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5月17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女友小爾對她的兒子說:你要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力幫助別人。八歲的兒子說,我其實一生下來就想幫助別人,只是經常不好意思。
小爾就想到一件事,我們為什么不好意思對別人表達善意?
小爾和我們幾個女友講起這事的時候,每人都想起了一些事情。我們最容易在做我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上怯懦。紅桃講起,她常不好意思在車上讓座,因為一讓座就會被滿車的人注視。
紅桃平時給人感覺是個開朗的,無禁忌的女子,但她卻會為做一件善事不好意思。
讓座于我,倒沒有特殊感覺。我卻對另一件事情多年了都耿耿于懷。那是我在一家新開張的面館吃面,面館里只有我一個顧客。門口有一個人非常猶豫,看得出那是一張饑餓的臉,也是一張害羞的臉。我想他是想乞討一點吃的,看得出來他決不是一個職業的乞丐。這之前,我采訪過一個流落城市,沒有討到工錢,餓了好幾天的民工,那表情是相似的。我想,我應該叫他過來吃碗面。就在此時,店里的服務員發現了停留在門口的他,幾個人馬上撲出門外,把他哄走了。服務員之后殷勤地看著我,因為我是他們第一個顧客,他們覺得他們是為我而做。我當時卻漲紅了臉,我為自己沒能反對他們,站起來,把他叫進來吃一碗面而羞愧。我猶豫了一會兒,終于鼓足勇氣走出門外,我想把他叫住,他卻早已不在那兒了。這件事讓我一直介懷,我想那么一件小事,怎么我就這么難做到,這件事也許對于那個人,是解決幾天的饑餓,也許更是重新塑立一點對城市對他人的信心。
我們談起這些的時候,都想到了對東方人來說情感表達最容易成為難題。
圣經里,亞當說夏娃,“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一位女友在讀到的時候就說,呀,好肉麻。她說,換了我,怎么能想象對愛人說什么“骨中骨,肉中肉”?
那東方人怎么說?我想起,有個女友曾經講過,她不能想象用方言怎么說“我愛你”三個字,她覺得太可笑了。這種論調我不只一次聽到過,甚至有人不好意思用中文表達這三個字。他們用英文,特別寫信的時候,簽名時寫上一句外語的“我愛你”,“你的某某”,這樣程式化的文體就掩蓋了表達的臉紅。普通話的“我愛你”因為有很多文藝電影的范例,所以在戀人的對話中,說一句普通話的“我愛你”要輕松一點,因為這仿佛只是借用了別人的一句臺詞。
我在北京的時候,有許多同事,都喜歡把“寶貝”掛在口中,搞笑地把熟人朋友都稱為“寶貝”,這樣,對愛人再稱呼“寶貝”的時候,他們就大膽多了。
我們在最需要嚴肅正經的時候,我們就不好意思,我們就只能以解構的方式來表達。對人人都呼“寶貝”,也就能把愛人呼為“寶貝”?擅總人自己都愿意,自己是愛人唯一的寶貝。
許多人一直不肯對自己的愛人說:“我愛你”,其實自己和愛人都想知道對方是不是愛自己。有的人缺乏表達情感的勇氣,偏要強詞奪理,說:“真正的愛是不能講出來的。”我覺得他們心里也一定會歉疚,對愛人的這種歉疚,一定更勝過前面講過的我或者紅桃的內疚。
與其心里一直放不下,不好意思,不如放了膽,對愛人說:“我愛你”。
文學期刊論文發表范文:美術評職論文發表簡述民俗美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