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1月0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這篇園林綠化論文發表了鹽堿地區園林綠化施工技術,論文闡述了通過優化品種選擇配以改土治堿、科學養護等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鹽堿地區園林綠化的成活率,提升城市整體的園林綠化效果,采用科學地方法進行養護管理。
【摘要】鹽堿地區土壤壞境不適合植物的生長需要,給城市園林綠化工作造成了困難,成為社會生態環境的建設的阻礙。如何利用鹽堿地區土壤關系到區域環境保護及生態經濟的發展,必須認真對待。
【關鍵詞】園林綠化論文,鹽堿地,園林綠化,技術措施;施工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進程的推進,首鋼、北汽等企業陸續遷入河北唐山、滄州等地,該區域的城市建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園林綠化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地處冀中平原的滄州及天津、河北唐山等環渤海地區的土壤經常會泛起一層白堿,且土壤易板結,質地堅硬,自然條件極差,我們將此類地區的土壤歸屬于低洼鹽堿灘地,土壤鹽堿量較重區域,園林綠化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時也大大地增加了園林綠化的難度。因此,濱海鹽堿地綠化是園林施工的一個新領域,也是我國目前提倡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鹽堿地土壤含鹽量高,PH值也大,若不選擇適宜的樹種,不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則濱海地區園林綠化項目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對創建生態、美化人居環境的建設帶來障礙。
1鹽堿地的概述及危害
1.1鹽堿地概述鹽堿土通常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和堿分的土壤,將擁有一定數量鹽堿土的地區俗稱為鹽堿地區。在我國擁有較大量的鹽堿地,基本上可劃分為內陸鹽堿地和濱海鹽堿地兩大類[1]。河北滄州、唐山及天津市主要為濱海鹽堿地,占地面積廣,且靠近海邊越近,其鹽漬化程度越高,滄州黃驊市地區的地表層含鹽量約在0.3%—0.6%,地被多為蘆葦、鹽地堿蓬等鹽生植物為主。1.2鹽堿地所產生的危害作用鹽堿地一般是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溶解性的鹽堿成分,或是在土壤膠體中吸附有較多的氯化鈉、碳化鈉等混合物的鈉離子造成的。通常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含有較高濃度鹽分的影響制約下,植物細胞會通過自身的滲透調節功能,相應地通過吸收過濾并積累起高濃度的離子,致使植物細胞內的酶蛋白的空間構型和原生質內的一些膜的構造受到影響,從而改變了細胞膜的滲透性和自身生化反應的平衡性,從而破壞植物內部的生理機能,導致植物吸水困難造成生理干旱,使植物的生長發育、光合作用等生理過程受到阻礙,發生鹽害作用,進而出現植物葉綠素破壞,葉片變花,甚至植物死亡等現象。可見,嚴重影響新栽植物的新根萌發,對后期植物的生長十分不利。
2選擇耐鹽堿的園林綠化植物
2.1優先選用耐鹽堿的喬木在鹽堿地區進行城市園林綠化時,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優先選擇適應性的的喬木樹種或品種作為園林綠化中的骨干樹種或基調樹種,它直接影響到園林綠化效果的好壞。經過歷年來的實踐證明,在華北的滄州、唐山、天津等鹽堿地區,種植的國槐、白蠟、垂柳、法桐、刺槐、家榆、旱柳、椿樹等喬木有良好的適應性,展現的綠化效果較好。在充分利用好當地鄉土樹種搭架園林綠化骨架的同時,可依據每個實施項目的特點及所處的具體環境,可以有針對性的適量引進選用一些新的喬木樹種,從而豐富整個景觀綠化層次與結構,提高整體綠化效果與質量。隨著房地產的快速發展,最近幾年在天津有不少項目為了打造園林景觀特色,增加一些樓盤項目的銷售賣點,盲目地引進白樺樹,結果栽植當季效果好,隨后開始大批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白樺耐嚴寒、喜酸性土壤,而天津夏季溫度高、濕度大,且屬于鹽堿地區,故難成活。近些年,在天津、唐山等地通過引進栽植的山杏、山桃、李子等小喬木生長表現良好,在園林綠化中取得了較好的景觀效果。2.2選擇適應性強的耐鹽堿灌木及地被植物在一個園林綠化項目中,為了形成良好的園林景觀氛圍并打造適宜的景觀環境,花灌木及地被植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既可以豐富鹽堿地區的綠化植物品種,還可以豐富整體綠化層次,增強景觀效果的層次立體感。在天津、河北鹽堿地區的園林綠化中被廣泛應用植物諸如紫葉矮櫻、丁香類、榆葉梅、連翹、金葉榆、矮化金枝國槐、紫穗槐、檉柳、星星草、披堿草等植物。
3鹽堿地園林綠化技術措施
為改變北方鹽堿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做好鹽堿地綠化工作,同時營造宜人的園林景觀環境,不僅僅要從選擇好抗性強的耐鹽堿的植物品種單方面入手,還應針對土壤特點、樹木特性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根據不同項目的立地條件、綠化定位要求以及項目資金配置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常用的技術措施如下:3.1客土提升栽植地面法通常在地下水位高,鹽堿化程度嚴重的低洼鹽堿地區域,可采用更換優良種植土并筑造微地形或修建高60—100cm的花壇、樹池的方法來提升綠化種植地面,以減輕鹽堿土壤對植物生長造成的不良影響。具體做法如下:先在綠化施工種植區域底部取出30—50cm的鹽堿土,然后再回填20—30cm的爐灰渣,以起到防止鹽堿上返的作用,最后將種植土堆筑成微地形或填滿至花壇、樹池內,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的相對高度,以減少鹽分的危害。該法若大面積實施,更換土方數量大,經濟成本較高,因此,適用于綠化施工面積較小,且綠化效果要求高的項目或是重要景點的綠化工程。在營造微地形景觀時,可以適當在地形高起部位選用一些不耐鹽堿的特色植物,在低處選用本土的較為耐鹽堿植物。3.2挖大坑、換種植土,坑底鋪爐渣做鹽堿隔離層結合項目特點可依據樹木品種、規格采用適當加大種植穴更換種植土的方法進行處理,此法一般用在地勢較高、土壤周邊排水良好、含鹽量較高的區位。在種植穴下部設置排水層,采用碎石、陶礫、煤渣等混合物進行回填,約20cm厚;然后在排水層之上回填優質的種植土,樹木在澆水后宜在樹穴表面撒5cm左右的中砂,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此法適用于較大的或較珍貴的喬木類種植。花灌木一般挖坑80cm見方,深度為70cm左右,坑底設置隔鹽層,先鋪15cm爐灰渣,而后坑內再回填種植土,從而給植物生長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3.3鋪設隔離層防鹽法鋪設隔離層作為鹽堿地區園林綠化的特殊技術環節,其目的主要利用碎石、煤渣及建筑垃圾等設置隔離帶,防止綠地底部原有鹽堿土中的鹽分上升。在鋪設時應注意:取用不太碎的顆粒狀、塊狀材料(一般石屑直徑≤1cm,石子石屑直徑≤3cm)。不可選用石粉或爐灰,且不能含有大量雜質。常用的隔離層鋪設厚度為15cm,厚度誤差范圍±1cm。一些工程還會在隔離層上鋪設麥草、稻草、麥桿等材料,其鋪設厚度為虛鋪50cm,壓實后約為5cm。鋪設隔離層上面鋪設土工布。施工時注意避免運輸車輛及機械等將底部鹽堿土和隔離層碾壓在一起,削弱隔離層的保護作用。做好底部隔離后,還應在回填客土前將綠地的四周進行隔離。具體做法是用防滲膜從底層隔離層開始圍在綠地四周,當材料較短需要搭接時要保證重合面積,防滲膜上部高于地面20cm以土石壓緊,在回填時,注意防滲膜不要脫落。此種方法可有效地阻隔鹽堿的侵蝕[2]。3.4其他處理方法在鹽堿地區的園林綠化施工中,有的項目因成本的限制,常常采用一些較為簡單的施工技術方法,在提高樹木成活率,營造景觀效果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常見方法如下:3.4.1增施有機肥可有效地改鹽治堿地處滄州等地的農民在農業種植時通常采用在鹽堿地上增施有機肥的方法來改良土壤,以調整土壤的酸堿性,保證土壤的理化性狀有利于樹木根系生長,進而提高樹木的成活率。此法在我國北方農村林果種植中可見,大大地提高了樹木的成活率,在園林綠化中完全可以借鑒。3.4.2通過利用生物進行土壤改良可預先種植抗鹽堿力強的草或苜蓿等綠肥植物,等植物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將其翻耕人土中,以增強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從而降低土壤中的鹽堿含量,提高樹木花草的成活率,此法曾在滄州地區使用過。3.4.3挖坑曬土,灌水壓鹽一般在秋季將土壤挖出晾曬,促進了土壤的熟化;同時土壤經過雨水的淋洗,含鹽量也會減少。另外,在春季植樹前可先用大水進行漫灌,從而將土壤中鹽分壓住,降低含鹽量。此法與更換耕質土起到相同的作用與效果,在工程中應用較少,因占用時間較長,多用于農業大田種植。
4采用科學地方法進行養護管理
4.1科學灌溉在鹽堿地綠化施工中,綠化植物的灌溉極為關鍵,必須嚴格控制。鹽堿地綠化尤其應重視后期養護工作,嚴格控制灌溉水量和次數,宜量大次少,不可過于頻繁,并且每次澆水均要澆透。在雨后或澆水后應及時進行種植穴松土工作,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防止返鹽返堿。4.2增施有機肥土壤改良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施用有機肥,同樣也適用于鹽堿地的土壤改良。在養護過程中通過施用有機肥,可有效地使植物的立地條件得到改善。4.3使用改良劑進行鹽堿地改良在鹽堿地綠化施工過程中,通常會在土壤中摻用硫酸亞鐵等酸性物質,以有效控制土壤的pH值。但在實際應用中,長期使用硫酸亞鐵等物會造成土壤板結。近年來,有的項目開始在小范圍綠化區域內嘗試使用食醋等物,使用后效果表現良好,既有效地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又不會造成土壤板結[4]。
5結束語
總之,鹽堿地區的園林綠化已是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復雜的、有難度的系統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著眼探索鹽堿地治理改良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綜合運用行業中的各種新材料、新方法、新技術。同時,還需要每一位綠化工作者在項目中對各個施工環節進行嚴格控制,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充分解決鹽堿土地的利用問題,以期對生態壞境的改善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黎立群.鹽漬土基礎知識[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2]徐維坤,黃積善,杜貴喬.濱海鹽堿地園林綠化綜合配套技術[J].寧波農業科技,2007(2):21-25.
[3]馮來兄.鹽堿地綠化施工技術[J].南方農業(園林花卉版),2007(8).
[4]張凌云.土壤鹽堿改良劑對濱海鹽潰士的治理效果及配套技術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4
作者:張鉅金 單位:中糧(北京)農業生態谷發展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南方農業》創刊于2006年,是由重慶市農業委員會主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主辦的農業學術刊物。主要欄目:遺傳育種,栽培與植保,園林花卉,生理生化,生物技術,動物科學,農業機械,貯藏加工,農業經濟,產業發展,城鄉統籌,農業信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