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0月24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隨著生豬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少上市公司也大力發展這一業務,但在這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本文首先探討了我國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發展現狀,進而分析了我國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治理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最后給出了一系列強化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來解決當前困境。
關鍵詞: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治理問題
一、生豬養殖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豬肉生產和消費的大國,在國際上,已多年占據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國的地位,豬肉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5%左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豬業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50%左右,豬肉產量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2008年-2010年,全國豬肉總產量連續三年回升,2011年出現小幅下跌后,2012年全年豬肉產量持續增長,而豬肉價格,在經歷了2008年的大幅上漲,2009年、2010年的觸底回升過程后,2011年-2012年仍然一度快速上漲,不僅打破了生豬養殖行業“賺一年,虧一年,不虧不賺又一年”的過山車行情,也讓更多的上市公司注意到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前景,并投身生豬養殖。
2011年-2012年,除新五豐、雛鷹農牧、羅牛山等老牌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繼續擴張發展外,鋼鐵IT等非養殖行業上市公司也紛紛加入其中:新希望集團宣稱將投資50億在遼寧養豬和雞鴨,武鋼集團宣布投資390億元建設萬頭養豬場,山西焦煤集團與雙匯集團計劃合作建設年可屠宰生豬200萬頭、加工肉制品10萬噸的屠宰加工基地,正邦科技稱與北大荒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在五年內實現“黑龍江600萬頭生豬產業化”的戰略規劃,至2012年底,有將近30家上市公司陸續投資生豬養殖或其相關產業鏈。
伴隨著大批上市公司的陸續加入,生豬行情并沒有隨之一路走高,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初生豬行情持續回落,豬糧比價一度跌破6.0,部分生豬養殖戶深度虧損,上市公司在養殖行業發展的所面臨的相關的問題也開始被人們所關注。
二、我國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治理面臨的困境
(-)規模化程度不高,市場周期波動劇烈
雖然上市公司紛紛加入養殖行業進行規模養殖,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仍面臨著散養模式長期占主導地位,,規模化養殖水平較低的困境。目前,我國農區養豬主要是農戶散養和專業養豬戶兩種形態,企業規模化生豬生產只占到極少部分,以湖南為例,2011年湖南省出欄生豬7734.24萬頭,其中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規模場僅24427戶,年出欄生豬2620萬頭,只占湖南省總出欄的32.5%。生豬養殖行業的區域分散的特點使得生豬屠宰加工行業亦呈現高度分散格局。
2006年生豬出欄量達到6.8億頭,3家龍頭企業的屠宰量占比不足5%。我國生豬散養戶以及大量中小規模養殖戶受規模的影響和資金和人員的限制,生產和管理還屬于粗獷式經營,科學飼養的意識淡泊,精細化管理嚴重滯后,同時由于散養養戶缺乏計劃性和前瞻性,對市場供求的反應往往滯后,抗風險抗疫情能力不強,常常會在行情好時一哄而上,行情差時棄市轉產,如此反復,周期性的波動。 可見,散養養戶盲目生產的行為是造成我國生豬生產周期過山車波動的根源。
(二)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力效率低
雖然近年來,農機具購置補貼的政策效應已經逐步向畜牧養殖機械滲透,但是目前我國畜牧養殖業機械化程度仍然不高,包括生豬養殖上市企業在內,生豬養殖各個環節依賴人為控制,實際判斷受員工技術能力、生產經驗影響較大,而員工責任心等行為因素無法把控,生產管理無法量化,生產的擴大和增長也主要靠增加從業人員的數量這一單一途徑來實現。隨著近兩年來,人力成本的逐漸上升,人力效率問題已經越來越被企業所關注。
(三)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上市公司公信力面臨挑戰
三聚氰胺奶粉問題震驚全國,接著白酒塑化劑超標、光明牛奶“酸敗門等上市公司食品安全問題紛紛曝光,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事故讓人們把目光紛紛投向上市公司食品安全管理。正當上市公司公信力因為食品問題集中曝光而受到巨大的挑戰之時,“3·15瘦肉精”事件把中國豬肉安全問題帶入人們的視野。 豬肉在我國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結構中占有重大比例, 豬肉質量安全狀況涉及人民健康和基本消費安全關乎食品市場的穩定和國際貿易競爭地位,生豬養殖上市公司如何保障豬肉質量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系,現已成為生豬養殖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個難點。
三、強化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治理措施
面對困境與挑戰,我國養殖上市公司如何能夠抓住機遇,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整個行業發展:這基本上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來開展工作。
(一)發展龍頭養殖企業,提高規模化程度
一是發展企業規模養殖,企業養殖注重長期收益,不會盲目追高殺跌,加上企業規模養殖產量穩定,對豬肉市場的供應產量也相對穩定,能減緩生豬市場周期性波動 ,改善整個生豬養殖產業市場環境。二是發展龍頭養殖企業,通過推廣“龍頭養殖企業+農戶”的組織模式。由龍頭養殖企業建立仔豬繁育基地,將專業仔豬繁育場的商品仔豬分發到分散育肥戶,通過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獸藥、統一技術指導培訓對農戶養殖進行標準化管理,最后通過龍頭企業統一收購,給農戶提供統一的信貸支持的方式使單獨分散的農戶與相關的龍頭企業聯合起來,提高生豬產業的組織化程度。目前,“龍頭養殖企業+農戶”的組織模式已經越來多被養殖企業采納嘗試,如新五豐發展 “公司+農戶”模式,從仔豬繁育到商品豬育肥一體化經營,集中采購飼料、統一防疫、及統一員工技術指導。
(二)提高機械化,降低成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械化養豬的推廣是推動養豬業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提高機械化生產養殖不僅可以減少占地,提高飼養效率、豬只存活率,減少疾病風險,從而降低建設成本、養殖成本和風險成本,還可以減少用工量,降低人力成本,以一個萬頭豬場為例,采用萬頭豬場機械化養殖設備,其成本僅為人工作業的1/3,甚至更低。同時,采用機械化養殖還可以響應地方政府的節能減排策略,通過政策資金引導扶持種養結合,做好排污管理,不僅不會污染環境,還可以變廢為寶。發展機械化養殖是生豬養殖業向規模化、標準、生態化發展的關鍵之一。
(三)實施供應鏈管理,保證食品安全
保障豬肉市場產品安全需要飼料生產體系、生豬養殖體系、屠宰加工體系、儲運銷售體系各體系協同合作,共同保障優質豬肉供應鏈各環節主體質量安全。因此,實施供應鏈管理,構建由適度規模飼料廠、養豬場或養豬專業戶、屠宰加工企業和超市為主要節點的優質豬肉供應鏈,是解決目前中國豬肉質量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目前各大生豬養殖業都已經注意到這一點,開始嘗試相關優質供應鏈的構建或者全產業鏈的打造,如新五豐集團收購廣聯公司,投資興建長株潭生豬交易市場項目,使其在原有飼料養殖生豬肉品銷售的基礎上,增加屠宰加工體系,擴大冷鏈銷售,拉通全產業鏈,形成市場競爭力的全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雙匯集團開始將生豬采購重點轉移向規模化養殖場,并計劃建大型養殖基地,配套相關飼料加工廠,打造雙匯屠宰體系的上游供應鏈。
參考文獻:
[1] 佚名.未來生豬養殖面臨七個挑戰,當代畜禽養殖業雜志-2012年第08期
[2] 沈銀書,張存根,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展望, 中國畜牧雜志2011年 第47 卷 第 14 期
【3】孫世民,彭玉珊,論優質豬肉供應鏈中養殖與屠宰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行為協調,《農業經濟問題》( 月刊) 2012 年第3 期
【4】佚名.我國生豬養殖發展趨勢及美國借鑒,博亞和訊
相關閱讀:《農村養殖技術》農村養殖業論文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