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3月02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眾所周知,炎癥小體激活和熱噬細胞死亡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如心肌缺血-再灌注(I/R)損傷,盡管其潛在的調節機制尚不清楚。
2024年2月28日,復旦大學張英梅、葛均波及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胡榮貴共同通訊在Cell Discovery(IF=34)在線發表題為“The E3 ubiquitin ligase MARCH2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inhibiting pyroptosis via negative regulation of PGAM5/MAVS/NLRP3 ax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E3泛素連接酶MARCH2通過負調控PGAM5/MAVS/NLRP3軸抑制心肌焦亡,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炎性小體是一種大分子結構,負責感知損傷并引發一系列炎癥反應。炎癥小體最具特征的傳感器是NACHT、LRR和PYD結構域蛋白3 (NLRP3),它們在無菌炎癥反應中被激活。炎癥小體傳感器NLRP3的激活會募集含有caspase-募集結構域(ASC)和效應蛋白caspase-1的接頭凋亡相關斑點樣蛋白,通過促進焦亡直接觸發嚴重的組織損傷,并通過IL-18的分泌間接觸發。新出現的證據表明,炎癥小體的激活是炎癥驅動的心肌I/R損傷的一個組成部分。
抑制NLRP3炎性小體激活可以限制心肌I/R損傷后的梗死面積和心功能障礙。因此,鑒定內源性NLRP3炎癥小體的調節劑以抑制其激活可能對臨床有益。I/R損傷中MARCH2功能的工作模型(圖源自Cell Discovery )泛素(Ub)-蛋白酶體系統調節許多細胞過程中的蛋白質降解和穩態。因此,識別關鍵的泛素化相關調節劑可能減輕心肌I/R損傷。為此,研究人員對心肌I/R損傷小鼠的心臟樣本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
還有作者想要了解:論文可以更換通訊作者嗎
論文通訊作者是指論文與期刊雜志社之間的聯絡人,也有可能是論文課題的策劃者和擁有者,也就是導師或者老板。論文的通訊作者能否更換,要看情況,有的論文不能更換,有的論文是可以的。
原則上說,論文錄用前,論文是可以更換通訊作者的,包括論文作者也是可以更換的,只要提交有效的證明文件,論文通訊作者和寫作作者都是可以更換的。
但是小編并不建議作者更換通訊作者,因為通訊作者負責把控文章的書寫方向和把關質量,并解決論文審稿階段存在的問題,在論文發表過程中是一個重要角色,雜志社會非常重視,也承擔著論文可靠性的責任,所以通訊作者最好不要修改,可能會給編輯不好的印象。
論文更換通訊作者雖然比較麻煩,但是也不是不能更換,論文在修改過程中也是可以更換作者的,只需給編輯部老師寫出你的原因,編輯不會因為你換作者的原因拒你的稿子。論文在檢驗的時候都可以換通訊作者,但是雜志社需要所有作者的簽名。
更改通訊作者,如果是剛剛給你用稿,或者是還沒有定版印刷,就可以盡快聯系編輯,讓他給你修改替換下。如果是已經出刊了,那修改難度就非常大了,數據庫上傳內容也要問問編輯是否來得及修改,因為上數據庫是出刊后的1-3個月。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