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6月21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 要: 本文研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廈門市現代物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本文首先從物流業發展、產業集聚、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等方面分析廈門物流業發展現狀和特點,提出廈門物流業存在著基礎設施運力不足,區域競爭同質化,信息化建設薄弱等主要問題,最后探討進一步推進廈門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實現路徑。
關鍵詞: 雙循環; 現代物流; 高質量發展
廈門是國際航運關鍵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同時還擁有國家口岸機場和國家樞紐鐵路,物流基礎設施十分完備。根據不同功能優勢,目前廈門市已建立臨港、海滄、前場、翔安等物流產業集聚區,物流市場發育比較充分,物流產業服務能力強,有較強的區域效應。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蔓延,加上世界經濟貿易發展“逆全球化”勢態,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面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廈門提出“十四五”時期努力建成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構建更開放的國際循環戰略支點,這對廈門物流業的發展提出了重點突破的方向,以應對經濟轉型升級、消費轉型升級擴大規模和國際供應鏈再造。
1 廈門物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1. 1 城市實力持續增強,物流業發展成果斐然
“十三五”期間,廈門市 GDP 年均增長 515. 42 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量多出 183. 85 億元。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廈門現代物流產業不斷壯大,相關市場主體約 9000 家,從業人員超過 30 萬人。2020 年實現物流產業總收入 1301. 23 億元,比 2015 年底增長 39. 6% 。物流產業要素進一步聚集,物流服務質量提升,物流更加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為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1. 2 多要素集聚為廈門市物流業跨越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作為國家港口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集結了營商環境、物流網絡、企業集聚等諸多優勢,為物流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廈門市積極探尋“自貿試驗區 +樞紐經濟”的發展路徑,推動物流服務民生、融合產業、增效提質,加快實現物流業從“支撐”到“支柱”的跨越式轉變。物流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廈門市提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空間,推動廈門市內需與外需的協同聯動、擴大進出口貿易、吸引更多外資與對外投資企業協同發展。當前,廈門市圍繞現代供應鏈、大宗商品增值服務、跨境電商、冷鏈物流、食品加工及配套服務等領域和方向,培育本土和引進域外的物流、商貿龍頭企業,形成集約、智慧、創新、高效的產業集聚。
1. 3 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十三五”時期,廈門依托對外交通設施形成東渡、海滄兩個臨港空間集聚區,形成以前場物流園區、同安工業集中區為主體,沿 324 國道等干道散點布置小型物流集聚區為補充的現代物流樞紐體系。全市縣( 區) 級物流節點覆蓋率達到 100% ,鄉鎮級物流節點覆蓋率達到 100% ,村級物流網絡節點覆蓋率達到 66% ,已備案快遞末端網點達到 836 家。基本形成了“兩橫七聯”貨運通道格局。高崎機場成為全國東南地區重要的航空中心樞紐,航線覆蓋亞歐、北美、大洋洲。對比福州長樂等其他省內機場,高崎機場航線通達性強,腹地覆蓋廣度、航班運行效率具有較大優勢,區域樞紐地位已基本形成。廈門港航運網絡進一步拓展,開通“絲路海運”航線 55 條,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208. 19 萬標箱,集裝箱班輪航線 157 條,其中國際航線 99 條,內支線 12 條,內貿線 46 條。海西鐵路網形成以廈深鐵路、龍廈鐵路、福廈鐵路、鷹廈鐵路為骨干,以海滄港貨運專用線、東渡港貨運專用線為支線的“四干兩支”的鐵路線網格局。公路初步構建“內外通達,環灣放射”的路網骨架。
2 廈門物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 1 物流基礎設施運力不足,需要創新完善
就目前廈門物流的基礎設施條件來看,鐵路缺少專用運輸線,導致貨物運輸承接不夠; 港口結構不合理,缺乏大型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設施水平滯后導致難以滿足個性化的運輸需求,大部分運輸企業運輸工具結構單一,適應不了企業的多樣化運輸需要; 作為主港區的海滄港區存在輸運體系不完善甚至混亂,臨港產業用地和配套服務設施嚴重不足,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廈門對外貿易的發展。
2. 2 區域競爭同質化,突顯經濟腹地不足近年來福州加快了經濟建設的步伐,逐步成為東南地區物流關鍵點城市之一; 泉州近幾年也加快物流園區建設,不斷加強對跨境電商的扶持,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 海西經濟特區依靠莆田湄洲灣港區向東持續發展擴大貿易范圍,區域性的同質競爭使廈門物流業發展陷入瓶頸。受限于經濟腹地不足,廈門物流業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礙,如何打破經濟腹地因素的限制,從而擴大貿易量,推進區域合作,促進物流業的跨越式發展是廈門當前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2. 3 信息化建設薄弱,現代物流體系
需進一步完善現代物流是一個復合型的鏈條化產業,信息化建設的主體從政府到交通部門,行業協會到業者,涉及多個行業和行政管理部門的相互合作。目前初步建成廈門市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但交通數據資源涉及跨部門、跨層級信息互聯互通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集約化管理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當前物流業不再局限于硬件配套設施方面的競爭,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延伸物流產業鏈,增強競爭力成為現代物流業競爭的主要方向。
3 推進廈門市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思考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戰略機遇期,建設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和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物流供應鏈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充分的市場條件,將極大促進物流供應鏈的發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提升服務能力,增強對供應鏈的整體控制力,從而提供高效優質的物流服務,支撐和引領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同時通過供應鏈服務支撐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最終實現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廈門市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為更好地順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建設國際性物流樞紐城市為產業總體定位,以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和服務質量為核心,以發展國際化、現代化、智慧化、綠色化物流為目標,充分發揮物流產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作用。
3. 1 路徑選擇
3. 1. 1 加強基礎體系建設,支撐產業高效運行
( 1) 全市形成三級城市配送網絡體系,加強分級配送節點建設,推進鄉鎮農村生產配送網點建設。( 2) 加快港口轉型升級,提升港口的服務和運載力以適應集裝箱船大型化發展趨勢,實現大型集裝箱船全天候通航無壓力通航。( 3) 優化海滄港區、東渡港區后方用地布局,完善港區集疏運體系,推動陸地港和服務基地建設。完善前場口岸和多式聯運服務能力,打造優質臨港產業集群,完善空港 和 海 滄 港 區、閩 西 南 協 調 發 展 區 的 貨 運 通 道建設。( 4) 規劃、預留物流用地和配送末端網點用地,物流項目集約功能布局,規劃建設共享倉儲、堆場、商務辦公等基礎設施,以順應制造、商貿和物流需求社會化、專業化趨勢和物流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3. 1. 2 加強與腹地經濟 區 物 流 合 作,提 升 區 域 輻 射能力
( 1) 與腹地經濟區形成合理分工的區域物流協作體系。一是規劃重構內貿航線,以遠洋干線為骨干、近洋支線為支撐,拓寬集裝箱運輸渠道。二是加強與內陸地區有關城市交通運輸業的合作,以閩西南和閩粵贛為基礎腹地支撐,構建以廈門為核心的國際、國內物流大通道,形成陸海、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物流服務網絡。三是大力發展集裝箱的海鐵聯運業務,鐵路部門加強與有關航運企 業 的 密 切 合 作,提 高 中 轉 效 率,拓 寬市場。( 2) 借助“互聯互通”戰略之勢,發揮對臺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等優勢,拓展臺灣與東南亞大陸通道,同時持續升級做大做強“中歐班列”,提升服務質量,為海峽兩岸、東南亞和大陸東南沿海貨物集散提供更廣闊高效的現代物流渠道。
( 3) 發展高端物流服務,建設區域性物流服務集聚區。吸引物流企業采購配送中心以及供應鏈管理中心等功能區域總部落戶廈門,促進服務的優化。進一步明確規范物流產業聚集區功能定位,引導物流資源進一步聚集和功能整合,提升物流用地利用效率,增強物流產業聚集區產業聚集效應。( 4) 加強載體和通道建設。一是通過中歐班列和“絲路海運”鼓勵企業拓展市場腹地,發展跨境物流業務拓展國際物流通道和搭建國際物流網絡。二是支持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提升物流載體的要素聚集能力和發展質量,提升物流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3. 1. 3 進一步完善物流服務體系一是構建均衡發展的物流服務系統,重點引進采購貿易、物流分撥、供應鏈金融、區域總部等大型物流綜合體項目,吸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集聚。引導物流資源進一步聚集和功能整合,提升物流用地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五大物流產業聚集區產業聚集效應。二是鼓勵物流企業創新服務業態。推動運輸、倉儲、代理、商貿批發企業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延伸服務鏈條,向供應鏈一體化方向發展。三是融合物流業與相關產業。推動物流服務社會化、專業化,加快物流產業與商貿、制造、金融、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等的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途徑和業態、模式,做強做大物流產業。基于“互聯網 + 物流”的發展需求,促使物流業向數據、金融、流量、營銷等業態滲透,提升物流用戶及行業的效率,促進物流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3. 1. 4 建設智慧物流平臺,注重物流創新管理
一是加強物流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物流平臺。通過標準化、數字化建設,提升物流設施、物流裝備、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水平,搭建共享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二是鼓勵新技術應用,提升智能化水平。
( 1) 推進現代物流與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合發展,促進物流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
( 2) 貫徹新發展理念,使用新能源設備和綠色包裝,實現節能降耗綠色發展。三是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提升發展質量。
( 1) 推進供應鏈與制造業、商貿業深度融合發展,降低生產、經營和交易成本,助力制造業、商貿業發展。
( 2) 鼓勵供應鏈企業融入參與全球供應鏈網絡分工,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構建交易服務平臺,吸引各種資源要素集聚。四是改善通關環境和信息化水平。優化通關模式流程,提升通關效率,從而增強口岸競爭力; 加強互聯網的數字信息化技術應用,創新服務模式改善業態,提升產業服務水平和區域競爭力。五是繼續推進單一窗口、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等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和探索新服務模式。加快國家物流樞紐信息平臺建設,整合樞紐范圍內各個物流參與主體信息資源,并對接其他國家物流樞紐信息平臺,加強與其他國家物流樞紐之間的聯動。
3. 1. 5 構建多層次“場站 + 通道”貨運體系建立多層次“場站 + 通道”貨運體系,形成“兩橫十聯”的貨物運輸通行道路格局,實現海陸空鐵貨運交通的完美對接,打造高效無阻、安全完善的貨運交通體系。整合新機場、港口、鐵路、公路等資源,打通痛點堵點,構建無縫銜接的現代化海陸空鐵聯運體系; 加強與閩西南和內陸城市的交通聯系,形成對外、對內暢通的集疏運體系,助力廈門“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廈門統計局. 廈門經濟特區年鑒( 2021) ,“十三五”時期廈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綜述[EB /OL]. 廈門: 2021.
[2]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現代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 廈府規[2021]3 號. 廈門: 2021-06-25.
[3]許崗云. 廈門打造千億物流產業面臨問題及應對措施[J]. 物流科技,2017,( 07) : 121-123.
[4]陳方健.“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的論述及啟示[J]. 物流技術,2021,( 09) : 31-32.
[5]福建省物流協會. 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廈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EB /OL]. 廈府辦( 2021) 14 號,廈門: 2021-03-05
作者:周彩艷 何葛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