白膩,脈沉緩。
治法 健脾化濕,通陽利水。
處方 脾俞 肺俞 三陰交 陰陵泉 天樞 水道
隨癥加減 納呆甚加足三里。
刺灸方法 諸穴均用平補平瀉法,或用溫針灸,或針后加灸。
方義 取肺俞,宣通肺氣以利水消腫;脾俞、三陰交、陰陵泉以健睥利濕消腫;天樞為大腸之募穴,與水道又同為胃經穴,具調整腸胃、促進水濕運化之功效,加灸以通陽利水。足三里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③濕熱壅盛
癥狀 水腫漸久.遍及全身,郁而化熱,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黃。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治法 清熱利濕。
處方 水道 太淵 曲池 陽陵泉 合谷 行間 三陰交
隨癥加減 伴尿血刺大敦;血壓增高加太沖。
刺灸方法 諸穴均用瀉法。
方義 太淵為手太陰肺經之原穴.可宣通肺氣,曲池、合谷具疏風泄熱之功效,三穴合用,使在表之水氣從汗而疏解。行間、陽陵泉疏調肝膽經氣以泄熱,合足陽明胃經之水道.以分利少陽、陽明濕熱;三陰交健脾利濕;大敦瀉肝膽濕熱而止尿血;太沖平肝熄風而潛陽降壓。
2.2 慢性腎炎
本病按中醫分型,主要分為脾陽虛衰、腎陽虛衰、陰虛陽亢三個證型。
①脾陽虛衰
癥狀 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難復,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 溫陽健脾,利水消腫。
處方脾俞 腎俞三陰交陰陵泉水分足三里
隨癥加減 腹脹便溏加天樞。
刺灸方法 諸穴均用補法,或用溫針灸,或針后加灸。
方義 下部腫甚,治宜分利。脾俞、腎俞溫而補之以健脾運,溫腎陽;三陰交調補脾胃以輸布運化津液;陰陵泉健脾利濕;水分位當小腸,有分清泌濁之功能,為治水之效穴;足三里健脾胃,促運化水濕。天樞施灸以溫運脾陽,調和腸胃,共奏溫陽利水之功。
、谀I陽虛衰
癥狀 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腹部冷痛酸重。尿量減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滯或白光 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 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處方 腎俞 脾俞 氣海 關元 命門 太溪 三陰交
隨癥加減 水腫甚者加陰陵泉。
刺灸方法 諸穴均用補法,或用溫針灸,或針后加灸。其中命.門、氣海、關元宜重灸,或隔附子餅灸。’
方義 溫補脾俞、腎俞、命門可壯脾腎元陽,消寒水之氣;補三陰交、太溪以調脾腎經氣,使運化正常,陰水得以消除;陰陵泉健脾利濕;灸氣海、關元以培補腎元,溫陽化氣行水。
、坳幪撽柨
癥狀 眩暈頭痛,眼花耳鳴,腰酸腰痛或遺精,咽干舌燥,水腫不明顯或輕微水腫。舌紅少苔,脈弦細。
治法 滋補肝腎,平肝潛陽。
處方 風池 肝俞 腎俞 三陰交 太溪 太沖 陽陵泉復溜
隨癥加減 煩躁失眠加神門。
刺灸方法 風池、太沖、陽陵泉施瀉法,余穴均用補法。
方義 本病多以陽虛水泛而始,久則必由陽損及陰,導致陰虛陽亢,故取太沖、陽陵泉以平肝潛陽;肝俞、腎俞、太溪以補益肝腎;風池能安腦定風鎮痛,疏解風陽;三陰交、復溜以利濕消腫。神門寧心安神除煩躁。
水腫除用上法治療外,還可選用:
(1)耳針取穴:肺、脾、腎、腦、膀胱。操作:每次取2~3穴,雙側,針用中等刺激,隔日1次;蛴猛醪涣粜凶崖裱。
(2)皮膚針取穴:背部膀胱經第一、二側線上諸穴。操作:以梅花針輕度叩刺,自上而下,以皮稍有紅暈為度,隔日1次。
(3)艾灸取穴:水道、水分、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陽水加肺俞、合谷;陰水加脾俞、腎俞。操作:每日灸1~2次,每穴灸3~5壯,10次為1療程。
3 按語
針刺治療水腫,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癥狀、增強體質、減少反復發作等方面有較好的療效。在治療過程中,應采取絕對忌鹽、分別類型決定忌鹽期限,一般為15~60天不等。在治療上應配合中西藥等療法。
參 考 文 獻
[1]鄭登勇.電針腎區穴位治療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觀察[D];福建中醫學院;2007年.
[2] 陳國超,陳偉棟.西藥配合針刺治療糖尿病腎病30例[J];光明中醫;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