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10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只有做到科學的利用水資源,才能促進廣大灌溉區的信息化建設,以我國現有的大型灌區的發展情況為依據,系統的分析發展現狀,為灌區的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管理。
關鍵詞:大型灌區;信息化;模塊化設計
灌區其實就是擁有固定水源并且有一整套引流、灌溉系統的人類經濟社會產物。大型灌區作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作為基礎設施,是保障我國糧食生產的根本條件。我國的大部分灌區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產物,由于工程老化,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處于超負荷運作,效率非常低,導致事倍功半的情況,嚴重浪費水資源。
因為水資源的變化因素太多、自然降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再加上大型灌區呈現分散性等原因,從而導致了灌區管理的難度很大。為了迎合我國高速發展的進程以及農業先進化的發展速度,只有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灌區管理中,才能將灌區內的水資源合理有效的運用起來,才能提高灌區內管理效率大規模提升。
水資源論文投稿刊物:《人民長江》于1955年創刊,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辦的水利水電技術綜合性科技期刊,2008年改為半月刊。主要內容為宣傳長江治理與開發戰略規劃,報道治江工作重大進展與建設成就,總結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實踐經驗,交流國內外水利水電先進技術。近年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的治江理念,重點對長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進行了宣傳報道。
國內研究現狀
灌區信息閉塞,技術條件落后
有關研究表明,我國觀測設施十分稀少,條件落后,沒有辦法對需要用水的地方進行及時的了解。在如今這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可是大部分灌區還用著十分簡陋的觀測方式,多用前人的經驗來測量,測量精度也較低。
因為技術手段的落后,灌區無法弄清楚各個水流的基本特征,也沒有辦法收集到其他有用的信息,灌區用水的調度完全憑借著經驗以及簡單的技術手段,這就導致了大多數灌區用水的不確定性、不定時性、不穩定性,這就造成了灌區作物的低產,對水資源造成了浪費。
(二)灌區內通訊措施陳舊、落后
在這個現代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灌區內的通訊手段還是利用手機通訊或者寫信的落后方式,面對瞬息萬變的水資源,這種通訊手段就顯得過于落后,無法實時監控。
(三)灌區負責人個人素質有待提高
要想對灌區進行信息化系統改革,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作為灌區管理人員,必須首當其沖的接受信息化技術的培訓,提高個人信息技術的進步。這樣才能應對灌區建設信息化系統,并對其進行日常的管理以及維護,將信息化系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建設信息化系統容易,難在改變人們思想中陳舊、落后的觀念,要讓灌區的人員接受現代信息化系統,這樣才能推動信息化系統建設,只有灌區人員接受了現代信息化技術,才能對建設好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日常的使用以及維護管理工作,切實有效的落實,腳踏實地的發揮信息化系統,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
在建設信息化系統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硬件設施的投入,對于軟件的投入比例過小。只重視硬件,忽略了軟件,從而導致硬件設施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工作量,造成了事倍功半的負面作用。
灌區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信息閉塞
因為在建設信息化系統缺乏經驗,沒有制定好規章制度,不同灌區各自為政、互不相商,導致了灌區內信息的閉塞。做了許多的無用功,鋪張浪費現象嚴重[1]。
信息化系統概述
建設灌區信息化系統必須經過實地考察,根據每個灌區的特點,來建設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化系統,通過實地考察、分析自身問題,最后確定適合本灌區的信息化服務平臺。
一旦信息化系統建設起來,依據現代高新科技,可以對灌區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管,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灌區內的管理效率與工作效率,為灌區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
大型灌區一般都是由灌區管理局統一管理,負責把固定水源引流到缺乏水資源的地方進行農業灌溉。
灌區的業務復雜而繁多,上到雨水的監測,下到水資源的引流與調度。運用信息化系統才能高效的利用水資源,只有依靠科學的監管,才能將將水資源運用到極致。
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是用于管理層人員、管理負責人員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灌區內的管理工作做到科學的統籌規劃,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水資源的利用率[2]。
三、設計思路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主要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水資源做到實時監控,做到引水工程的實時監控、水中工程設施的安全監管、對調度用水的分配問題。設計思路是成立一個調度管理中心站,在灌溉區的總干渠以及其他分渠安裝信息化量水系統以及攝像工具,做到實時監控。從多方面監控水資源,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對灌區進行科學的管理[3]。
四、總體框架
信息化系統平臺是一個涉及領域很廣的IT系統,主要是以信息化系統平臺為主,它將信息整合到一起,建立了一個信息共享,資源集中的數據庫。系統的核心是將遠程監控裝置、實時圖像監控設施、信息化通訊網絡等集合到一起的信息化系統平臺[3]。
五、大型灌區信息化系統主要功能分析
(一)現代化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下,為灌區負責人提供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利用網絡化的管理方法,對灌區進行高效、實時監控。
信息化系統要做到高效、快速、準確、穩定的監管灌區內的水資源。
一切都要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的。
系統必須有具有向網絡發布信息的能力[4]。
安全系統
安全系統有兩個方面,硬件和軟件,主要是保障信息化系統的正常運行,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穩定高效的運作。
建立防火墻。
保護信息化系統的正常運作,分析往來的數據,能夠很好地保護信息化系統。
設立個人登錄賬戶
利用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訪問,監管用戶行為,防止機密文件的泄露。
做好病毒入侵的防護措施
一定要注意用網安全,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要分隔開。配備專業的網絡安全人員定期的進行殺毒工作,或者安裝殺毒軟件。降低電腦中病毒的風險,定期升級安全軟件。
做好數據備份
為了防止系統出現操作失誤故障出現數據丟失,做好數據的備份處理,以備不時之需[4]。
結語:大型灌區由于硬件、軟件設施上的落后,導致了效率的底下。由于傳統灌區還在用經驗和固定的模式運作,灌區改革勢在必行。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水平的進步,灌區也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著重從灌區的發展情況入手,針對灌區現有的缺點不足,設計了灌區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方案,為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科學支持。
參考文獻:
[1] 趙來生.大型灌區信息化軟件系統設計[D].天津大學,2014
[2] 程廣平.大型灌區信息化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3] 邊玉國.李積軍,郭志成.大型灌區信息化系統總體方案設計[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8(07)
[4] 陳冰峰.大型灌區信息化應用系統分析與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
作者:熊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