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6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電化學能源是能源與電化學交叉領域學科,是一種新能源技術,該技術應用是比較廣泛的,發展與電化學能源材料是密切相關的,下面學術顧問在這里分享了幾篇電化學能源方向新發表的論文,投稿人員可作為參考:
論文一、磷化鈷材料在電化學能源領域的研究進展
摘要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日益依賴巨量的能源,這與不可再生資源有限的儲量相矛盾,發展綠色清潔、高效可持續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利用技術迫在眉睫。磷化鈷材料作為過渡金屬磷化物的重要一員,由于其對氫的優異吸/脫附性能和特殊的晶體結構,廣泛應用于電解水、超級電容器和二次電池等電化學能量儲存與轉化領域。然而目前磷化鈷材料的應用還存在很多缺陷,在電解水反應中活性組分易分解,結構穩定性差;在超級電容器使用中活性位點暴露不足、電導率偏低;作為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存在巨大的體積變化而導致循環穩定性降低等。本文對磷化鈷的晶體結構、制備方法及改良方法作了總結,對其應用于電解水、超級電容器和鋰/鈉離子電池的生效機理和發展近況進行概述。最后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出處《化工進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88-2205,共18頁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 磷化鈷 電化學 電解水 超級電容器 鋰/鈉離子電池
論文二、超越傳統體系的電化學能源
摘要基于第262期"雙清論壇",本文圍繞超越傳統體系電化學能源的重大需求、科學基礎和發展途徑,總結了新型電化學能源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以典型電化學能源化學體系為抓手,構筑從電荷轉移到電極材料,再到器件系統的全鏈條電化學能源理論,建議了未來5~10年的重要研究方向。超越傳統體系的電化學能源研究將推動當代化學基礎理論創新和物質科學研究范式變革,助力原創化學思想轉化成實用工程技術,實現我國電化學能源科技自立自強。
出處《中國科學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439,共5頁
關鍵詞電化學能源 基礎理論創新與研究范式變革 新材料 新體系 多學科交叉 碳中和
論文三、電化學能源體系表界面構筑化學的先進電子顯微解析
摘要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的構筑和解析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結合課題組內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換方向的研究成果,總結了電化學能源材料的先進電子顯微測試方法。電子顯微技術可解析材料的表面形貌、結構、構筑化學等。常見的電子顯微技術有:掃描電子顯微(SEM)、透射電子顯微(TEM)、X射線能譜分析(EDS)、電子能量損失譜分析(EELS)等。詳細介紹了使用先進電子顯微解析手段,研究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換體系材料的進展和優勢,不同電子顯微技術的特點以及在電化學能源體系材料中的應用。同時,提出電子顯微解析技術與其他表征方法聯用是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以期能更全面、精準地解析目標材料信息,找到合適的制備工藝,為提高電化學綜合性能提供指導。
出處《表面技術》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6,共19頁
關鍵詞電化學能源 存儲與轉換 表面 掃描電子顯微 透射電子顯微 X射線能譜 電子能量損失譜
以上是電化學能源方向新發表的論文,作者要盡早的做安排,更多相關文獻可隨時和在線學術顧問交流。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