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4月06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shù):
28歲評教授,38歲當院士的Baran教授分享:往往你的與測試成績或學術態(tài)度沒有關系,而是需要你激情奉獻,激情和積極的才能,也需要內心的樂觀主義,謙遜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
Phil.S.Baran,美國Scripps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學系的臺柱子人物,有機合成界公認的明星,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享有盛譽的年輕學者。他的博士論文寫了1255頁,博士生涯被他稱為“像海豹突擊隊”一樣的訓練,博士后跟隨諾貝爾獎得主 E. J. Corey,并被 E. J. Corey給予高度評價:他領先同行20年。
博士畢業(yè)論文
他寫了1255頁
Baran于1977年8月10日出生在新澤西州,并在佛羅里達州長大。他記得自己在高中時是并不是一個“好”學生,喜歡玩角色扮演游戲、編寫計算機程序、玩樂高玩具。他說,常見的主題是“創(chuàng)造之前并不存在的東西”。
由于受到化學老師的鼓勵,他開始進行課后實驗,并很快將他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合成分子。1995年,他開始在紐約大學攻讀化學學士學位,并熱情地接受了Schuster的邀請在他的實驗室工作,目標是將C60與卟啉鏈接起來,以制備人工光合作用系統(tǒng)。
1997年,Baran在紐約大學(NYU)獲得學士學位。2001年在Scripps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其導師是有機化學領域的宗師級人物K. C. Nicolaou教授。
Nicolaou教授是當今世界天然產物全合成的領軍人物。在攻讀博士期間,年輕的Baran便展示出了其無與倫比的化學才能。五年的博士生涯,Baran發(fā)表了34篇文章,他的博士論文寫了1255頁。博士生涯也被他稱為“像海豹突擊隊”一樣的訓練。
從2001年到2003年,博士后跟隨諾貝爾獎得主 E. J. Corey,并被 E. J. Corey給予高度評價:他領先同行20年。
2003年開始,Phil S. Baran始終在Scripps研究所工作,從普通的助教,到28歲取得終身教授職稱,38歲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院士,40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從帶領團隊攻克多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天然產物如Palau'amine和Vinigrol等的全合成工作,再到目前的麥克阿瑟天才獎、Mukaiyama獎得主,Phil S. Baran一步一步的實現(xiàn)了他的學術夢想。
高分文章雖然很多
但科研更令人興奮
在Phil S. Baran教授實驗室主頁的官網(wǎng)中,可以看到他歷年所發(fā)表的文章,絕大部分都是發(fā)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ure、Science這樣的高水平雜志上。
Baran教授曾經(jīng)在采訪中表示:“文章并不讓我興奮。我認為你必須發(fā)表一些論文,因為學生需要工作,化學領域的人需要知道我們正在用納稅人的錢做什么。”
對于所從事的領域,Baran教授曾經(jīng)也多次展示出他的熱愛:“那大概是在大學初期, 1995年,在紐約大學。在我開始在實驗室里做化學實驗的那一刻,我意識到這是我生命中唯一需要的東西。”
Baran教授談到實驗室的學生,他表示,“我選擇學生,通;谒麄兊呐d奮程度,以及他們有多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通常情況下,最好的學生在他們讀研究生的時候,對他們想做什么以及他們想去哪里有清晰的認識。我也會看那些明白自己在研究生院的生活會像僧侶一樣的學生。而本科研究經(jīng)歷是未來成功的重要指標。考試成績和科研之間確實沒有很好的相關性。一個人在作為研究生之前,就需要掌握很多文獻”。
據(jù)Phil S. Baran課題組的博士生回憶,Baran教授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十分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這種良好的科研氛圍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實驗室每年發(fā)上十篇頂級雜志文章。合成了多個高難度分子,他們課題組有個習慣,每次成功合成,都會做一個蛋糕慶祝:
另外,Baran教授對課題組成員也十分的關愛,這種團隊內部的關愛無疑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無形之中提高了團隊的工作效率,這也許是Baran課題組聚創(chuàng)佳績的一個重要因素。
The Baran Group: June 2017
有人曾在網(wǎng)上公開一封信
懇求他休息十年
他發(fā)文稱,因為我們實在是趕不上你的步伐,我們需要休息休息。這雖然是一則玩笑的文章,卻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Phil的成就對人類的影響深遠。
對與這個調侃,Phil還做了有趣對回復:
如今,他仍舊孜孜不倦地深耕于熱愛的學術領域。2022年6月,Phil S. Baran課題組與凱萊英合作在Science發(fā)表論文“Modular Terpene Synthesis Enabled by Mild Electrochemical Couplings, DOI: 10.1126/science.abn1395”,成功實現(xiàn)了電化學萜烯類的化合物的合成。
重視學生的成就
激勵大家超過自己
對于Baran教授的成就,2016年,國內一高校教授劉杰在科學網(wǎng)博客發(fā)文表示:
Baran最讓人佩服的還不只是他自己的光芒,最重要的是他培養(yǎng)了一批高素質的合成人才,稱他們叫“小Baran”或許更加形象吧!
這里就提兩個人:合成vinigrol的Tom Maimone以及合成Cortistatin 的Ryan A. Shenvi。兩個人現(xiàn)在都還是副教授,Maimone在UC-Berkeley,Shenvi 在Scripps。
M在Baran那里拿到博士學位之后,又去Steve Buchwald那里做了4篇一區(qū)方法學文章。Shenvi走的是Baran的路,繼續(xù)到Corey老爺子那里做博后。在Shenvi的博士論文里提到“我把baran的照片放在桌上,時刻提醒自己要超過他!”不難看出,他也正是這么做的。獨立開展工作之后,漂亮的D-A串聯(lián)反應合成抗瘧藥物,SN2翻轉等等。
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學生脫穎而出,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他們組很重視組會seminar。從他們的主頁上就可以看出,還專門為seminar開辟了一個欄目。中國老板都會把組里的東西藏著掖著,即使是公布到網(wǎng)上的,大多還都是刪減版的?墒莃aran組里的PPT,那叫一個內容充實,而且做的很多分子事先都會在Seminar里面找到相應的文獻調研。這也可以看出Baran的胸懷有多大了吧!
學生不糊弄,老板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氛圍,組里的知識積累的越來越多,之后狂發(fā)文章也是正常的了。
總結來說,Phil S. Baran的成功之道:興趣+勤奮+根紅苗正+學生優(yōu)秀
希望通過他的故事,我們也能追尋到自己熱愛科研的初心。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