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炭疽病是林木上一類普遍發生的病害,針闊葉樹上都有發生,特別在闊葉樹上更為常見。病害不僅發生 于樹木葉片上,也常發生于果實和小枝上,引起落葉和落果,有的造成葉枯和枝梢死亡。苗期發病,嚴重時可使幼 苗大量枯死,甚至使整個育苗失敗,對林木生產影響很大。本文從林木炭疽病的癥狀、病原菌形態以及發病規律等 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林木炭疽病;危害癥狀;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1 危害癥狀
炭疽病主要表現為在發病部位形成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壞死斑,有的在葉、果病斑上有明顯或不明顯 的輪紋,在枝梢上形成梭形或不規則形的潰瘍斑,擴展后造成枝枯。在發病后期,一般都會產生黑色點,即病 菌的分生孢子盤,在高濕條件下多數產生膠黏狀的帶紅色的分生孢子堆。
2 病原
引起林木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無性型菌的炭疽菌屬,還有盤長孢屬。它們的區分是前者分生孢子 盤上有剛毛,后者沒有,但剛毛是很不穩定的次要特征,所以現在常將后者并入前者成為一個屬。它們的有 性階段不常見,如果有有性階段,則主要是子囊菌中的小叢殼屬。此外,也有將子囊菌中的日規殼屬、短喙間 座殼屬,甚至還有把球座菌屬中一些種引起的病害也稱為炭疽病。 炭疽菌屬的分生孢子盤初埋生,后突破表皮裸露。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兩端鈍或尖, 少數也有呈新月形的孢子,孢子內常有2個油球。
分生孢子萌發時形成1個附著胞,附著胞緊緊吸附于寄 主。在林木上最常見的是膠孢炭疽病,它可危害多種木本植物,具有典型的炭疽病特征。 炭疽病一般寄生性較弱,寄主范圍較廣。如膠孢炭疽病,它的有性階段常是圍小叢殼菌,寄主范圍多達 近百種,雖然有致病性的分化,但有些是可以交互感染的。如由該病引起的蘋果炭疽病,同時還侵染刺槐和 楊樹等,它們可以互為侵染來源。因此,在蘋果等生產中應注意不用刺槐等作果園周圍的防護林。但另一方 面,在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寄主上,這種炭疽菌的致病性又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也常被認為是一個復合種。
3 發病規律
炭疽病菌一般以菌絲在落葉、落果或殘留于樹上的病葉、病果和病枝中越冬,有的還可在芽鱗上越冬。 此外,在有些地方病菌還能以子實體或分生孢子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通過風雨傳播,昆蟲在傳播中也有一定 的作用,通過帶病的苗木和無性繁殖材料,有的甚至通過種子可以遠距離傳播。病菌可通過自然孔口和傷口 侵入,同時也可穿透侵入,但一般多通過各種傷口侵入。比如,杉木炭疽病菌常從發病的針葉擴展到嫩梢上。
八角炭疽病菌常先侵入芽,造成芽枯,再延伸到主莖上。板栗炭疽病菌多從果殼上的毛刺侵入,再延伸到果 實內危害。桃炭疽病菌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侵入寄主組織。由于侵入途徑不同,對病程的長短也會有 一定的影響,一般炭疽病的潛育期較短,在適宜的條件下只需幾天,并不久產生分生孢子,因此,通常炭疽病 都有再侵染。 潛伏侵染在林木炭疽病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處于侵染初期的病菌,由于寄主生長狀況環境條件限 制,而暫時中止侵染活動,待條件適宜時重新活動,引起發病。
潛伏侵染幾乎周年發生。病菌潛伏的部位,包 括樹木地上各個可侵染的部位。炭疽病菌一般以分生孢子萌發時產生的附著胞緊貼于寄主植物的表面,或 以侵染絲、菌絲(菌絲體)在寄生角質層下、表皮細胞間隙或細胞內、氣孔腔室呈潛伏狀態。炭疽病的流行與多種因素有關,尤其與降雨有密切關系,雨水偏多的年份發病也偏重。栽植密度大,枝 葉稠密,通風透光差,易發病。比如,杉木在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林木生長 差時,容易發生炭疽病。偏施氮肥致枝條徒長,組織柔嫩也利于炭疽病的發生。
林業論文范例:現代林業規劃管理及可持續發展
4 防治措施
首先應在經營管理上采取合理措施,促使樹木生長健壯,造林時必須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如蘋果園周 圍避免用刺槐和楊樹等作為防護林。加強撫育管理,造林時不宜過密,保持林內株間枝葉不相銜接,幼林要 及時修枝,保持林內通風透光。進行科學的土壤管理,合理復墾,適當間種綠肥,追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不偏 施氮肥。清除病葉、病果及病枝,以減少病菌的侵染源。
利用和選育抗病樹種和品種,或在林內補植抗病優 株,改善原有林分結構,也是防治炭疽病應注意的方面。在加強經營管理的基礎上,必要時也可以使用殺菌 劑進行化學防治。但炭疽病一般發病期較長,并存在著潛伏侵染,噴藥次數較多,成本較高。
作者:黃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