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03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sci期刊層級是怎么分的?sci期刊層級一般說的是期刊分區,能夠在sci上發表自己的論文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自己是選擇JCR分區,還是按照中科院分區來選,這是作者較為困惑的事情,下面小編對此展開詳細講解:
湯森路透分區
湯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JCR對86 000多種SCI期刊的影響因告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統計。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各學科分類中影響因子前25%(含25%)期刊劃分為Q1區,前25%~50% (含50%)為Q2區,前50%~75% (含75% )為Q3區, 75%之后的為Q4區。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均勻分為四個部分。
中科院分區
中科院首先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 大類。然后,將13大類期刊分各自為4 個等級,即4 個區。
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前5% 為該類1 區、6% ~ 20% 為2 區、21% ~ 50% 為3 區,其余的為4 區。顯然在中科院的分區中,1區和2區雜志很少,雜志質量相對也高,基本都是本領域的頂級期刊。中科院分區中四個區的期刊數量是從1區到4區呈金字塔狀分布。
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常用1-4區,且分區前常用大類或者小類,常用說法為某本期刊在大類某學科為某區。而湯森路透期刊分區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即4個等級中所處的位置,常用說法為某本期刊位于某學科的Q幾。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區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區表中,主要參考3年平均IF作為學術影響力,最終每個分區的期刊累積學術影響力是相同的,各區的期刊數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參考當年IF,最終每個分區的期刊數量是均分的。
在國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都采用中科院的分區,有些單位有自己定制的分區。顯然中科院的1區和2區雜志很少,雜志質量相對也高,基本都是本領域的頂級期刊。由于湯森路透期刊分區中Q1范圍的期刊數量多于中科院分區表中的1區期刊,所以有的人發表的論文按湯森路透期刊分區標準算一區,而按中科院分區算2區甚至三區。延伸知識:sci二區期刊發表論文容易嗎?
對于sci期刊分區的問題,小編就介紹到這里,當然對于剛剛步入科研領域和外行的人來說,僅僅憑借分區和影響因子來評價期刊的優劣是不科學的,作者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刊物,必要時也可以咨詢期刊之家的在線老師。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