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1月20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目前我國的勞動關系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也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正確對待勞動和雇傭之間的法律關系,這也是相關人員關注的重心。在本文的研究中,詳細論述了勞動法律關系和雇傭法律關系的相關概念,對兩者之間法律適用性展開詳細探究。
關鍵詞:勞動法律關系,雇傭法律關系,適用性
雇傭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都是以勞務為標準的一種契約關系,在本質上屬于一種社會關系。目前,我國在有關勞務關系的調整中,主要采用了分別調整制度,以雇傭關系接受民法規則調整,并用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當前用工關系逐漸呈現出復雜化的特征,因此必須要進一步認識勞動法律關系與雇傭法律關系,使人們能對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1勞動法律關系與雇傭法律關系的概念研究
1.1勞動法律關系
勞動法律關系主要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根據勞動關系的層次性,可以將其劃分為社會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與個人勞動關系。這些關系重點闡述了勞動過程中,勞動雙方的主客體與義務情況,不同勞動關系所涉及到的主體、影響范圍等都存在明顯差異,但主要顯示了勞動領域要求的安全、保護等基準思想,體現了法律對勞動結果的肯定。
1.2雇傭法律關系
雇傭法律關系最早出現在1854年,隨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雇傭關系理念逐漸成熟,并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推廣。目前,雇傭勞動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一個重要的基礎特征。目前,學術界所認可的雇傭法律關系,就是指在法律控制下,雇員利用雇主所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并接受雇主監督,以勞動行為提供服務并獲取報酬的一種社會關系[2]。
2雇傭法律關系與勞動法律關系的法律適用性比較研究
2.1兩者的法律適用性存在很大差異
從上文研究可知,勞動法律關系屬于社會法范疇,開展勞動利益維護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社會利益,讓全社會能認識勞動、尊重勞動。因此在法律上,勞動關系所承擔的義務比較少,但是能獲得更多的權益;而用人單位,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盡可能的保證勞動者利益。相比之下,雇傭法律關系主要受到民法影響,屬于一種平等的法律關系。在這種關系模式下,合同雙方沒有最低保障的限制,可以解讀為“勞動多少就獲取多少”,雇主通過雇傭來完成自己的目的;而雇員接受雇傭獲取報酬。由此可見,兩者在法律適用性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應該得到相應重視[3]。
例如,在工作中勞動者受到傷害之后,用人單位所承擔的責任也是不同的。在雇傭關系中,當雇員受到傷害后,雇主會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包括醫療賠償、誤工賠償等。而在勞動法律關系中,發生勞動者受損害的現象后,需要依靠工傷保險進行賠償,并且賠償的范圍也是有明顯區別的。這是因為工傷保險具有一定額度,不涉及精神賠償問題。從兩者的賠償內容來看,民事賠償所能獲得的賠償金額較多,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工傷保險往往要比民事賠償更容易獲得。
2.2在處理方式上存在差異
在發生勞動爭議之后,法律處理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在當事人不愿意接受協商的情況下,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若任意一方對仲裁結果不滿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按照具體的法律規定進行處理。而在出現雇傭爭議之后,主要按照民事爭議的方法進行處理。當事人雙方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辦法解決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雇傭關系中,仲裁并不是訴訟的前置程序。
2.3法律保護的一致性
從上文研究可知,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在法律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法律對兩者的保護是相同的。從法律角度來講,無論是勞動關系還是雇傭關系,法律都會對勞動者進行保護,并且兩者的保護目的都是一致的——肯定勞動者的勞動成果。例如最高法院明確規定了雇傭合同中需要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的相關要求,保證雇員能享受勞動保護權利。
同時,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的主體實質意義也是相同的,雖然法律將勞動關系的主體命名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雇傭關系雙方為雇主、雇工。但兩者在本質上是沒有明顯差異的,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勞動關系,體現了勞動雙方合作的特征,而法律在保護雙方權益時,也是會根據這一角度,對雙方進行裁決[4]。
3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了勞動法律關系與雇傭法律關系的相關問題,并在介紹兩者概念的基礎上,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研究。從本文研究結果來看,雖然雇傭法律關系與勞動法律關系在名稱、適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法律對兩者的保護目的是相同的。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人員應該深入研究兩者的關系,盡可能根據兩者的適用性,切實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阮春新.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的法律適用比較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01):38-39.
[2]李大澤,于詩卉.船員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理論解讀[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4(10):43-49.
[3]徐志強.勞動法律關系的“實體化”控制——以“用工”為研究基點[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5):181-192.
[4]段克文.雇傭關系之法律實務分析[J].現代商業,2016(9):176-177.
推薦期刊:法律大方向的投稿雜志有哪些
不論是律師評職稱還是法律專業研究生畢業升學都需要發表一些論文,其實法律方向的可投稿期刊數量還是很多的,作者在選擇期刊的時候,首先您需要根據自己的文章方向和具體的需求去選擇期刊,因為我國的法學期刊有很多,每個人研究的方向可能也不一樣,所以選擇合適的期刊才能最大可能保證自己的文章順利發表。不論是您畢業升學還是評審職稱,如果文章發表的級別不夠的話,也是無效的。下面期刊之家編輯給大家介紹幾本法律類期刊,希望對您評職或升學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