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23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為更好地滿足教學、競賽選拔的需求,培養符合社會市場需要的技能人才,對機械零部件測繪精品課程開發進行探究。從課程教學現狀、學生規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師資、課程場所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課程建設目標,以及提升教學團隊綜合能力的策略。精品課程開發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傳統課堂教學,豐富網絡數字化教學資源,滿足信息化時代的教學需求。
關鍵詞:機械零部件測繪;精品課程;開發
1課程現有基礎及存在的問題
1.1課程教學現狀
機械零部件測繪課程是我校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電梯安裝與維修、城市軌道交通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根據一體化課程項目教學法的要求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是在前期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金屬工藝學等課程的基礎上,為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而開設的一門一體化課程。
機械工程師評職知識:機械制造領域教材如何出版
1.2學生規模
2018年度我系招生497人,比2017年多47人。現機電系有在校生1778人,其中機電一體化專業832人,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用與檢修專業391人,數控加工專業210人,電梯安裝與維修專業164人,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167人。
1.3課程目標
第一,綜合目標。能選用正確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對減速器進行測繪。第二,具體目標。其一,能使用工具正確拆卸減速器。其二,能選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對零件進行測量。其三,能選用正確的測量工具對零件進行測量并準確讀數。其四,能選用正確的表達方案表達零件的外形和內部結構。其五,能正確并快速繪制零件草圖。其六,能根據零件的工作要求確定技術要求。
1.4課程內容
第一,二級齒輪減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裝置簡介。A.減速器的工作原理。B.減速器的潤滑方式。C.密封裝置。D.定位裝置。E.油標裝置。F.換油裝置。G.觀察窗和透氣裝置。第二,技術測量的基本知識和常用計量器具的使用和讀數方法。A.技術測量的基本知識:測量方法和測量精度;計量單位;計量器具的分類。B.通用量具的使用和讀數方法:游標卡尺;螺旋測微量具。第三,測繪齒輪減速器的主要零件。A.端蓋:透蓋、悶蓋的測量和草圖繪制。B.齒輪。C.傳動軸。D.齒輪軸。E.螺栓和螺母。第四,零件的互換性、幾何公差和表面結構要求。A.極限和配合:基本術語及其定義、極限和配合標準的基本規定、公差帶與配合的選用。B.幾何公差:幾何公差概述、標注、幾何公差項目的應用和解讀。C.表面結構要求:基本術語和評定參數、標注。
1.5課程資源
第一,現有教材。本課程教學所選用的教材主要包括《零部件測繪實訓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四版)《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習題冊》等三本教材,以及前期編寫的校本教材《減速器測繪》。第二,二級齒輪減速器(教學載體)。主要零部件包括軸類零件、齒輪、內外螺紋、端蓋、套筒旋轉類零件、箱體類等。第三,主要測量工具。包括鋼直尺、丁字尺、游標卡尺、牙規、千分尺、角度尺、R規等。
1.6課程師資
本課程教學隊伍現有教師5人,專職教師3人,兼職教師2人。教師職稱及技能等級構成比例為副高職稱2人(占40%),中級職稱3人(60%)。教師年齡構成為30~45歲,平均年齡39歲。
1.7課程場所現有課程教學仍然在傳統的課室里完成,目前學校尚未有測繪實訓室,使課程的教學開展存在一定限制。
2課程建設目標
2.1綜合目標
第一,以“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為主導展開教學。以典型產品減速器為載體,依據認知規律、借鑒零件分類(軸、齒輪、端蓋,箱體和標準件等),組成若干學習項目,學生通過完成設計工作任務來驅動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
第二,以企業實踐工作過程為主線,著重提高綜合專業技能水平。以當今社會需求為背景,以社會所需求的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實際應用的項目為載體,以零件測繪的工作過程為導向,與行業和企業合作,進行全面的課程改革與典型學習任務的設計,注重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培養,主要采用“教、學、做、評”全方位一體化的教學和評價模式,從“理論知識”向“專業技能”轉變,充分體現職業需求性、社會實踐性的要求。
第三,以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等技術要求的綜合學習為主線。繪制和識讀機械零部件圖紙的技能是現代工程技術人員所必備的專業技能,產品的設計、安裝、制造、維修等,都要求技術人員能夠對照機械產品圖樣進行相關項目的測量與檢驗,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知識和產品的設計密不可分。在課程教學中,有機地將這兩部分知識融為一體,學生通過完成七大類學習任務,鞏固專業理論知識,掌握零件圖樣的繪制和圖樣技術要求方面的設計知識,使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得到提升。
2.2具體目標
第一,修訂完善機械零部件測繪校本教材一本。第二,編寫機械零部件測繪課程標準一份。第三,編寫機械零部件測繪授課計劃一份。第四,編寫學習任務工作頁一套。第五,制作完整的教學PPT一套。第六,制作微課視頻一套。第七,完成試題庫一套。
3課程規劃
第一,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測繪知識。第二,使本課程成為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CAD競賽的前續課程。第三,完善本課程教學資源的配套與修訂。第四,在網絡教學平臺完善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第五,培養學生具有綜合運用設計、制造相關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六,開展一體化教學場地規劃和建設,建設適合課程實際需要的一體化課程場地,規劃相應設備清單,提出場地及設備建設建議。
4精品課程建設中提升個人及教學團隊綜合能力的策略
第一,提升課程資源建設能力。基于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的技能水平,完善機械零部件測繪課程標準,編寫一本完整的校本教材,課程標準中的每個工作任務都包含相關理論知識、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評價等內容。
第二,提升個人及團隊的教研教改能力。注重提高教師的師德及專業水平、工作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及實訓指導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一體化”師資隊伍。落實教師在職進修和企業實踐 制度,加強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改善教師隊伍結構。第三,提升個人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努力按照學校的教學和實踐要求,完成課程的改革和教學資源的補充等工作,提高個人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管理能力。
5結語
機械零部件測繪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建設,能夠使學生明確測繪目的,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正確使用常用的測量工具,準確測量和讀數。培養學生現場快速繪制草圖的技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進一步配套、完善、修訂本課程的現有教學資源,使具有相關專業基礎的教師能獨立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實現了傳統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為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CAD技能競賽選拔培養人才做準備。完善了本課程的各種教學資源,使教師在教學能力、教研教改、輔導競賽、學術研究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安玲.機械制圖課程中減速器測繪的若干問題[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04):55-56.
[2]魏彥波,吳在菊.《機械拆裝測繪與加工》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8):52-53.
[3]方強.機械零件檢測技術要點[J].山東工業技術,2018,(03):78-80.
作者:丁小藝